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塔爾族     
新疆維吾尔自治区——在这风景优美、地大物博、蘊藏丰富的土地上,生活着十三个兄弟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塔塔尔族,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员。新疆塔塔尔族的人数并不多,据1955年的統計,大約有6,000人。关于这个民族在新疆的居住年代,至今还沒有記載可查,不过在阿克苏和莎车地区,却有“塔塔尔渠”及“米夏日区”之称,由此可以推测在很久以前,这些地区生活过塔塔尔族和米夏日(塔塔尔族的一个部分),后来可能跟其  相似文献   

2.
撒拉族婚俗     
撒拉族婚俗杨操撒拉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也是我国10个穆斯林少数民族共同体的一支。现有人口约10万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以及甘肃省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作为直至近现代仍然存在的一种原始宗教,有其民族的、地域的、社会经济、以及传播上的共同因素和渊源关系。曩者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东起白令海峡,西迄斯堪的拉维亚,横亘欧亚大陆北部亚寒带、寒带地区,是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渔猎或游牧民族的原始宗教。在中国,萨满教主要分布在东北至西北边地操阿尔泰语系中的满——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民族中间,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我国北方民族特有的一  相似文献   

4.
1949年在银川读中学时,见到解放宁夏的十九兵团先头部队战士手中,有一本装订极简单的小册子,里面用汉字记的全是回回群众口语常用的一些外族人不懂的词语,实际上是些阿拉伯、波斯语词,间或夹有突厥语族中的某些语词,或者是使用汉语的穆斯林约定俗成的特殊汉语———惯用语词(即可谓“经堂语”)。诸如“安拉”、“真主”、“赛俩目”“阿訇”、“伊玛目”、“满拉”、“乃玛孜“、“邦克楼”、“主麻日”、“举意”、“乡老”、“老人家”等词的解释。看后既觉新鲜,又感亲切,作为回民一员,一种受到平等待遇的自尊自豪感油然而…  相似文献   

5.
喀什艾提尕清真寺,坐落于新疆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尕广场西侧,是全国规模最大、建筑宏伟的古寺之一。艾提尕清真寺,占地总面积为168万平方米(约2522亩)。大体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子”、“拱北”、“宣礼塔”、“大门”等七部分。“正殿”长365米,宽105米,面积约456平方米,再加上外殿盖顶部分,总面积有2600平方米。这里同时能容纳4200人进行礼拜。喀什艾提尕清真寺的建筑构造,是维吾尔建筑艺术与完善的科学方法高度渗透结合的产物。其结构是,顶部由四排檩木相互对称,构成100个槽沟,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各檩椽紧密相连,形成…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中叶,有些语言学家对亚述——巴比伦语、希伯来语、腓尼基语、阿拉马语、阿拉伯语和埃塞俄比亚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这些语言有亲属关系,并且发现这些使用亲属语言的民族在历史上都有相互联系,它们都是同源的语言,因而确定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闪米特语族的各种语言,就其基本词汇、语法结构和语音成分来看,都有历史的类似点,这个语族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动词  相似文献   

7.
雪莲花为你带来一缕馨香●今源新疆有着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满族、蒙古族和藏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历史上这里也是民族活动最多的地区之一,许多民族都曾先后在这里建立过政权。如塞种、...  相似文献   

8.
从民族学视角提出佛教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民族文化,认为尼泊尔释迦族遗裔可溯源释迦牟尼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尼瓦尔族,孟加拉查克玛人关于释迦族迁徙的传说与历史记载和考古资料相印证,历史上迦毗罗卫国灭亡之际有4支释迦族先行北迁,其后裔曾来华译经可证其传说的真实性。原始佛教表现出汉藏语系民族文化特征,反映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民族的社会文化,其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释迦牟尼创立的学说是人生论,人本思想是其本质特征。释迦牟尼建立僧团组织,其核心成员和主要信众是藏缅语族民族。两次经典结集和部派分裂的记载也表明,原始佛教和早期部派的僧团和信众,大部分都是来自雪山地区的藏缅语族民族及其国家。佛教经过2000多年的流传后,印度以及中亚、南亚早已绝迹,但仍然在汉藏语系民族中留存下来,也表明佛教的根基在于汉藏语系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学视角提出佛教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民族文化,认为尼泊尔释迦族遗裔可溯源释迦牟尼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尼瓦尔族,孟加拉查克玛人关于释迦族迁徙的传说与历史记载和考古资料相印证,历史上迦毗罗卫国灭亡之际有4支释迦族先行北迁,其后裔曾来华译经可证其传说的真实性。原始佛教表现出汉藏语系民族文化特征,反映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民族的社会文化,其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释迦牟尼创立的学说是人生论,人本思想是其本质特征。释迦牟尼建立僧团组织,其核心成员和主要信众是藏缅语族民族。两次经典结集和部派分裂的记载也表明,原始佛教和早期部派的僧团和信众,大部分都是来自雪山地区的藏缅语族民族及其国家。佛教经过2000多年的流传后,印度以及中亚、南亚早已绝迹,但仍然在汉藏语系民族中留存下来,也表明佛教的根基在于汉藏语系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刘席宏 《中国穆斯林》2015,(3):12-15,21
"新丝路"的新开拓、新合作,要以文化交流、文化影响、文化引领为先导。充分利用新疆突厥语各民族文化与沿路各国文化的同质、类似、影响等特点,制定适应沿路各国居民文化心理、文化需求、文化市场的文化发展战略,并以此带动其它经济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是我国建设"新丝路"的重要战略思路。应当充分认识具有血缘、人缘、教缘、语缘的新疆突厥语各民族能够迅速融入沿路各国的优势,制定新疆突厥文化人才以及对外交流人才培养计划。同时,最大限度利用好新疆的地缘优势,建设一批陆上国际贸易大都市。  相似文献   

11.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远古时代分布甚广,据说他们是汉族前身“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不少关于羌人的记载,在历史长河中,羌族的若干分支由于种种条件和原因,逐渐演变而为汉藏语系中藏缅语族的各民族。研究藏、彝、白、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普米、景颇、独龙、怒、阿昌、土家等民族的历史,都必须探索其与羌族的关系。羌族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占有  相似文献   

12.
在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薩克斯坦住着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当地各民族都叫他“东干”。但是他們从不自称“东干”,正如我们新疆突厥語系各族称回族为“通干”而回族自己下称“通干”一样。以前他們把自己叫作“中原人”,如今改称回族。“東干”的来历“东干”(俄語)是“通干”(烏孜别克語)的諧音。“通干”原意是“住下来的人”。追根溯源,这些住下来的人是从何时、何处迁来的呢?說来話长,現在让我们談个輪廓。上世紀末叶,我国西北部的回族人民响应太平天国的革命号召,紛紛起义反抗滿清王朝的統治,后来随着太平天国的夭折,回族人民发动的起义也被各个击破了。同治12年(1873年)西北回族起义的余波  相似文献   

13.
1981年8月26日至9月4日,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讨论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与会的哲学研究工作者近90人。他们来自北方的新疆、内蒙、甘肃、宁夏、河北、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中南的湖北、湖南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机父、高等院校和有关报刊。他们分别属于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朝鲜族、达斡尔族、苗族、回族和汉族等十几个民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民族属性(续二)马启成新疆伊斯兰文化新疆伊斯兰文化,是以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和塔吉克等民族为载体,通过这些民族穆斯林长期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实践,并融会、吸收古代中国西北边疆突厥文化成份而累积发展起来的。它与受汉...  相似文献   

15.
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阿什努、沙连堡、德恒隆等三乡,居住着一个奇特的穆斯林群体。他们口操藏语、身着藏服,其生活、饮食习俗等除遵守伊斯兰教禁忌的以外,其它和藏族一模一样。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并承认自己是回族。有人称他们为“卡力岗藏人”,有人则称其为“藏回”。那么,他们的先民究竟是笃信伊斯兰教的藏民,还是会操藏语的回民?我曾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疑团奔赴该地进行了社会调查。鲜明藏族特色的生活习俗卡力岗,系藏语音译,意为“高山”、“雪山”。位于县城南部,由尕加山、尕吾山等诸山组成,顶峰海拔3579米。阿什努…  相似文献   

16.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瞿昙,出身释迦族,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民族。其族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腹地,较早南迁恒河平原北部边缘,营造城邑,从事农业种植,建立国家体系,进入先进行列,故称其名为大能、能者,其神话传说也反映农业民族具有的人本主义特征。按佛经记载,释迦族皮肤黄白,崇尚金色,从人种特征上说明属于黄种人。释迦族首都迦毗罗卫城,现可考城镇村落十三个。当时的印度十六大国中有七国属于藏缅语族民族国家,分争佛舍利的八国中有六国属藏缅语族民族,宗奉佛教。这些同语族民族的社会、文化成为释迦牟尼建立佛教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后来信仰佛教的主体民族。  相似文献   

17.
《原道》2010,(0)
<正>生活在中国北方的鄂温克族是国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与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被并称为"三少民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温克族人口数为30,505人。鄂温克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主要居住在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东北部的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等地,在辉河流域、额尔古纳河流域、莫日格勒河流域、雅鲁河流域和嫩江流域繁衍生息。其中莫日格勒河流域鄂温克人曾被称为"通古斯"人,额尔古纳河流域鄂温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众多的自治州、县也大都分布在这一地区,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讲,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除回族部分散居全国其它地方外,也大都聚居在西部地区。新疆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保安族聚居于甘肃;撒拉族聚居于青海;全国近千万回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也聚居在西北。因此,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穆斯林民族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契机。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穆斯林民族从根本上摆脱目前发展滞后的局面,走向文明富裕,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9.
斋戒是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功课之一,即通常所说的“念、礼、斋、课、朝”中的“斋”。该词译自阿拉伯语“索姆”或“隋亚姆”,波斯语为“肉孜”,中国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的各族穆斯林即称“斋戒”为“肉孜”。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两篇基本上用经堂语写的卧尔兹。经堂语是流行中国回族地区清真寺经堂教学使用的语言,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多少年来,阿訇们用经堂语讲授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典籍,宣讲卧尔兹,在沟通中国和阿拉伯、波斯文化,以及在传播伊斯兰教等方面都起过重要的作用。据有的学者考证,经堂语是元代流行的“白话”,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从经堂语中也能窥之一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堂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经堂语结构严谨,语法规范,鉴别经堂语使用的优劣,主要从语气词如“把、打、上、是、因、乃、着、的、有”等以及一些介词的用法,可以看出使用者阿语语法的功底。这两篇“卧尔兹”中虽夹有现代语词,这也说明经堂语的运用有了发展,但总的看来,仍不失其经堂语特色,两文题目系编者所加。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