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古兰经》的“神”与“安拉”的翻译异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坚先生汉译《古兰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4月出版。发行以来,西北地区有些穆斯林、阿訇,对《古兰经》中的“神”的译词,在感情上有些接受不了,“异议”甚多,认为不应将《古兰经》里的“依拉海”译成“神”,应译为“真主”,仿佛“神”一词是专指非伊斯兰教的其他宗教的“神”,并例举了王静斋阿訇汉译《古兰经》第一一四章(世人章)1.2.8节为例,说明“神”应译为“主”。除此“异议”之外,还有人反对一切汉译《古兰经》,他们认为《古兰经》只能阅读阿拉伯原文,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国际登山节,于2002年9月中旬在五岳独尊的泰山举行,今年的登山节期间,组委会以深厚的泰山文化为背景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泰山书画展、泰山盆景展、泰山根雕艺术展等,其中泰山奇石展更是引人入胜。大自然巧夺天工各种类似人物动物植物的天然造型在奇石上形神兼备。有的如书法苍劲有力,有的如国画画面形象逼真,几乎每一件展品有一个故事,每一件展品都包括一个内涵,真是无奇不有,给人以精神后迪和美的享受。 在泰山文化厂场西楼展厅北墙外,从东数第二个展点的展架上,有三排奇石,其中中间一排的中间一块,长均25公分, 相似文献
4.
5.
6.
“向钱看”和“一切向钱看”到底有没有区别呢?没有!“向钱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在一切领域、一切情况下都以“钱”为目标,但它同样也没有把它限制在某一领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向钱看”,在本质上只能是“一切向钱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任何观念的产生,都有其社会的经济的原因。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使 相似文献
7.
关于俱有因的定义,现今的大多数辞典都是采用《俱舍论》第六卷中的“互为果义”的定义。但实际上这一定义是世亲用来指出有部在理论上存在矛盾的定义,并且受到了众贤的强烈批判。众贤在《显宗论》第九卷中则以“同一果义”来定义俱有因。其中的差异是因为在最早出现六因理论的著作《阿毘达磨发智论》中只是列举事例而没有给六因下定义,而六因理论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在六因的定义上,存在着争论。比如,在《大毘婆沙论》中没有讨论到:“法”是“随相”的俱有因,而“随相”却不能成为“法”的俱有因的这种非对等的情况。因此《大毘婆沙论》中将俱有因理解成心和心所的这种互为因果,相互对等的情况。因此对俱有因的定义就偏向于“互为果”。而后来由于生灭四相理论的引入,所以触及到法与随相非互为俱有因的情况。但当时俱有因的定义还是延用原有的“互为果”的说法。因此遭到了《俱舍论》的强烈的攻击。最终,众贤将俱有因定义为“同得一果”。即同得一(士用)果的其它法是该果的俱有因。从而含摄了互为因果和非互为因果的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9.
10.
李晓光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4,15(2):5-7
近年来,国外学术界曾就“混沌、无序”现象作了不少探讨,国内有关领域对“无序”的研究亦颇多见诸报端。本文认为应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观察和研究,特别要在哲学、数学、现代物理学、天文学、系统科学、环境科学、人体科学、医学、生物学以及《周易》研究等领域,注意坚持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往复过程,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提炼和总结,以使该理论不断升华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12.
一位穆斯林女学者在一场以伊斯兰妇女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之后,开始回答听众的提问。一个听众拿着长长的头巾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戴头巾?”她的回答很直接却又打动人心:“因为我相信安拉要求我戴。”这样的一个不加丝毫辩解的回答曾被认为是过时的,但它却又是那样的令人吃惊。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智非凡,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13.
14.
法称因明﹃三因说﹄的探讨[香港]李润生本文撰述的目的在探究“法称因明”建立“三因说”的理论依据,并对其得失作出客观性与批判性的评价。本文内容,首先指出法称“三因说”是继承因明的传统、依知识论的原理而建立的。继而把“三因说”的内容及建立的论理依据介绍出... 相似文献
15.
林彪、“四人帮”造言作句,鼓吹路线决定一切,高于一切,囊括一切的种种谬论。什么叫路线决定一切?由“四人帮”授意编写的那本上海出版的《哲学小辞典》作了理论解释,它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是否正确,领导权掌握在那个阶级手里,决定了工厂企 相似文献
16.
17.
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的有机统一,是宇宙万物构成其为错综复杂的因果系统的前提。如果只有一果多因,只是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作用,而没有一因多果,个体对群体 相似文献
18.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但他们不是重复“无神”的阐述,而是向前推进无神论。马克思说:“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无神”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处于起点位置。在其逻辑建构中处于底层位置。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底层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其他一切理论的前提。坚持“无神”思想,未必是马克思主义;不坚持“无神”思想,肯定不是马克思主义:抛弃“无神”思想而又自称马克思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坚持而又超越“无神”思想,才是马克思主义。“无神”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位置,要求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时,把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摆在其应有的适当位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和否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