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历史的脚步迈进了21世纪,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也传播发展了1350年,对中国穆斯林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既保持了原有的特点,又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具有了显著的中国特点和民族色彩,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穆斯林,特别是回族等内地穆斯林的历史,以经济活动为先导的中国穆斯林先民,从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开始,就把自己的命运同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穆…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人生价值观是穆斯林群体的根本价值观,穆斯林群体把伊斯兰人生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它去立身处世。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探讨伊斯兰人生价值观问题,探讨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到现在,各族穆斯林人口已达两千万。在伊斯兰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穆斯林人才济济,对世界伊斯兰文化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古兰经》诵读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一个分支,向来受到各国穆斯林的重视。在许多伊斯兰国家,都经常举办...  相似文献   

4.
<正>一、导言海上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陆、北非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以海路商贸为纽带把世界各地的文明与中国紧密连接在一起。它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隋、繁荣于唐宋,式微于明清。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启,它又一度成为了世人的焦点。笔者在对海南穆斯林研究过程中注意到,穆斯林作为一个信仰集合,是海上丝绸之路除汉民族外的另一个重要群体。它以古波斯、阿拉伯等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信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北印度城市纺织工群体大规模皈依伊斯兰教对印度历史影响深远。自德里苏丹国建立以来,北印度穆斯林统治者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为城市纺织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纺织工群体不断扩大,吸纳了包括外来穆斯林、印穆混血后裔、印度本土纺织工和新加入纺织业的其他社会成员,形成朱拉哈纺织工群体。在穆斯林政权统治和苏非传道的双重影响下,其宗教生活中的非伊斯兰元素逐渐被剔除,由此衍变为现代南亚各国的"穆民·安萨里"。  相似文献   

6.
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的独特形式,是电影模式的艺术表达。同时,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展映面,无疑是对中国穆斯林群体的最好展示。  相似文献   

7.
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的独特形式,是电影模式的艺术表达。同时,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展映面,无疑是对中国穆斯林群体的最好展示。  相似文献   

8.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是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成功表现了回族人民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六十年的盛衰和三代人命运的起伏,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辛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交融中独特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8月17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举办主题为"穆斯林群体如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国际视频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研究不同信仰群体空前交错,不同文明广泛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人类和平共处,文明交融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近现代以来泰国华人穆斯林的身份认同的变化,旨在阐明泰国华人穆斯林群体不能简单地被归为一个同质化的群体,对此类人群的分析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地方或国家的层面上,华人穆斯林在所处社会中的"同化"问题是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吾艾斯于唐初来华传教和病逝于路途的事迹为我国穆斯林世代传颂的佳话,其事迹传说具有一定可信度,至少有历史的影子在里面.在中国西北广大穆斯林中,对玉门吾艾斯及其拱北有着极大的认同感;但今天重要的不在于这种"历史记忆"完全真实,而在于长期以来其民族和群体成员集体赋予它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于其民族溯源和群体认同中的特殊功能.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玉门惠回堡拱北应该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2.
蔡晶 《世界宗教研究》2012,(3):146-153,194
穆斯林种姓是印度乃至南亚地区的特殊历史文化现象,它形成于中世纪时的印度,经历一定的发展变化后,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呈现。从构成形式上来讲,印度穆斯林种姓依出身尊卑划分为阿什拉夫、阿吉拉夫和阿贾尔;各种姓集团也具有传统的印度教种姓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即存在等级秩序、流行内婚的习俗、部分种姓与世袭的职业有传统的关联。印度穆斯林种姓与印度教种姓制度并不具有同等意义。种姓作为印度穆斯林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呈现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从整体结构来看,印度穆斯林种姓分为两大部分,即源于穆斯林群体特有的等级关系和源于种姓制度的等级关系,因而体现出混合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由吉尔吉斯斯坦著名东干族历史学家苏三洛(1924—1998年)用俄文撰述、我国回族学者郝苏民、高永久翻译出版的《中亚东干人的历史与文化》一书,充分展示了中亚东干族穆斯林群体的物质文明和心灵世界,填补了国内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欧洲是一个基督教占主导地位的大陆,其它宗教的影响力甚为有限。但从二战结束以来,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尤其是与欧洲比邻的西亚北非移民的到来,使欧洲族群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穆斯林已经成为欧盟内部最大的少数族群。9·11事件以后,出于对内部反恐安全的需要,欧洲舆论和各国政府提高了对欧洲穆斯林的关注程度,穆斯林问题已逐步成为欧洲的一大热门话题。一、欧洲穆斯林的由来与分布欧洲穆斯林群体的形成,是历史与现实共同构建的结果。早在欧洲中世纪,欧洲一些地区就已有穆斯林的存在。二战结束以后,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与腾飞,…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的主流宗教为神道教、佛教和基督教,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口约有23万,占日本总人口比重仅为0.2%。近年来,伊斯兰教在日本有一定的发展,日本穆斯林日益增多。然而,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依然缺乏对日本穆斯林状况的持续追踪和关注。因此,本文将结合有关日本穆斯林的时事新闻与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日本穆斯林群体的社会融入现状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来华传教士很早就注意到中国存在着一个庞大而又独特的穆斯林群体,并对其历史与现状做了诸多调查研究.本文从宗教相遇与对话的视角出发,把晚清时期传教士对中国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认识与互动做了史实上的梳理与分析.这一时期是传教士向中国穆斯林开展传教运动的准备期.传教士、穆斯林在相互认识方面尽管都有基于自身立场的偏见或误解,在交往对话中有时也是针锋相对的辩论,但这一切都是在平等与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展开的,并没有升级为严重的宗教冲突事件.  相似文献   

17.
昌都穆斯林和清真寺杨纯灵西藏的东镇──昌都是外省区来藏穆斯林的重要聚居地,也是西藏穆斯林的摇篮之一。历史上穆斯林较多,现仅有200多人,对其历史和现状,众说纷纭,其详情历来鲜为人知。昌都在地理和行政上属于西藏,而其习俗却大异于藏风,因其居民有藏、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穆斯林》创刊50年了。它从创刊-停刊-复刊到今天办成了一个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影响和声誉的"综合性的伊斯兰学术文化刊物",特别是一个"全国中文宗教类核心期刊",实属不易!《中国穆斯林》在向我国广大穆斯林宣传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帮助我国各族穆斯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境内,人们一般认为“伊斯兰教”、“穆斯林”和“回族”三者基本上是同一个概念,其所包含的群众基本一致。为了便于行文,下面我们特以“穆斯林”代替“伊斯兰教信教群众”来使用。我省穆斯林群众,在自唐宋至今的千多年历史中,已与齐鲁大地融为一体,现约有50...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国穆斯林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清一代,未作系统的按民族和宗教类别进行的人口调查,但仅就目前所见的人口资料而言,中国穆斯林总人口在清代呈波动形增长趋势,作为中国穆斯林重要成员的回族在清代的分布区域则几乎遍及全国。一、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人口16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哈密取得压倒性优势,新疆的维吾尔人,至此全部皈依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当时作为联结和壮大民族群体的社会纽带,对维吾尔族穆斯林的人口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一)清代新疆人口基本情况在古代前期,新疆人口发展十分缓慢,从公元2年到乾隆24年(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的近1800年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增长。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