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友谊     
人与人的友情是何等的重要,得不 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 有友谊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培根 友谊在人生中是神圣的。 当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当我们只身遇险或惨遭不测时,特别是当我们追求和献身的东西连亲人也不能理解时,如果有一个勇敢而忠诚自己的朋友,我们无疑会在内心充满着感激或喜悦之情的,我们会感到友谊使我  相似文献   

2.
闲话成功     
正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在谈成功。首先我们未定义一下什么是成功。挣很多钱?有社会地位?改变现状?还是有很多男人或女人仰慕你、爱你?有个朋友问我:"你知道如何在五分钟内判断出你对面的人是哈佛毕业的?"答案是:"他自己会告诉你。"成功不是昙花一现,不是流星划过天空,不是刹那即永恒。成功应该像越野马拉松,长达数十公里的不松懈。成功应该像种地,春耕秋收,明年复明年。成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牧者在文章中提到牧师放弃侍奉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朋友",作者说:"很多牧师没有发展有意义的友谊,没有找到那些可以让自己在他们面前很放松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释放通道,筋疲力尽的几率会更大。"看到这里,令我感触颇多。可能很多人会说,牧者有很多朋友,教会里的弟兄姊妹都是他的朋友。但事实上,在信徒与牧者之间,大多数的关系就是服侍与被服侍的关系,真的能够成为牧者交心朋友的信徒实在很少。有人会说,同工可能会成为牧者较能交心的同行者。他  相似文献   

4.
一位外国哲学家曾这样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问题是仅属于道德领域的问题。”我认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如何交友,怎样认识和看待朋友之间的友谊,这本身确是一个道德问题。不仅友谊的缔结,需要道德的指导,而且友谊的发展和巩固还要靠道德来维系。反过来,友谊产生以后又会对道德发生影响,真正的友谊会促进人们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台湾林清玄先生的文集中,有一篇讲古人之间的友谊,读来着实令人感动。尽管我们也在呼朋唤友,但如果认真地想一下,真正的朋友恐怕并不会很多。有时我想,我们为什么会同某个与自己有太多不同的人成为好朋友呢?很多人都愿意用“缘分”来解释。同这个词含义相若的大概还有“命运”和“天意”。 的确,有时我们会对陌生人产生一种相见恨晚般莫名其妙的好感。  相似文献   

6.
正人与人相处,有些人变成了朋友,有些人则形同陌路,不同关系的形成,往往都在于一些细微之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影响一个人交往的方式很多,有情趣相投、爱好一致变成朋友的,有利益共通、利害攸关维持友谊的,有危难之时挺身相助结成莫逆之交的,还有于无声处点滴小事建立起来的真挚情谊。对我而言,欣赏的倒是后者,一些看似平常  相似文献   

7.
一要注重同志间的友情。哲学家培根说:“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与朋友在一起,使人欢乐快活,无拘无束无戒备,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要记住:同志、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比任何金银珠宝都更贵重、更美好。二要善恶分明。生活中美好的  相似文献   

8.
灵程絮语     
《天风》2020,(6)
正(1)友谊经文:雅2:23;路15:29;箴17:17"友谊"即是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浓厚。我们基督徒皈依了救主,更为主所用,弟兄姊妹皆有深厚的感情。人生就是如此,亲情、爱情、友情和神情,这一切好的友谊,都有神爱的相伴。友谊是人和人之间的财富,谚语云:"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情深恭维多,知己笑谈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  相似文献   

9.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论述过友谊,亚里士多德把友谊分成三类:一类是出于实用的目的选择朋友,一类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而建立的友谊,第三类是出于对朋友优点的羡慕和尊敬而建立的友谊。这种分类是否适宜于儿童呢?交友和保持友谊是否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爱像世上所有美好事物,天然包含了暗面。男女情爱里会有强烈的嫉妒不安,友谊难免会有竞争攀比,而亲情的原罪就是"控制"。类似的、让人不舒服的爱有很多:妈妈们觉得只有当公务员、进国企才叫稳定工作;老师们不希望你和"坏同学"来往;你尊敬的长辈轻描淡写否决了你心爱的专业——我是为你好,不想你十年后没饭吃。  相似文献   

11.
赵琦 《现代哲学》2015,(3):83-90
随着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友谊问题重新得到哲学家的重视。当代学术界对友谊的讨论深受亚里士多德的"世俗的友谊"影响,阿奎那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仁爱的友谊",成为扬弃亚里士多德式的世俗友谊的一般友谊。仁爱的友谊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为全人类所向往。由于两种友谊观在理论和思想背景方面的巨大差异,世俗的友谊似乎阻碍"仁爱的友谊"成为一般的友谊。然而,以仁爱诠释友谊的做法并不是对亚里士多德世俗友谊观的简单否定,它能包容并完善世俗友谊的主要特质。而且,由于仁爱的友谊能处理好"爱朋友"与"爱其价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当代探讨友谊问题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智慧语丝     
正你比小时候弱多了,那时候你有许多梦想,并且做了很多努力,你想考一个好学校,你想拥有一群朋友,甚至还曾偷偷地喜欢过什么人,会熬夜读书,会倾听朋友。可是现在,你见识多了,比原来更有智慧了,也变得强壮了,可是却再也没有像原来那样因为坚信自己和未来,而拼命去努力了。——几米漫画集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和调查目的友谊观是指人们对人与人之间感情上亲密关系的认识和见解。对青年来说,友谊观是价值观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他们的人生之路影响极大。然而,直至目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很少有人对友谊观做过大规模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本调查目的在于概括当代青少年友谊观的一般特点,友谊观的发展趋势及不同年龄青年友谊观质的差异和每一阶段男女的性别差异,从而为青年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考查不同群体(本地、外地)青少年朋友选择的特点,以及跨群体友谊与群际态度的关系,同时考查了群际焦虑在跨群体友谊与群际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905名初中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测量工具包括朋友提名(友谊数量和质量)、群际态度(积极情感与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量表。结果发现:(1)在本地与外来学生混合的学校中,跨群体友谊普遍存在,且外地学生在选择朋友时存在一定的本群体偏好;(2)跨群体友谊与更为积极的外群体态度相关联,且这种"友谊效应"只存在于外地学生中;(3)跨群体友谊通过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对群际态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琼 《思维与智慧》2001,(11):32-33
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友谊。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是孤单的,无助的,可怜的。生活中我们需要亲人的关怀,爱人的慕恋,友人的情谊,缺少一样就显得不够圆满。在许多时候,我们内心中有一些话不能对父母兄妹诉说,也不能向丈夫妻子倾述,只能找友人那根共鸣之弦,朋友常常比家人更能使我们获得理解和安慰。因此,生活中能有几位知心好友是非常珍贵和幸运的。那么,我们如何赢得朋友并使一般的友谊不断升华呢?一、尊重别人的个性和理解别人的缺点。有人认为:只有性格相近的人才能彼此理解,相交成友。其实不然。尽管个性的差异很容易造成人们在行…  相似文献   

16.
死亡的名字     
有这么一则英文故事。有三位年轻人在一个小镇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他们打听到死者原来是他们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友谊“,一位叫“快乐“,他俩被一个外号叫“死亡“的人谋杀了。三位中一位年龄最小的人对他的两个朋友说:“这个外号叫‘死亡’的家伙到底是谁?咱们一起去找他,为咱们的朋友报仇!“  相似文献   

17.
智慧语丝     
正朋友是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他唤醒你的生命,释放你生命中无限的旷野和可能。——《凯尔特智慧》你所认为的你,并非真正的你,反倒是你怎么想的,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卡耐基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  相似文献   

18.
忠实的朋友,是稳固的保障;谁寻得了他,就是寻得了宝藏。忠实的朋友,是无价之宝,他的高贵无法衡量;金银也比不上他忠实的美好。忠实的朋友,是生命和不死的妙药;惟有敬畏上主的人,才能寻得。敬畏上主的人,才有真正的友谊,因为他怎样,他的朋友也怎样,(德6:14—17)  相似文献   

19.
人生在世,需要朋友,需要友谊,“匹夫不可以不善取友”,这是古人早就懂得的道理。《诗经》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小雅·伐木》)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鸟儿嘤嘤叫,意在求得友谊的回声,鸟儿尚且本能地寻求朋友,何况做为社会的人呢?  相似文献   

20.
交朋友跟做错事有一相同之处——要承担后果。交朋友要付出代价——时间、感情、精力,却不一定得到美好的结果。无论如何,人人都希望得到真正的、恒久的友谊,那么你对朋友的态度、信任和诚意究竟如何呢? 下面有10个处境,在a、b、c中,找出最能反映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