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能代替“真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先生是目前活跃在我国学界的逻辑学家,而且他在哲学上特别是哲学术语的翻译上也很有研究。比如,他对西方哲学中的“是”的范畴的研究,澄清了一些笼罩在本体论(“存在论”或“是论”)上的迷雾。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将原有的“存在”改为“是”,甚至写进了教科书(当然,这一问题的讨论还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2.
王路先生是目前活跃在我国学界的逻辑学家,而且他在哲学上特别是哲学术语的翻译上也很有研究。比如,他对西方哲学中的“是”的范畴的研究,澄清了一些笼罩在本体论(“存在论”或“是论”)上的迷雾(1)。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将原有的“存在”改为“是”,甚至写进了教科书(当然,这一问题的讨论还远没有结束)。王  相似文献   

3.
再论“恩格斯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是学过形式罗辑的人,都知道有一种叫做“偷换命题”的谬误。用“偷换命题”的方法来进行轮辩,决不能解决问题,而只能混淆是非。詭辩论的方法之一,就是“偷换命题”。于世诚同志在《哲学研究》(1962年第3期)上发表的言论,正是公然使用了这一种错误的逻辑方法:为要反对两年前我们对他的错误观点所给予的批判,他把我们原来所主张的命题“恩格斯肯定了思惟与存在的同一性”偷换成了这样一个命题“恩格斯肯定了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思惟与存在的同一论”。  相似文献   

4.
《哲学研究》1988年第5、6期上发表了拙文《科学中问题的结构与问题逻辑》,前不久又发表魏发辰先生专题论文《关于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兼与林定夷先生商榷》(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魏发辰先生在文章中不但对我关于“问题”的定义提出了讨论,而且也提出了建立“问题哲学”或“问题论”的任务。就他对我的文章的质疑,本文作些澄清和说明。就他提出应当建立问题学或“问题论”这一任务来说,这是与笔者近十年来的努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批判林彪、“四人帮”的种种谬论时,连累而受到误解,因此也可以说受到某种伤害的,恐怕莫过于“一分为二”这个观点了。有人说,林彪、“四人帮”的分裂活动和整人哲学,同“一分为二”的观点有关,并因此断定它是片面的;也有人说,“一分为二”是极“左”路线的哲学基础。诸如此类的看法,甚至在一部分哲学工作者中间也有流传。批判“四人帮”对“一  相似文献   

6.
1964年前后,在我国哲学战线上开展了一场“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大论战。这场辩论由于那个“理论权威”的捣鬼,也由于我们的一些同志没有能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做出了“一分为二”就是辩证法,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合二而一”就是形而上学,就是矛盾调和论的错误结论。后来,林彪、“四人帮”利用和引伸了这个结论,极力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的“仁学”是一个极其矛盾复杂,五光十色的混合体,“以太”是这混合体中一个细胞。关于“以太”的性质,哲学界历有争论。最近冯友兰先生《论谭嗣同》一文,肯定“以太”的物质性,认为谭氏哲学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他的说明比较详尽。但我和他有不同的看法。特写出来请冯先生和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哲学界对于“真理”的研究,较多的时候是停留在“静态”上,也就是把真理论作为一块块分离开来的东西加以论证。这样就容易给人们造成一些认识上的混乱。陈中立同志在他的《真理过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中,把真理看成是一个动态过程,用唯物辩证法对真理进行了一系列“动态”性的研究。这是对“真理论”的有益探索。读了这本论著,受益非浅。下面我简单谈一谈对此论著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20世纪哲学家中,熊十力无疑是一位特立独行、无所依傍的杰出人物。1949年新中国成立,哲学界的著名人士金岳霖、冯友兰、贺麟等不但拥护共产党,而且热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虚心接受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史观;熊先生则表示拥护共产党,但声明不能接受唯物论,也否认自己是唯心主义者。从这些不难看出熊先生的个性。1935年,在一次谈话中,熊先生对年轻的张岱年先生说:“冯芝生说我的《新唯识论》无所谓,我的书怎么是无所谓呢?”过了一段时间,张先生见到冯友兰先生,便转问:您为什么说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是无所谓呢?冯先生回答:“假如《…  相似文献   

10.
《哲学研究》1980年第9期刊登了吴江同志《再谈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以下简称《再谈》)一文,对我们的《论哲学中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文进行答辩。虽然我们不同意吴江同志《再谈》中的基本观点,但对他的答辩本身是欢迎的,因为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关系到如何从哲学上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建国以来哲学领域斗争的历史经验的大问题。这对于我们坚定地  相似文献   

11.
林彪、“四人帮”一伙横行猖獗之时,棍子到处挥舞,冤狱遍于域中,不仅中国的广大知识分子惨遭迫害,就是洋人、死人亦难幸免。已故的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被他们扣上“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现代西方科学家中最大的孔老二”的帽子大加讨伐,他创立的相对论被当作相对主义的一面“黑旗”横遭唾弃。还说他“在哲学上是唯心主义的”,把  相似文献   

12.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继承林彪反党集团的衣钵,接过革命口号,利用他们篡夺的那一部分权力,大搞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在思想文化战线上他们喂养了一批“梁效”、“罗思鼎”之流的无耻文人,虚构一整套所谓“儒法斗争”的模式,伪造历史,践踏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把早已破产的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反动谬论,重加装饰,强迫推销。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制造严重混乱,为他们篡党夺权,搞反革命复辟阴谋服务。党中央号召从理论上、思想上深揭狠批“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批判,在各个领域内肃清流毒。对“四人帮”炮制的“儒法斗争”的反革命谬论深入批判,是我们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稍晚于韩愈的李翱 ,是韩的侄婿 ,与韩愈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其为文“辞致浑厚 ,见推当时” ,是当时著名散文家 ,也是韩愈所倡导的新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和韩愈同样以孔孟道统的继承人自居 ,在儒释道争立的斗争中排斥佛道二教 ,捍卫儒学 ,并且抬出一个孔门心传的性命之学 ,提出复性学说 ,丰富了儒家哲学中心性论的内容 ,给宋明理学很大影响。李翱所作《复性书》是他复性思想的最全面表述。在此文中 ,他讲性善情恶、讲复性 ,受佛道思想影响已无可讳言 ,但他的心性论也有一点与它们大不相同的地方 ,就是他极重“诚” ,“诚”是《复性书》…  相似文献   

14.
一在二十年代初,太虚法师就明确地指出,哲学上的本体论,虽有不同观点,但“必以佛学之真如的唯性论为极则。哲学上的宇宙观,对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和生命现象都有种种说明,“而佛学之意识的唯心论,实能总集其成。”若就哲学上的知识论而言,“佛学之妙觉的唯智论更是擅长了。”(黄夏年主编《太康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8-19页。)这也就是说,佛法或佛学对于哲学上的本体论、宇宙观和知识论都是全面超越的。后来,他又在题为《西洋中国印度哲学的概观》的一次演讲中,针对梁漱演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和张东苏《…  相似文献   

15.
元梁同志在《哲学研究》1964年第4期发表的《怎样理解“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文章,名为对“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怎样理解”,实则是一篇恶毒地攻击“一分为二”和卖力地为“合二而一”论辩解、争地盘的文章。它的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宣扬矛盾调和论、阶级调和论的立场,是极为鲜明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段话,科学地概括了哲学和实践、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并且包含着一个如何正确研究哲学的方法论原理。这个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方东美认为 ,作为中国哲学主流的儒家、道家、大乘佛家三派哲学的相互贯通之处 ,既是中国哲学的通性 ,又是中国哲学的特点。笔者分析了方东美的论述 ,并指出 :他关于“旁通统贯论”、“道论”、“人格超升论”的阐述 ,实际上表明了他对于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的理解 ,表明了他如下的观念 :中国哲学是以人的生命的精神价值为中心的哲学。本文认为 ,方东美的论述作为对于中国哲学基本精神的一种阐释 ,尤其是其中对于中国哲学基本价值取向的理解 ,应该说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哲学研究》编辑部: 贵刊1978年1~2期合刊有吴江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在该期第45页上说杨献珍讲哲学根本问题时,“当涉及到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时候,多数话就不能听了,不仅不能听,还要批判。比如他讲,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又在同页上说我提出“综合基础论”认为五种经济成分是  相似文献   

19.
作者(R.W.Sellars,1880年一)是批判实在论代表之一,美国密支根大学教授,《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的编委,著有《批判实在论》、《进化的自然主义》等书。本文原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1965年3月号,译时作了删节。作者说他主张“进化的唯物主义”,“拥护渐进论”,“同萨特尔的存在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作者认为,英美经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是现代哲学斗争中的三个主要竞争者。他反对各派哲学之间的斗争,要人们放弃对自己哲学的信仰,彼此“相互滋养”,并且要减少“哲学上的文化隔阂”,创立和追求一种既不属于这三派哲学但又把它们的特点融合起来的哲学。在谈到辩证唯物主义时,他对现代修正主义者歪曲利用马克思早期著作颇感兴趣。他一方面诽谤和歪曲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唯物主义同黑格尔辩证法的混合”,是按照黑格尔的正一反一合思考问题,并且“难以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另方面企图模糊、取消辩证法同庸俗进化论的界线,辩证唯物主义同存在主义和新实在论的界线,寻求什么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甚至胡说什么“列宁寻求建立一种实在论”。作者说,存在主义在欧洲已成了流行品,它“作为第三哲学势力起作用”。他认为,存在主义的着重点就是人的状况问题。作者把萨特尔当作存在主义的代表,认为他对于研究这三派哲学“最有用”。他说萨特尔的观点是自然主义的和人道主义的。然而,他却无意中给萨特尔帮了倒忙,道破了萨特尔伪装赞成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认为他既想避开唯物主义又想避开唯心主义,力求用妥协的办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走中间道路。色勒士的观点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竭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文化渗透”时,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企图在哲学上使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彼此调和、互相融合,并且同现代修正主义者“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呼应。  相似文献   

20.
1985年,我们中的一个曾经提出开展马克思主义行为科学的研究,并构筑了马克思主义行为科学体系。这里,行为科学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十大部门之一提出来的。“社会论”(或称“行为哲学”)是行为科学整个学科的哲学概括。几年来,我们对这一门哲学学科又有些思考,现在写成这篇文字,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