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受身体、年龄、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距离错觉对于路上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员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车距离产生错觉。路上参照物少时感觉距离远,前面是小车时感觉距离远,反之则感觉距离近。速度错觉主要表现在对速度判断上的错觉。因为驾驶员是根据观察到的景物的移动相对参照物来估计车速的;景物移动的多少和丰富程度会导致车速的不同判断。在市区道路上对车速易高估,在  相似文献   

2.
王其平   《心理科学进展》1986,4(2):81-83
飞行空间定向障碍,是指飞行员在飞行中失去了对飞机和自身的正确知觉而发生的各种错觉。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飞行错觉、脱离感觉和空间失定向。这三种类型中,以飞行错觉最为常见。据国外有关报道和国内的调查,几乎100%的飞行员都发生过飞行错觉。特别是在夜间、复杂气象和海上飞行中,产生飞行错觉的现象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错觉,目前心理学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解释,即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然而,人类对世界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分两个阶段:即感性阶段(包括感知阶段)和理性阶段,并遵行这个顺序过程去认识事物。感知(感觉和知觉)是感性阶段认识过程的第一步。思维是理性阶段的认识过程。感性阶段(知觉)存在错觉,理性阶段(思维)也同样存在错觉。所以,在整个认识过程中,不正确的认识都可以造成或产生错觉。由此,错觉可以分为感知错觉和思维错觉两种类型。对于感知方面的错觉,许多专  相似文献   

4.
于薇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2017,(2):164-173
听觉主导效应是指多感觉通道信息整合过程中,听觉通道中的信息得到优先加工,从而主导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研究采用经典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操纵了注意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实验任务难度,考察了主动注意听觉通道的声音刺激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产生的影响,以及任务难度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结果发现:(1)裂变错觉会受到注意资源分配程度的影响,但是融合错觉则不然;(2)任务难度既不会影响裂变错觉,也不会影响融合错觉。说明了分散注意能够影响听觉主导效应中的裂变错觉,并且这种主导效应与任务难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典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范式,通过操纵集中和分散的空间注意的方式,考察内源性空间注意和刺激出现视野位置的交互作用对多感觉整合中听觉主导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空间注意处于分散状态时,下视野的裂变错觉量显著大于上视野,而集中条件下则没有差异。(2)闪光出现的位置是否随机不会影响裂变错觉。研究说明了声音诱发闪光错觉中的裂变错觉只会受到内源性空间注意和视野位置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橡胶手错觉是一种能将非自我的肢体感知为自我的肢体的反应。继发现橡胶手错觉现象后,研究者通过操纵自变量以及观测不同的因变量,得到了大量新的研究结果。橡胶手错觉的出现与强度受到时间、空间和手姿势的影响。橡胶手错觉的产生机制为单纯的多感觉整合或多感觉整合与身体表征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研究侧重于被试取样、研究策略以及医学领域中瘫痪患者的认知神经康复和截肢病人的假肢控制方面。  相似文献   

7.
识脸错觉是在人际间同步多感觉刺激下将他人面孔感知为自我面孔的一种主观体验。继Tsakiris报告了识脸错觉现象之后,研究者通过选取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不同的被试,重点对被试的主观体验、行为反应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并得到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发现年龄、性别及内部敏感性是影响识脸错觉强度的重要因素,右侧颞顶联合区、顶内沟和枕下回的神经活动与被试主观报告的错觉体验强度相关。未来识脸错觉研究应侧重于研究策略的多样化并为生物特征识别中新模态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此外,同步多感觉刺激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会对自我新面孔认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祖明同志在八七年《心理学探新》第三期上,撰写了《思维错觉浅谈》一文。文中提(?)“思维错觉”这一新概念。读后,深为作者的新颖的看法所吸引,颇感受益非浅,而静心体味,又觉作者的一些观点难以成理,委实不敢苟同。下面仅就我们粗浅的理解、略陈管见,以求教于作者、专家和同行。一、究竟何为错觉关于错觉这一概念,现在国内外心理学界都有大致相同的解释: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也就是错误的歪曲事实的知觉。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错觉是由物理的和生理的以及认知等多种原  相似文献   

9.
传统认知心理学对视觉错觉的解释存在局限性。认知神经科学在移动错觉、轮廓错觉、颜色错觉研究中的一批新发现,可以综合并概括为一种视错觉发生的神经关联重叠机制。该重叠性表现为错觉与相应的真实知觉具有本质上相同的神经活动,即错觉与真实知觉享有共同的神经关联,没有只对错觉反应而不对真实知觉反应的特定神经关联物,而错觉神经活动的特别之处是在真实知觉发生的相同脑区有更强烈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身体拥有感错觉以多通道的感官整合为基础, 包括视觉-触觉、视觉-本体感觉、触觉-本体感觉、视觉-内感受的整合等。来自实验室急性痛以及慢性痛的大量结果表明拥有感错觉可产生镇痛作用。身体部位尺寸大小、肢体透明度等相关影响因素也逐渐得到揭示。拥有感错觉影响疼痛的机制与身体表征的改变有关, 该过程可能涉及“身体网络”与“疼痛网络”间的连接, 其中后顶叶皮层可能有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应更为深入地探索拥有感错觉范式以考察不同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在现有多感官整合的范式中重视内感受的作用; 考察拥有感错觉改变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 区分急、慢性痛条件下以及不同慢性痛类型中拥有感错觉对疼痛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衡  何华  于薇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2020,52(7):823-834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sound-induced flash illusion, SiFI)是一种听觉占主导性的多感觉整合现象, 即当视觉闪光伴随不相等数量的听觉声音在100 ms内相继或同时呈现时, 个体会错觉性地知觉到视觉闪光的个数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本研究分别将老年人群体和年轻人群体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裂变错觉和融合错觉)与全脑的静息态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进行相关分析, 考察老年人群体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与大脑静息状态自发活动区域的关系。结果发现, 无论是裂变错觉还是融合错觉,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均增大。对于裂变错觉, 老年人的错觉量与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 对于融合错觉, 老年人的错觉量与额下回、额中回和颞下回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 与枕上回和舌回的自发活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结果表明,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增大的原因与大脑中多个脑区的静息态自发活动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反对直接实在论的关键论证是错觉论证,它使人们认为在外部对象和心灵之间存在着知觉的感觉材料,这个结论导致了表征论和现象论,进而影响了人们对知识性质的看法。自笛卡尔以来,直至康德,知识论的发展,实际上深刻地隐含着对错觉论证的接受。  相似文献   

13.
记忆错觉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建政 《心理科学》2000,23(1):96-99
1前言 记忆错觉(memory illusion)就是指人们对过去事件的报告与事实严重偏离[1]。如同关于错觉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理解知觉加工规律提供大量的依据,关于记忆错觉的研究,也应极有助于我们真正了解人类记忆,因而,记忆错觉逐渐成为当前记忆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拟对记忆错觉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2记忆错觉的早期研究 在 1964年版的心理学词典中,Drever对错觉(illusion)这一词条作了如下解释“在感知觉中,指对客观内容(或实际感觉材料)的主观偏离;在记忆中,指人们在回忆过去经验时由于增删…  相似文献   

14.
露西读大学时一直住在奶奶家。露西是个漂亮女孩,她肌肤娇嫩白皙,一头卷曲的金发在阳光下闪着瀑布般的光泽。露西有很多朋友,每个周末他们就聚在一起开PARTY,许多有心追求露西的男孩都会前来。露西的舞跳得很棒,每当男孩子们搂着她旋转时,就像和一个长着翅膀的仙女一起舞蹈一样,感觉很美妙。时间一晃,22岁的露西已经大学毕业,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同化和对比错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Delbouef同心圆错觉图为材料,应用认知方式,控制注意,改变刺激和注视条件等变量,在三个实验中考察了同化错觉和对比错觉在机制上的区别和联系。结果发现,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特征与同化错觉有显著正相关,对比错觉反之。利用指示语控制被试注意于测验成分时,显著的错觉减弱只出现在对比图形中。此外,在一般指示下两种错觉都因背景成分减弱轮廓的亮度对比而减弱,但在选择性指示的条件下,类似减弱只出现在同化错觉中。视角加大时显著地减弱同化错觉,却加大对比错觉。使用“减弱错觉”方法,即在多次连续判断中减小错觉量只在超中央窝(大视角)的观看条件下有显著效应。所有这些结果都难于用错觉产生的生理学模式和单因素认知模式来说明。因此,我们认为错觉是一种复杂的知觉加工活动的产物。在已有的各种错觉理论中,合成的认知性“集合与存储”模式(“Pool and Store Model”,Coren & Girgus,1978)似乎是最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贪心的磁石     
有一块小磁石,非常贪心。它走到哪里,就把哪个地方的碎铁屑、小钉子、曲别针统统揽入怀中,把自己弄得像个刺猬。磁石以此为荣。有一次,小男孩儿带着磁石出去玩儿,它不小心掉进了小河里。小男孩儿挽起裤腿,俯下身子,把磁石从水里打捞上来的时候,它虽然差点被淹死,却依然不忘把河底生锈的小铁片什么的一股脑儿吸附在身上……小男孩儿笑着,把磁石满身的"毛刺"拂去,光溜溜的磁石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一天,小男孩儿放学回来,找磁石玩儿,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小男孩儿哪里知道:那天,小磁石独自跑到街上,看到一尊又  相似文献   

17.
视错觉是一种视觉认知,是在某种知觉条件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特性的扭曲。视错觉的产生原因,不仅有脑认知活动导致的生理因素,又有主观线索和经验引起的心理因素。视错觉可以按照不同的现象和成因分为尺寸错觉、轮廓错觉、运动错觉、细胞群错觉、扭曲错觉和不可能图形等六大类。  相似文献   

18.
规范错觉是指个体的规范感知与实际存在于群体中的社会规范之间存在差异, 规范错觉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95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 人们普遍高估了他人的食物浪费(行为错觉)以及对浪费的赞同程度(态度错觉), 而这两种错觉又加剧了人们自身的浪费行为。中介效应检验显示, 印象管理中的社交性维度部分中介了两种错觉与浪费行为间的关系。两个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检验了描述性(命令性)规范信息对行为(态度)错觉的影响, 结果发现, 描述性规范信息降低了行为错觉, 并通过社交性减少了浪费行为; 而命令性规范信息并不改变态度错觉本身, 但通过降低态度错觉对浪费的影响而减少了浪费行为。上述结果意味着两种规范信息尽管高度相似, 但其作用机制却可能不同, 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两种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聚焦错觉是个体在进行情感预测时,错误地估计了聚焦事件会对情绪造成影响的一种倾向.聚焦错觉是造成情感预测偏差的重要原因.其心理机制主要包括直觉预测和可得性模型.聚焦错觉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预测事件的情感效价、性质,情境因素、个体习惯和文化差异等.其应对策略主要有去焦点化和情感平均.未来的研究应从聚焦错觉与忽视情绪适应的关系、聚焦错觉的产生根源以及聚焦错觉与其他聚焦效应的关系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昭宁  王东石  朱婷 《心理科学》2013,36(4):842-847
倾斜恒常性理论是一种新的解释Ponzo错觉的理论,但是似乎存在一些局限。本研究采用调节法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四种Ponzo错觉版本在各种条件(视角和水平线段间距)下的错觉量情况,以此来检验倾斜恒常性理论。实验一中,对称Ponzo错觉变异版本在50mm时的错觉量情况和Prinzmetal(2001)的结果相似,但是在85mm和120mm时得到了较多的错觉量,这和倾斜恒常性理论的理论预期不符。实验二对不对称Ponzo错觉的考察得到了和实验一类似的结果,只有50mm时的情形符合倾斜恒常性理论预期。通过以上实验得到水平线间距和视角因素都是产生Ponzo错觉的重要因素,而倾斜恒常性理论过分强调了背景线的倾斜诱导效应,忽略了其他结构因素对Ponzo错觉的影响,所以倾斜恒常性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地解释Ponzo错觉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