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诗经·关雎>是孔子及早期儒家最重视的篇章之一,但西汉以来后儒所言<关雎>主旨却是说法纷纭.新出土的郭店楚简<孔子诗论>言<诗经·关雎>主旨是"改",即由"好色之愿"到"返纳于礼"的转变.孔子及早期儒家对<关雎>的重视,反映了孔子希望"正夫妇"之礼的愿望,以及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并重视婚姻家庭伦理教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一支古老的歌,是一支永远也唱不尽的歌.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珍藏着人类至纯至真的情歌,自然健康,清新纯朴.千百年来,那动人的旋律不断地在人们耳畔萦绕,轻轻地拨动人们善感的心弦,引得无数后人在<关雎>与<蒹葭>中徜徉,陡生对初民时代真挚美丽爱情的向往.让我们怀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一同走进<诗经>,去解读那份3000年前的美丽、浪漫与激情.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内传》中所呈现的服食与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内传>一书,<隋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内传>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唐书·艺文志·道家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均不著撰人姓名.今所见者,约有二种版本,其一为文渊阁<四库全书>刊本,其一为<正统道藏>刊本.  相似文献   

4.
自<诗经>始我国古代文学中"风雅兴寄"的美学精神便一脉传承.<毛诗序>释"风雅"曰:"风者,讽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多次将一风雅"并举提出"圣文之雅丽",强调作品意蕴的雅正.他释<诗经>"六义"时说,"风清而不杂""文丽而不淫"认为"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这些都为古代艺术的风雅传统定下了基调并为后世的文艺思想与美学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它所收集的各类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几千年来尤为人们喜爱并传唱不衰的则是其中70余篇关于爱情婚姻的诗歌.千载而下,其能感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固然重要,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本身固有的悲剧色彩更促成了它的久唱不衰.  相似文献   

6.
1982年1月,于光远在<百科知识>第1期上,发表了<唯灵论·心灵研究·超心理学·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的文章.于光远建议,把这些条目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有关卷中.  相似文献   

7.
通行本<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对于其何以如此分篇,生当北宋的易学家程颐,在承继、整合<易传·序卦>和<易纬·乾凿度>等的观点的基础上,作<上下篇义>,明确提出以阴阳为基准分篇的原则,指明"阳盛者居上篇,阴盛者居下篇",并逐卦作了分析,丰富了人们在此领域的识见.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文学的最早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登上历史舞台,一出场便以极崇高的姿态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极具艺术审美价值的中国的<诗经>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可谓开山之作,之后产生的一系列文体,诸如散文、小说、戏剧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诗歌的衍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书·释老志>是中国最早关于佛教历史和思想的全面记载.它的史料价值表现在:(1)它所记载的元魏僧官制度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制度的重要性;(2)它是北魏政治与佛教微妙关系的重要资料来源;(3)它所记载的资料对于研究佛教寺院经济的重要性.<魏书·释老志>在思想史方面的重要性表现在:(1)它反映一般常识世界;(2)表现早期教外人士人的佛教知识.最后从<魏书·释老志>与<隋书·经籍志>的比较中可以看出:(1)<隋书·经籍志>有意与儒家划清界限,走出依附中国资源,渐渐独立的趋势;同时,士大夫对于佛教的知识渐渐走出依靠中国知识来想象佛教的水平;其次,<隋书·经籍志>比<魏书·释老志>更像一个全景式、统一文明体立场的叙述,更加全面与完整;另一方面,它的历史叙述渐渐偏向南方佛教;三是佛教知识越来越丰富了.  相似文献   

10.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中的一篇,顾名思义,<养生主>讨论的是养生问题.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周朝乐官在各地民歌和贵族作品基础上编订而成的一部诗集,时限为上起殷商时代,下迄春秋中叶.众所周知,<诗经>时代是中国诗歌史上口耳相传、群体歌诵的时代.就那时人们对诗歌中所传递的社会内容或情感内容的重视及其对后代的深远影响,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对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形式特质或艺术要素的重视,其建构的独特的以审美为目的的或叙事或抒情的匀称、整饬、严谨的结构形式,往往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最能表现我国古代先民朴素的审美理想,颇能显示作者的艺术功力,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完整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积淀了十分深厚的音乐文化.孔子整理的先秦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中<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只可惜今已亡佚.<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乐的言论这对我们研究先秦乐文化是弥足珍贵的.孔子对待先人的制度一述而不作"(<论语·述而>,下引<论语>只注篇名),意思是说,只阐述古代制度不擅自添加或创作.可见孔子是古代制度(尤其是周代礼仪制度)顽强的捍卫者和继承人.因而<论语>中的乐论,虽多不是正面论述却可谓先秦正统乐制度的代表性言论.  相似文献   

13.
《归藏》非殷人之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山><归藏>不见于<汉志>,历来学者大惑不解.其实,二书就包含在<汉志·数术略>"蓍龟家"所录"<周易>三十八卷"之中."三代之易"为东汉"近师"晚出之说.汉人所见<连山><归藏>皆为<周易>的衍生物,其成书与<易传>的时代相先后.此外,对"殷人用卜,周人尚筮"、"易"之所以名"易",以及周代易筮之法的衍变等相关问题,亦作了尝试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俄罗斯,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要追溯到18世纪.俄罗斯第一批汉学家把儒家的早期经典<大学>、<中庸>翻译成俄语出版(<大学>译本在1780年问世,<中庸>译本于1784年问世).俄罗斯现代著名汉学家维·费·费奥克蒂斯托夫甚至认为,俄罗斯的汉学正是从出版这两本哲学著作开始的.[1]到了19~20世纪,俄罗斯汉学大学者И.比丘林、В.П.瓦西里耶夫、П.С.波波夫、В.М.阿列克谢耶夫、Н.И.康拉德、Ю.к.休茨基、А.А.彼得罗夫都对中国哲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除了坚持不懈地研究中国哲学,更是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5.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以上下卦相重,反映了卦的变化的思想,其上卦体现了"分阴分阳"的阴阳分类观念,其下卦则既体现了阴阳交错、阴阳相配的观念,又体现了正位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帛<易>八卦序列与<大戴礼记·易本命>、<孔子家语·执辔>等典籍中所暗含的具有独特宇宙论意义的八卦序列具有相关性,由此我们提出一种设想,帛<易>八卦序列很可能反映的也是这种独特宇宙论思想.  相似文献   

16.
凯文·B.安德森(Kevin B.Anderson),哲学博士,美国普渡大学政治系教授,当代著名的列宁哲学研究专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专家.长期以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是国际马克思恩格斯著作MEGA2版考证版研究人员,主要承担<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马克思晚年著作的考证工作.编有<罗莎·卢森堡读本> (2004年)、<否定的力量:黑格尔与马克思辩证法作品选>(2002年)、<埃里希·弗洛姆与批判的犯罪学>(2000年),著有<福柯与伊朗革命>(2005年)、<列宁、黑格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1995年).  相似文献   

17.
"方士"一词最早见于<周礼·职官>:"方士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1]此处方士系指周代掌握四方讼狱的职官,与后来所通称的方术之士的"方士"含义不同.后世所谓的"方士",即方技术数之士."方"指"方术","方药",<庄子·天下篇>云:"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2].<史记·秦始皇本纪>谓炼求奇药之人.<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说方士即是一些讲求道术、擅长方技的人.  相似文献   

18.
尚杰 《哲学动态》2005,(10):63-65
我在<哲学研究>上曾经发表<智慧的形状>一文,一些同行看到标题感到惊讶,至少是不解.但是,那个题目的发明权不在我,是德勒兹在<什么是哲学>里讨论了概念的"形状"问题,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形状.德勒兹试图彻底扭转哲学研究方向,使之走上"后现代"的轨道.他的这些想法与福柯和德里达相类似,特别在美国文学艺术界找到了更多的知音.杰夫丝(J·M·Jeffers)的新书<画不出的空间:叙述的终结>,讨论了当代西方艺术的哲学化倾向,所述理论,具有强烈的德勒兹色彩,具有跨学科、多角度的特征,流露的信息颇多,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易纬·乾凿度>以易与历相结合,以<周易>六十四卦两卦一组主岁,而构造出独具特色的爻辰说体系,在这其中又涉及<乾><坤>、<泰><否>和<中孚><小过>三组变例问题.对此问题,自明季以来虽论之者甚众,然犹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所谓"孝",指善事父母.<尔雅·释训>:"善事父母为孝."<说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康殷的解释更形象:"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1]所谓"悌",指尊敬兄长,弟兄相亲.<说文>:"悌,善兄弟也."贾谊<新书·道术>:"弟爱兄谓之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