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做礼拜是我们信徒教会团契生活中一件既平常、又重要的大事。说平常,是因为每主日都要做礼拜(参徒20:7);说重要,因为做礼拜是教会生活的中心,也是提高信徒信仰素质的必要途径。 礼拜是被主宝血救赎之人聚集一起(教堂)共同敬拜神。内容有唱诗、祷告、读经、献诗、讲道、祝福等。但是怎样做礼拜,主日礼拜较少提及,也不便多讲,然而又直接影响到礼拜的效果。那么,我们当怎样做礼拜见?下面分几点讲: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9)
正一、引言中国基督徒一般把到教堂参加聚会、敬拜上帝称为做礼拜。然而一些人却误认为敬拜只是在教堂里发生的,只和各样的礼仪程序有关,只是神职人员负责的工作,最后唱过《阿们颂》之后就可以立即散会、万事大吉了。敬拜和基督徒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本文拟从圣经中表达"敬拜"的两个希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做礼拜不就是到礼拜堂去唱唱诗、听听道吗?说得不错,可是不少信徒对做礼拜的真正含义还是模糊不清。其实,进教堂好比古时进圣殿、去圣所,是信徒朝拜神、与神交通的地方。既然如此,进了教堂就应当严肃,  相似文献   

4.
向明 《天风》1995,(8):29-29
有人认为做礼拜不就是到礼拜堂去唱唱诗、听听道吗?说得不错,可是不少信徒对做礼拜的真正含义还是模糊不清。其实,进教堂好比古时进圣殿、去圣所,是信徒朝拜神、与神交通的地方。既然如此,进了教堂就应当严肃,  相似文献   

5.
教堂中的声学现象主要表现在弥撒礼仪中的布道与唱诗。理想的听音效果自然是语言清晰,音乐丰满。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堂的音质与其外观同等重要,因为音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礼仪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单渭祥 《天风》2005,(2):40-41
许多人因为从教堂里出来,他的生命焕然一新,犹如平淡无味的"水"变成了香飘万里的"美 酒"!礼拜堂是启发真、善、美的地方,它叫人瞻望永恒的事物,不再斤斤计较身外之物--"我信了就行,何必一定要去做礼拜?" "我们不加入教会,不去做礼拜,不一样可以做基督徒吗?"我们在家庭里祈祷读经,不一样可以吗?"我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礼拜!"教堂里听道没劲!"以上都是一些人不想去礼拜的种种"理由",也许大多数基督徒不会同意这些看法。但作为基督徒,对于礼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确需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见证之后     
小胖 《天风》2011,(5):47-48
我第一次去教堂做礼拜,懵懂地跟在人后,懵懂地听牧师讲道,然后又有两个人先后上台讲话。那时我初到伦敦,英语听力不算太好,讲的人又有严重的家乡口音,我满头雾水地看着他们在台上哭哭啼啼,心里却不知所为。  相似文献   

8.
天主教的礼仪□勒依●天主教的礼仪以“弥撒”为中心。教会认为这是一种感恩的祭典,奉献耶稣的圣体圣血,以不流血的方式重行基督在十字架上对天主的祭献礼。弥撒都在教堂举行,教堂被视为天主的圣殿。每座教堂建成之后,都要举行隆重的祝圣礼仪,教堂从此成为举行礼仪的...  相似文献   

9.
教堂中声学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堂中的声学现象主要表现在弥撒礼仪中的布道与唱诗。理想的听音效果自然是语言清晰,音乐丰满。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堂的音质与其外观同等重要,因为音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礼仪的效果。 那么,教堂的音质由那些要素制约呢? 当参礼的教友聆听神父布道时,神父(声源)发出的声波能量一部分直接到达教友的  相似文献   

10.
海伦 《天风》1994,(10)
5月6日,我去了科威特一个教堂,非常耳目一新!一路上脑子里出现的全是我对阿拉伯国家教堂形象的猜测。出租车把我们送到教堂门口,眼前是一群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我十分惊诧,这些国家也有人相信耶稣!一到门内,院子里全是做礼拜的,就像上海的一样。熟人见了围个圈子讲讲话,不同肤色,带着不同味道的英语发音。礼拜还未正式开始,很多人还站在外面互相问候,可那个可容纳200多人的礼堂早已满满了。里面放置着立体声扩音设备、电子琴,  相似文献   

11.
教堂幽默     
佚名 《天风》2018,(2):45-45
谁是罪人? 有一个警察在追捕一个逃犯的过程中,怀疑那逃犯逃进了正在做礼拜的教堂,于是他走进去,大声喝道:"谁是罪人?给我站出来!"只见全体做礼拜的信徒都站了起来,站在台上的牧师温柔地问那气喘吁吁的警察:"警察先生,在神面前我们都是罪人,你要找那一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主教》2010,(4):50-50
网络兴起对懒得进教堂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既能保持宗教信仰,又不用去教堂做礼拜,创造出“教堂2.0世代”。《洛杉矶时报》报道说,网络兴起后,外界担忧年轻一代沉迷网络,也将逐渐失去对宗教的信仰,但结果似乎不然。  相似文献   

13.
张韦 《天风》1996,(6):43-45
这里主要概述教堂的基本功能要求、艺术造型、经济问题,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在建堂前,这些问题要尽量做到心中有数。 1.基本尺寸及平面型:教堂应建多大?根据我国观状,可考虑每座0.6至0.7平方米左右。例如500座,其使用面积可取300余平方米,800座则可取500平方米左右。这个面积是指做礼拜的主堂的座席区、走道、圣台面积之和,并不包括进厅、房间及墙体等。  相似文献   

14.
同性恋在美国,早已被视若寻常,见怪不怪,但是在宗教的殿堂里,同性恋者还是为大多数教堂所不容。然而在南部德克萨斯的达拉斯市,却有一座同性恋教堂,近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它便是希望大教堂。 星期日做礼拜时,当你走进希望大教堂,首先你会注意到,人们在做礼拜的时候,是两两将手相挽——女人与女人挽着手,男人与男人挽着手。他们挽着手站起,坐下,歌唱,并手挽手走上圣坛领取圣餐。他们似乎是特别刻意地要在上帝之所里保持这种联系。接着,你也许会将目光转向布道坛两边及顶部的窗子。透过彩色玻璃窗的阳光不仅映衬出百…  相似文献   

15.
以琳 《天风》2005,(1):32-33
我们要把一个非常美丽的基督教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就要在教堂建筑、教会音乐、崇拜礼仪等方面注入美的元素,这些都是神学的外化。  相似文献   

16.
金微 《天风》2004,(7):35-35
礼拜天去做礼拜,正遇上教会里传道好多年的传道人讲道。本来讲道的主题应该是上帝怎样藉着水和道把教会洗干净,传道人讲着讲着,突然讲起神学来,教堂里80%是老人,老人当中80%是老姊妹。传道人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处境神学吗?众人一头雾水,再说老太太哪能知道处境神学是什么,当然没有人回答。传道人说我来告诉你们,处境神学就是--在什么人当中做什么人,这就是处境神学。  相似文献   

17.
一般人接触教会,是从电影、电视上开始的,所以印象中的讲道人能言善道,风度翩翩,所讲内容也条理清晰,有一定的针对性。让人觉得到教堂听证道是一件神圣的、颇有收益的事。可是日常我们去做礼拜,常遇见口齿不清、表达不准或站在讲台上浑身不自在的讲道人,让人边听边看边替他着急。 早些年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心情比较浮躁、功利心较重,我就  相似文献   

18.
王志军 《天风》2007,(20):15
她的奉献精神不仅鼓励了我们的行动,也在不断地激励着更多神的儿女去"奉献"……本文所要讲述的是在红土高原上昆钢教会里热心侍奉主的高龄老人李姊妹,她今年已经86岁高龄了,任招待班长职务已经20年,一直以来她的热心侍奉精神让我们很钦佩。昆钢教堂盖建在离生活区较远的山顶上,每次做礼拜都要爬好长一段山坡才能到教堂。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今天,不仅在神学理论上要中国化,也要在教会礼仪生活、圣乐艺术、教堂建设等方面深入探索、大胆尝试。而四川近代"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可以在天主教建筑中国化方面,为今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生产礼仪是形成和发展于早期华夏先民的渔猎、农耕、养殖活动而遗存于三代文明中的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礼节仪式性活动。在《礼记》中,狩猎之礼、渔礼、籍礼、桑蚕之礼、养兽之礼等生产礼仪的程序安排,包含着祈祷献祭的宗教信仰的内容,体现了先民对农业及对天地、神鬼、自然、人事之道的认识的象征含义,蕴含着早期文明社会组织利用生产推行教化的伦理意蕴。生产礼仪延续至春秋战国时期,受到礼家重视,与人们对待农业生产的态度有关。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生产方式、取食方法、分配形式,蕴含着先秦礼仪文化注重礼节仪式、实践操作、敬神奉献、意义象征的独特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