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琰(1253——1314)字玉吾,江苏吴郡人。自号“古吴石洞道人”、“林屋山人”、“洞天紫庭真逸”等,道号“全阳子”。乃宋末元初的著名易学家与道教内丹修炼家。其易学与道教内丹修炼相关的著作主要有:《周易参同契发挥》、《周易参同契释疑》、《易外别传》、《水中金诗》、《玄牝之门赋》等。其经学易方面的著作还有《周易集说》、《读易举要》等。对于易学与道教修炼的关系,早在东汉时期,便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对此作了专门的探讨。但此书所谈,一般认为讲的是炼外丹。自唐、五代以后,道教内丹修持渐趋兴盛,有不少…  相似文献   

2.
俞琰     
(1258—1314) 宋末元初道教学者。字玉吾,号全阳子,林屋山人、石涧道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幼爱杂览,闻朋友间有奇书异传,必求借抄录,以致废寝忘食致病。后专习科举之学。业成而时异事殊,自叹“平日刻苦竟为画饼”、“时不我逢,奈之何哉?”入元,隐居不仕。以词赋见称,尤好鼓琴、作谱。元世祖至元(1264—1294)间曾作《玄牝之门赋》,在道友中传诵。通晓内  相似文献   

3.
三、《易经》并非儒家经典《易》古经既是占筮典籍,又与《老子》有着深切的内在思想联系,道教早期重要经典如《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以及《五斗经》皆已引《易》入道,自汉代以后历来皆重视《易》学,成为道教义理的渊源之一。那么为什么《道藏》只收载“道教易学”方面的道书(亦即与道教修持方术及科仪有关的注释之作),而不直接在“本文”部类中收载《易》古经或《易》古经与《易传》合二为一的《周易》呢?究其因由,道教自认属道家,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主流,司马迁《史记…  相似文献   

4.
俞琰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和邵雍《先天图》,来阐发其丹道易学核心理论——"身中之易"的思想。其将《易》中"太极"演化之道引入人体丹道修炼中,提出丹道修炼亦有此道,赋予了"太极"新的内涵,认为丹道"太极"生化演绎之进程即人体丹道修炼之进程。  相似文献   

5.
道,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本义是人走的道路,引申为规律、原理、准则等意思。 易道即《周易》原理,“……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①。 丹道,是指道家、道教修炼外丹、内丹的方法、程序及其规律,“万物皆生死,元辰死复生,以神归气内,丹道自然成”。② 内丹是相对于矿物所炼之外丹而言,指在“人体炼丹”的过程中,由所谓精、气、神凝结而成的融合物,南北朝慧恩《南岳慧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借外丹力修内丹”,首次提及。 道教援《易》立说,始于东汉…  相似文献   

6.
道教自东汉中期出现之后,降及隋唐,主流教派所崇尚的外丹黄白之术逐渐向以静功、存思、气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丹路径发展。钟、吕内丹道即内丹道教的先导。①两宋是内丹道的成熟阶段。一、两宋前内丹学的兴起与传承道教的修仙方术于唐宋之际由外丹学转向内丹学,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变。内丹道的兴起,可以追溯到隋初开皇年间(581-600),罗浮山道士苏元朗(道号青霞子),称得大茅真君秘旨,撰《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及《旨道篇》,首倡内丹之道。②但隋唐时期,外丹道仍占主流地位。内丹道自隋青霞子苏元朗开宗明义、唐崔希范、钟离权、吕洞…  相似文献   

7.
陈致虚,元代道上,道教学者。字观吾,号上阳子。江右庐陵人。他得北宗赵友钦真传,又复遇青城老师授以南宗阴阳双修丹法,遂精通二宗之奥密,成为融合南北二宗为一体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甚丰。主要有《金丹大要》、《金丹大要图》、《金丹大要仙派》、《度人经注》、《周易参同契注》、《悟真篇注》等。这些著作相当广泛而又深入地研讨了性命双修的内炼之道,并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丹道传授体系,从而受到道教中人的高度赞誉。如其《金丹大要》十卷,“首卷虚无三章,以象三才;二卷上药一章,以体法身;三卷妙用九章,以证九还;四卷须知七章,以验七返;五卷积功诗歌,以分  相似文献   

8.
陈撄宁     
(1880—1969) 当代著名道教学者,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安徽怀宁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无意仕进,转而学道;遍历道教名山,寻师访友,深究仙道之学。早年参访北京白云观。攻读明刊《正统道藏》。三十年代在上海任仙学院教授,主编《扬善半月刊》、《仙学月刊》。1956年,与各地道教界人士发起筹备全国道教组织。  相似文献   

9.
权泰勋是韩国现代著名的道教养生家、内丹理论家。他很早就学习儒家与道家的经典文献,19岁师承金一松先生修炼仙道。后来,他潜心研究内丹学,长期进行修炼,积累了丰富经验。他留下的《凤宇修丹记》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丹道著作。他的内丹理论,续《周易》与《参同契》之传统,得金丹派南宗之旨要。他理顺丹道与胎息之关系,强调"守规中"的基本原则,提出"以眼为旗帜"的闭炁技术进路,揭示了"正炁留则风邪自走"的丹道养生法理,强调了"诚"的态度对于内丹修炼的特别重要性,提供了内丹修炼的可操作模式与实践参照,为丹道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过去,有些研究《易》学的学者往往把《周易》仅仅当作儒家的经典。其实,作为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献,《周易》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共同经典,故汉代学者刘向校书时便将该书列为经部之一,以示非儒家所专有。东汉,随着社会的变迁,道教的产生,《易》也成为道士手中之至宝。或注释,或引伸,或改造。《易》几乎变成道教思想体系的基础。这种情况到了宋元之际可谓达到  相似文献   

11.
正明末清初,苏州道士李朴"善画工诗",不仅精于道教正一派斋醮法事,且精熟全真南宗心法,著有《火候宗源》、《还丹宗旨》等丹道修炼著作。此外,他还为康熙年间(1662-1722)刊刻的道教内丹学集大成之作——《性命圭旨》撰写序,而康熙刊刻版《性命圭旨》中所收入的《紫中道人答问》一篇,更是出自他之手。  相似文献   

12.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其学以《易》为本,他"首读朱子《本义》,次读《程传》",后又获道教异人传授,于《参同契》多有发挥。其易学可分为义理易、象数易、道教易三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其义理易学思想。俞琰易学的义理之学源于其深厚的儒学修养,又以程、朱易学为本,多有发微,形成其富有特色的义理思想。其内容具体包括天道观、人性论、修养论三个不可割裂的部分,其天道观援"气"入"理",秉承儒家"至诚无息"、"天道好谦"、"天道好生"、"福善祸淫"的义理传统,是其人性论与修养论的前提和基础;其人性论则是法天道以立人道的表现;修养论则是其实现回复天道、止于至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周易》与内丹究竟有没有关系?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周易参同契》将《易》、黄老、炉火(炼丹)三者并列,没有讲《周易》中有丹道。宋代储华谷说:“黄老之学出于大易,炉火之说据于黄老,三者同出于《易》。”他第一次肯定炼丹源之于《易》。《文昌化书》说得更为明白:“天地间只此一阴一阳,其本体则谓之道,其化机则谓之《易》,其神用则谓之丹。”在这里,作者以阴阳的体、化、用阐明了道、《易》、丹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周易》中的确有内丹的理论与实践,这是不容怀疑的。  相似文献   

14.
俞琰的丹道药物理论对易学思想多有融摄。他认为,内丹修炼的不同阶段,药物有不同的指向。筑基阶段,神气相交产生元精为药物;炼精化炁阶段,阴阳二气相交产生元炁为药物。俞琰继承了宋代以来的图书学理念,并将图书学应用于丹道领域,以其自创的多幅易图解说元精产生的条件、位置、时机和炼精化炁的方法、原则。他还将易学的"三才"说引入人身,以身心修炼模拟天地日月的运转,对后世道教和中医养生学产生了一定影响。俞琰将易学与丹道融通为一,既丰富了易学的内容,也提高了道教的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15.
论仙学大师陈撄宁之人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焜 《中国道教》2002,(2):32-36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可是流传至清末即已衰落,进入民国,又是时运多蹇,道教一直不振②。直至1949年后,才激发起一些热心于道教文化的有识之士,说及改革和创新 道教的工作,其中影响深远的要算是提倡仙学的陈撄宁先生。在道教界内,一提起近代道教人物,无人不知陈撄宁先生。近日他的著作《道教与养生》③又再版行世,这也是促成笔者写此文的原因。这几年来,研究陈先生“仙学”著作的学者逐渐多起来,早年有其学生徐伯英、袁介■于台湾编辑陈先生的著作《中华仙学》,由台北真善美出版;后有李养正教授、胡海牙老中医师及上海的…  相似文献   

16.
道学及其八大支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学之名 ,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原指老子创立的有关道的学说。本文将道学的八大支柱分别作了界说 ,八大支柱包括 :人行道哲学、政治管理学、文艺审美学、医药养生学、宗教伦理学、自然生态学、丹道性命学、方技术数学。道学囊括了道家、道教和内丹学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光地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杰出人物,更是闽学界一位成绩卓著的学者。他为官清勤自历,治学严谨精微,为时雅望。作为一代鸿儒,李光地不仅精通孔孟之学,而且广涉经史。在《易》学领域,李光地是继朱熹之后的又一位思想深邃的专家。他撰有《周易通论》、《周易观象》、《周易观象大指》、《易义前选》、《周易折中》等书。数十年中,他既潜心研讨作为“正传”之《易》学,又审慎地发掘作为“别传”的《易》学之秘义。李光地在《易》学中的创获颇多,本文拟就其《周易折中》及《周易参同契注》略加考析。  相似文献   

18.
丹道秘旨——玄关一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关一窍 ,简称玄关 ,是道教丹道养生中最重要的名词 ,可以这样说 ,道教的精华是丹道 ,丹道最秘的机关是玄关。丹书对玄关一窍的论述 ,众说纷纭 ,初无定位 ,后世各执一偏 ,愈说愈奇。另由于道教教派之间的差异和戒律制约 ,丹道玄关一窍向来秘而不宣 ,大都师徒相授 ,口口相传 ,不记文字。这样道友与道友之间心照不宣 ,守口如瓶 ,局外人就更难以知晓了。《道德会元》卷六十七说 :玄关一窍论耳、眼、口、鼻、舌、肝、心、脾、肺、肾、脐轮、尾闾、膀胱、谷道、两肾中间一穴 ,脐下一寸三分、明堂、泥丸、关元、气海皆不是。此窍无边傍 ,无内外 ,…  相似文献   

19.
正谭峭,字景升,号紫霄真人,福建泉州人,是五代时期重要的道士和道教学者之一。《全唐诗》称其"博涉经史,属文清丽",因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书,无意于仕途,以学道自隐,于嵩山学道10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后隐居于江西庐山栖隐洞,从学者有数百人。根据对道家理论的精究和体悟,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理  相似文献   

20.
《周易尚氏学》是尚秉和先生的重要著作。尚秉和(1870~1950),字节之,号滋溪老人、石烟道人。其主要著作除《周易尚氏学》之外,还有《周易吉筮考》、《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易说评议》等。尚先生的弟子黄寿棋,字之六,号六庵,著有《易学群书平议》、《群经要略》、《周易译注》、《六庵诗选》等。黄寿棋先生1929年至1935年在北平中国大学师事尚先生。师生相遇,知爱莫逆。黄先生刻苦钻研易学,成为尚氏易学的传人。黄寿棋先生辞世已有八载,近日笔者细读其《周易尚氏学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深感获益匪浅。为了让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