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中国思想界民主话语纷呈,既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维埃)民主话语之争,又存在外来民主话语和本土民本话语之别。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借鉴传承创新,最终形成既异质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又有别于苏维埃民主的"人民民主专政"话语体系。这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合法性话语机制,又奠定了现代中国主流政治话语的基本底色。梳理该时期"人民民主专政"话语的建构历程,考察这一进程中国共产党对各种话语资源的取舍、融合和再造,应该可以为当前中国特色民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历史资源和镜鉴。  相似文献   

2.
刘能 《学海》2007,(5):51-55
本文以一类假想中的、很有可能曾经在中国乡村社区中发生过的抗交村提留款的集体行动为对象,以社会运动/集体行动这一研究领域内的现有理论成果为基础,提炼出了用于解释村民家庭户是否参与了抗交村提留款的集体行动这一因变量取值的一系列自变量组群,从而再现了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研究传统中的四大理论取向--古典理论、文化主义、结构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综合,对于中国经验案例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这一运动的规律进行宏观上的探索,却似嫌不足。本文试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作一历史的考察,以求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思想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宗教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更加凸显。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国家宗教局考察时指出,宗教问题既涉及思想领域,又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有很多是当前问题与深远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和社会其他矛盾交织在一起,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  相似文献   

5.
分工理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入考察分工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认识,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理论。分工的双重性在于,分工既与直接的物质生产相联系,即与生产的物质性相联系,又与生产关系相联系,即与生产的社会性相联系。分工的这一性质,可以为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提供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杨俊凯 《学海》2003,(5):201-20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2年 ,第 443页  以小故事来讲述大理论是一件既让人快慰而又充满挑战的学术体验。吴毅先生的新著《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2 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以其精致而又严密的文章结构 ,冷峻而又理性的行文风格实践了这一颇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之中 ,他以小叙事的方法对整个 2 0世纪的中国乡村政治的大逻辑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研究 ,给时下的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启示。该书以四川省东部地区一个普通的村庄———双村为个案 ,运用政治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民族志的叙述架构 ,详细地考察…  相似文献   

7.
Personality:人格还是个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瑜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6,29(2):487-489
Personality在我国心理学中的译名既可谓人格,也可谓个性。这一奇特的现象是中国的特色。文章考察了它们在中国的沿革及personality在西方的原意和演变,分析了其形成和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张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威 《法音》1994,(11)
印度佛教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无疑是人类文化交流史上一。个成功的范例。成功的原因除了两种文化系统的内在因素和有利于文化融合的人文环境以外,语言的转换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这表现为中国自汉末到宋代长达近一千年的前赴后继、如火如茶的译经运动。这一不绝如缕的翻译运动既是出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需要,同时也积极推动了中印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卷积浩繁、博大精深的汉译佛典资料不仅凝结着中印两国人民的聪明睿智,而且也是今天研究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文化、思想的宝贵资料。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佛典翻译运动的特点与经…  相似文献   

9.
殷曼楟 《哲学动态》2023,(6):98-107
“再现”概念作为一个基本美学范畴,一直随着西方美学与艺术观念发展而变化。该概念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其涵义同时包括对现实世界“外观”和内部规律的复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模仿”概念混用。“再现”概念在出现之初已经暗含了两种彼此矛盾的发展路径,而其问题意识与考察框架直至20世纪下半叶才出现了重要转变:以“图像再现”为主要形态,“相似性”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图像再现研究以“相似性”论争为线索,以视知觉关切为中心,发展出符号论与知觉论两大路径。在这两大路径下又形成了相似论、错觉论、符号论、“看进”论、信息论、扮假做真论这六种代表性观点。这些理论揭示出图像再现研究现今发展的趋势,即关注图像观看经验中的视知觉性质及知觉技能,以及将画看作画的意识。这从整体上形塑了图像再现较之于传统再现范畴的不同理论格局。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为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必须成为大众化的思想。以报纸媒介为载体的"典型思想讨论"将"农村党员在农业生产合作中应发挥骨干作用"、"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应该树立集体主义思想"等作为重要内容,凸显出意识形态性、组织性、典型性和大众化的特点,有效地推进了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实现了农民的自我教育,也促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前运动皮质与数字加工:脑功能成像研究的元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川  董奇  周新林 《心理科学》2007,30(1):250-252
许多应用PET与fMRI技术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数字加工任务会显著引起前运动皮质的激活。习惯上认为,这一结果可能与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动作反应,如手指按键、默读或眼动等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则表明,这一区域不仅具有动作功能,同时也具有其它非动作的认知功能。在本研究中,对17篇关于数字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行了元分析,以考察前运动皮质在数字加工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前区的背外侧(PMd)与腹外侧(PMv)在大多数数字加工任务中有显著激活,而运动辅助区(SMA)的激活则相对较少。数字比较、加法与减法任务在PMd区域有更多的激活,而乘法任务则在PMv区域有更多激活。数字自身特征对PMd、PMv与SMA喙部区域的激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前运动皮质在数字加工过程中可能扮演着比动作反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吕森  胡传胜 《学海》2001,(4):31-37
历史研究的巨大挑战作为一门专业领域的历史研究发现自己处在这样一种讨论中 ,这种讨论以既使它感到满足又使它感到不适的方式 ,来处理历史的根源、作用以及原则。满足之处在于历史学在人文领域内获得了新的注意 :在这里一个支配性的问题是记忆在文化中的作用。记忆涵盖了所有涉及过去的领域 ,因此包括历史 ,在这里 ,历史既作为主题 ,又作为召回过去的方式———这种召回是通过在人类活动的文化构架内赋予过去以生命的方式进行的。另一方面 ,这种历史再现意识有可能使专业历史学家感到不适 ,因为这很容易超越甚至忽视那些处理过去的策略性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宗教思想的近代演变是一个不该忽略而常被忽略的论域。一般思想史家会将这一论域理解为宗教史的研究范畴,而事实上宗教史的研究也常常并不将其视作显著的研究目标。现有的近代中国宗教史著作,主要的指向是研究某一种特定宗教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中的角色,它的组织分布和形态,传教和事工,它与中国政界和社会各界的复杂互动等,较少有人将重点放在宗教教理与近代中国思想流变的关系考察上,而将三大宗教的教理调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及佛教与宗教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有力回击"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和"历史终结"论的中国"强起来"战略,其目标是要将中国建成强国。这一强国不是中国对他国构成威胁、企图谋求国际权力的主导地位的"强大国家",而是着眼于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进国家"。这表明,新时代中国的"强起来"既与"富起来"的目的和目标不同,又与西方"强起来"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不同,是独立的、内生的、和平的和共享的"强起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的独立性、内生性、和平性和共享性对新时代中国政治伦理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对其内容进行来源定位、视角定位和根本道德价值定位,以形成既能够维持良好秩序又能够推动合理发展、既尊重和维护个体权利又实现公共利益、既注重道义价值又重视功利价值的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什么类型的思维,其思维运行机制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一种情感思维,它既不同于以概念为中介的逻辑抽象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中介的形象思维。情感思维是以主体心理情感为反思对象的内向性思维,它是对主体心理和情感倾向的自我体验,是一种价值认识。我们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史,可以看出,情感不只是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考察人们在空间中进行的商品生产出发,完成了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内部联系和发展过程的科学说明和再现。面对当代世界和以空间的生产为特征的新的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及其活动形式,空间日益成为理解和认识社会的核心要素,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对象、方法和任务三个方面,阐释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特征和方法论内涵。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批判地认识作为社会现实之"实在主体"的社会空间及其自我运动,并辩证地叙述和再现这一运动过程。自觉地建构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发展一种通过改变空间来改变世界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理论,使空间从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事实的抽象空间,转变为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的每个人自身的创造和作品的空间,也就是"发展并实现着的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葛力同志在《注意区分两种唯心主义》一文(见1982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中提出:“就哲学的分支而言,唯心主义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论方面的唯心主义,一种是认识论方面的唯心主义。”这一见解是深刻的。它为深入研究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既相互斗争、相互克服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错综复杂的情况,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实际上,不仅唯心主义有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区分,而且唯物主义也是如此。翻  相似文献   

18.
宋元时期的禅林上堂仪轨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既具有明显的汉地文化色彩,又标有域外佛教的印记,它效仿中国传统仪礼的经典模式,部分再现了《周礼》为我们设定的仪礼蓝图。南宋和元代禅林上堂仪轨在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世俗礼制的吸收和对传统佛教礼仪的融入,建立起更加完备统一的上堂仪轨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10期上发表了熊立文同志的《辩证思维应该如何表述运动》一文。该文认为:我国许多辩证逻辑教材和一般哲学著作,都用这样一个命题来表述机械运动:“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而这个由黑格尔首先提出的命题是不恰当的。据此,熊文便提出了一个新命题:“运动就是,当既是此刻又非此刻时,物体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冷军在西方写实观念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地融入中国写意绘画的观念方法,让油画作品来源于客观真实,又高于客观真实,最终抵达"艺术真实"的高峰,去展示和讴歌人类精神世界的美,而不是再现冷冰冰的客观世界。冷军油画的"艺术真实"性,是一种"妙在实与非实之间"的中国油画的独特风格,是属于他个人的"冷军实"。这种"冷军实",是完全契合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美"的。冷军油画艺术风格的美,既具有崇高的视觉震撼力,又具有温婉的感情亲和力,是油画史上一道亮丽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