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澄观的"禅教一致"思想,对宗密的"禅教合一"思想及其后的华严禅影响很大,切宜深究。通过深入分析澄观的"禅教一致"及其"禅观"思想,力图呈现澄观如何顺应佛教当时诸宗融会的内在要求,力求禅教一致、不为二途,以实现接应时代的新开拓,最终以其圆明见地既保持了鲜明的宗派特色,又展示出融通创新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2.
唐思鹏 《法音》2005,(11):14-20
禅法之说,是就中国佛教禅宗中的祖师大德,根据佛陀教法的真实思想,在对众生摄受度化时,以灵活善巧的接机方式、进行弘化开演时形成的。而作为禅宗祖师之一的马祖道一禅师就是根据《楞伽》、《华严》《、维摩》等一系列大乘佛典的真实义以及惠能、怀让等诸位宗师的禅法思想和接机方便,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进行导引和化度,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习禅者有较大影响的“马祖禅法”。本文就是根据有关马祖禅法中“即心即佛、平常心是道、西来意、藏头白、海头黑、一口吸尽西江水”等主要禅法思想作了一些适当的梳理和相应的探讨。不足之处,敬请…  相似文献   

3.
比较杨岐方会与临济宗师禅法的异同,来看杨岐方会禅法对临济宗风的保持与发展,说明杨岐方会禅法的独特性。而杨岐方会提出的"立处即真"为顿悟的心性论,并非标新立异的独创,而是对南禅临济宗的继承。通过对杨岐方会所处时代困境的思考,提出的"四一法门"的教学论和"脚跟下修行"的功夫论,进而扩大为对禅学思想生命的思考,由此了解到杨岐方会禅法特色为开宗立派提供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海沙 《法音》2004,(7):4-8
临济宗在禅门五家宗派中,势头最强劲,法脉最久远。自从义玄禅师(787—866)于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的临济禅院开创此派后,临济禅门龙象辈出,门叶繁荣。至宋代复发出黄龙、杨歧二支,此二支于宋代法流尤盛,并流布日本,自宋至清,代有高僧。禅门五家中,除临济以外,其它宗派尽管盛极一时,然终究数代而亡,或仅存余续,唯临济一枝独秀,绵延千年。本人以为,以临济义玄为代表的临济禅风的思维特征是保持其生命力的源泉。禅门中有“临济将军,曹洞十民”之说,又有“临济严父,曹洞慈母”之言,可见临济宗的思维确有其大开大阖、奔驰突兀的特征。本文旨在…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的诗词、文赋、书画,融汇着儒、释、道的血液。儒家的“入世”,以儒家精神为担纲;道家的“忘世”,以道家精神为养气;佛家的“出世”,以佛家精神为超脱,三家思想的杂糅,形成了苏东坡“外儒内禅”的人生观、艺术观。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在入世与出世的交叠中,在激情与虚幻的转化中,在儒、佛、道的碰撞激荡中,苏东坡得到了融汇、整合与统一,从而达到天趣洋溢、生机浩荡、超然无累、自足圆满的人生境界,形成其独具佛教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世界宗教研究》2021,(3):34-45
本文认为,在两宋之际中国禅宗禅风的演变方向方面,为了克服禅宗祖师禅广泛流行所导致的公案文字禅和默照禅的各种流弊,由强调"直下承当"的机锋棒喝的机用教学法过渡、演变到强调要"起疑情参话头"的看话禅的教学法是中国禅宗教学方法自身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慧宗杲则是促成这种禅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宗杲提倡的看话禅具有一种"广大融通法门"的特征,他特别提倡的"无"字话头甚至具有融通禅教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禅苑清规》是目前所见最早、最完整的禅宗清规,它也是禅宗其他清规的范本,因其独特的地位,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编成于北宋末,正值佛教诸宗派融合之时,本文以佛教宗派学说交融为基础,讨论《禅苑清规》中所体现出来的禅、净与律学思想在此清规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契嵩禅师是北宋著名禅宗高僧,受到朝野人士的尊敬与爱戴。他一生对禅宗具有高深的造诣,形成了其独特的“禅净合一”、“儒佛一贯”、“禅门定祖”等佛学思想体系。契嵩禅师还是一位著述等身的学问僧,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和护持佛教的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契嵩禅师还与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往来,为佛教在士大夫阶层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六祖坛经》、罗杰斯《成为一个人》为范本,按本心论与人性论、迷失论与病因论、开悟论与治疗论、境界论与实现论一一对照的思路对禅宗的心性思想与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进行比较,发现了两者的诸多相通之处,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思善恶,本性自现。  相似文献   

10.
石头希迁(700-790),唐代端州高要(广东肇庆市)人,俗姓陈,其在南岳石台结庵传法半个世纪,人称“石头和尚”。石头希迁为六祖惠能大师门下首座青原行思禅师的法嗣,是中国禅宗南宗五宗七派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之近祖,生前著有《草庵歌》《参同契》,其禅法要领传承六祖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般若禅法,其禅学思想远扬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为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及其海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行策禅师是清初净土宗代表性人物,其净土思想带有鲜明的融合色彩和实践倾向,前者主要表现为禅台解净及儒佛会通,后者重点体现在净土三资粮观方面。以袾宏、智旭为参照,行策的禅净调和论出现了某种“洄流”现象。行策净土思想的贡献主要在于“依托莲社,精进佛七”理念,该理念反映出清初净土宗的宗派意识有进一步增强的迹象。  相似文献   

12.
李湖江 《宗教学研究》2007,2(4):207-209
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交融,是楚山绍琦禅学思想的重要特质。这种整合与交融从佛教自身内部来看,表现为"禅净合一";而从佛教外部看,则表现为"三教合一"。这一特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德里达的文字学思想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很深的思想关系,它们都强调区别是语言系统的根本原则.这种相似性使得有些学者提出,德里达所谓区-别的思想不过是索绪尔区别(或差别)原则的改头换面,并批评德里达对索绪尔的解构式解读是将自己的思想从外部强加给索绪尔文本的结果,根本没有文本根据.因此,如何看待德里达对索绪尔结构主义思想的解读,将关系到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思想区别以及德里达解读本身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担当是明末清初云南的一位画僧,他精研禅学,擅长作诗,亦擅书画。担当以对禅宗的深刻体悟来观照书画艺术创作,并作有大量富有禅学思想意蕴的题画诗和禅意画。禅画相通是推崇水墨山水、追求空灵境界,游戏翰墨也是以禅入画,不拘形色,画风萧简疏淡,境界荒寒冷寂,极富禅学意趣。担当和尚以禅论画,主张画禅合一,深具禅学哲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宗”“教”之别与扬净抑禅:印光净土思想的两块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章 《现代哲学》2011,(1):114-120
印光认为不宜"宗"与"教"混淆,"宗"是佛教的根本旨趣,"教"则是适应不同的教化对象而说的教法,上根者宜"宗",中下根者宜"教"。"宗"分律、教、禅、密、净五宗。禅净是最易令众生了生脱死的两大要门,禅净有别,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印光通过重释禅净四料简,扬净抑禅,强调专修净土法门是末法时代佛教信众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6.
明末高僧(?)益智旭,通过对《周易》经传文本的禅学解释,在理解易佛关系问题上勇于创新,比较系统地构建了独特的禅易相通思想理论.本文以《周易禅解》文本内容为依据,结合《灵峰宗论》中与易学相关的内容,从“易即易理贯彻始终”、“易理即自心之易理”、“易理即无住之佛理”等方面深入分析,揭示出“易理与佛理本无二致”是智旭的一大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在晚清国势风雨飘摇之际,多位来华传教士及华人同工们,都曾以圣经翻译成中文为上天所托付之使命和首要任务。因此,自马礼逊来华后的一个世纪,新教传教士在中文译经上都曾作了众多尝试,包括把圣经翻译成文言、浅文言和官话,以及在中国东南地区通行的方言译本。不过,正由于在译经上百花齐放,反而有碍不同地区的华人教会合一,并有碍福音  相似文献   

18.
杨照珺 《中国宗教》2022,(12):60-61
道教与汉字书法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汉字书法是古代先贤依托汉字的象形特点,使用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把象形的文字符号改造为抽象的线条和结构,并融入自己的生命情态和审美体验,创造出的伟大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9.
韩艳秋 《法音》2009,(7):20-24
禅宗史上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并得到广泛传播的是慧能所创立的南宗禅。南宗禅思想使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地贴近和融入了现实人生。它所触及到  相似文献   

20.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不仅是佛教的基石,也深刻影响了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强调道德在宗教生活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把道德作为涉及人的因缘果报的枢纽、关键。由于它强化行为主体的道德作用,从而使善恶报应思想具有了积极的伦理道德意义。佛教因果报应的精神就是强调主体的自觉性,特色就是建立在因果律基础上的道德自我约束力。因果报应思想与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使它所倡导的许多道德准则也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这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