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沂山东镇庙最晚从金元时期开始便由道士打理日常运作。这些守庙道士肩负看护庙产和协同官员祭祀等职责,其政治身份在元代和明初相对较高,而后不断跌落。元代以降仅靠官方无法维持东镇庙的基本存续。面对这一情况,守庙道士和当地民间力量共同肩负起部分修缮责任,进一步介入东镇庙的管理和运作,导致东镇庙不局限于充当官方祭告场所,同时还获得了明显的道教宫观和民间庙宇功能。  相似文献   

2.
对天、地、日、月等八种自然物的祭祀活动在太公封齐之前即已在齐地分散存在。随着原本相互独立的八种祭祀活动在战国后期被整合入同一个祭祀体系之中,八神祭祀开始以整体面貌出现,并实现了由东夷祭祀之俗向齐国祭祀之礼的地位跃升。由于八神祭祀与关中雍地诸畤祭祀分属不同的宗教祭祀系统,所以在后者成为国家最高郊祀礼的秦代及西汉初年,八神祭祀复由齐国祭祀之礼蜕变为统一帝国内部的地方之俗。在西汉武帝朝变更秦制、更立汉制的时代背景下,八神祭祀所具有的崇拜自然神祇、重视“神圣空间”等祭祀理念,藉由齐地方士传入关中,并通过与国家祭祀之“礼”的深层次互动与交融,直接促成了武帝朝汉家郊祀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陶公庙是长沙有名的民间庙宇,在当地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国初年,与大多数庙宇一样,陶公庙也经历了庙宇改建为学校的命运。不过,陶公庙的庙产危机并非源自学校,庙产兴学成为应对庙产危机的主要办法。陶公庙在遭遇庙产危机之时,将庙田收入划给梨江女校,保全了庙田的所有权。选择地方公立的梨江女校作为兴学对象,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为了保证地方利益不被"外人"均沾。陶公庙是长沙明道、万寿和龙喜三镇乡的"地方公产",而梨江女校是地方公立学校,将庙产收入充作梨江女校办学经费,实则是地方利益的重新分配。从地方脉络出发检讨陶公庙的庙产纠纷,会发现庙与学并非截然对立,国家通过庙产兴学达到挤压地方社会资源的目的也未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明朝中期到清代乾隆年间,汴梁小曲在中原广大地区极为盛行;它又吸收了雍正乾隆时期流传在北方的岔曲和当地的民歌小调形成了一种以曲牌连缀为其特点的演唱形式,名曰”鼓子曲”。这个艺术形式曲牌极为丰富,大曲牌有一百多拍节奏的,像[劈破玉]、[码头]、[倒推船]、[满江红]、[三起字]、[寄生草]、[背工]等,都是一个单曲牌就可以演唱一段完整的故事,小曲牌有十多种节奏的,如:[阳调]、  相似文献   

5.
郝宇 《美与时代》2020,(2):64-65
文章以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为范本,探讨公共空间如何在乡村的"地方感"建构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松阳县呈现出了两条不同的乡村建设路径:"空间"建构强调感官体验,"地方"注重文本叙事。前者以艺术主动介入"空间"建构,后者则以艺术化的手法参与"地方"叙事;前者的"空间"是断裂的,后者的"地方"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宗教,基督教本土化的过程必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冲突进而融合的过程。中国文化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多样的,多样的文化势必造成基督教在地域性方面的差别。本文通过对豫北地区乡村基督教发展状况的实证调查,从现实中基督徒的宗教实践层面,来探讨基督教本土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杨光斌 《学海》2007,195(1):67-78
关于中央-地方关系的国家理论的基本趋势是单一制的式微和联邦主义的扩张。但是在我国,在基本制度结构保持稳定的条件下发生了经济上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了政治单一制和经济联邦主义的二元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是维护统一的市场和市场秩序、保持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而问题是中央权威资源的流失、基层政府财政状况的恶化和社会不公正现象。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和改革体制中的问题进行了政策性讨论。  相似文献   

8.
《学海》2020,(1):159-165
本文基于2001-2017年省级地方政府数据,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我国人均负债余额的临界点是25466元。东部地区的债务承受能力最高,其次是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的债务承受能力最低。地方政府债务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推动不同,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明显强于东北地区。针对不同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债务政策,可以更为合理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