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坚 《周易研究》2003,(5):55-65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不断地中国化,至宋明以后,中国化的佛教便完全成熟。作为成熟的中国化佛教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佛教僧人将中国本土经典“佛经化”,以佛教的道理来诠释中国本土经典,形成了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个新运动,作为这一新运动的一个典型实例,晚明时期的高僧真可将《易经》“佛经化”,用佛理来诠释《易经》。通过这种诠释,真可不但从总的方面论述了《易经》中所蕴含的佛理,更是深入到《易经》六十四卦的具体卦例中去探索佛理,向人们昭示了《易经》的卦爻逻辑在表达佛理方面所具的特有功能,并使人们得以借助易理来通晓佛理。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者对《易经》的研究,随着儒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日本就开始了,至公元757年,《易经》正式成为了日本古代国子监的教材之一。日本对《易经》的研究有伊藤仁斋、北村沢吉等人的"义理派",也有根本通明等人的"象数派",还有许多易学家既重视象数,也重视义理的"易理与象数兼容派"的研究。综括日本古今对《易经》的研究途径:一是对《易经》的讲读。通过讲读而研究《易经》博大精深的内涵。日本古代多次实施宫内讲学的制度,大规模皇室主持的讲《易经》活动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的易学研究和普及程度。二是日本学者对中国易学文本的研究。日本江户时代对《易经》的研究,不仅研究《易经》《易传》原典,还研究中国历代对《易经》《易传》原典的注解。江户时代日本易学者主要依据朱熹对《易经》诠释的文本《周易本义》,也可以说日本江户时代盛行的是朱子易学。当然也有学者研究中国汉代易学文本,热衷于《易经》象数,但非主流。三是日本对中国《易经》分支"术数"的应用研究,并出版了诸多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以来,西方学者对于《易经》的研究渐渐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对东方、乃至对中国本土研究界产生主动积极的反向影响。香港浸会大学的庞思奋(Stephen R.Palmquist)教授将康德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应用于中国《易经》六十四卦的研究,将《易经》六十四卦重新构建成为一个四层模型系统,并称之为“复合《易经》”卦序模型。以庞思奋为例的西方学者对于《易经》的研究,既有助于我国易学研究的进展,还可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易经》领导思想初探李纯任《易经》作为记录周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蕴涵着丰富的领导思想。在领导科学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深入地整理和研究《易经》的领导思想,无论是对领导科学的研究,还是对《易经》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易经》所蕴...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易经》的视角作为五经之首的《易经》在中国哲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均有重大影响。《四库提要·易类小序》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人《易》,故《易》说愈繁"。值得沉思的是:一部《易经》为何具有如此广阔的影响呢?即它为什么能兼及如此众多的领域呢?相比之下,与《易》同为儒门经典的《诗》、《书》等等为何就不能旁及如此多的东西呢?我以为,《易经》如此巨大、独特的影响在于它的卦图与卦爻辞的结合形式。且看…  相似文献   

6.
《易经》作为中华典籍,外译历史源远流长。20世纪,特别是60年代以后,《易经》在英语国家的影响扩大,国内学者开始对《易经》英译进行研究。为全面了解国内《易经》英译研究情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搜索的66篇论文,对国内30年《易经》英译研究情况进行扫描,涉及翻译史与国外研究、译本比较研究、译文理论研究和其他文献四个方面。目前国内《易经》英译研究具有研究细致、结论一致、理论丰富等特点,但仍然存在研究成果少、刊物分散、研究范围窄、研究程度浅四方面问题。本文认为《易经》翻译语料库将成为英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呼吁学界更多关注《易经》英译及其研究,为《易经》研究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姜广辉讲演,吴国龙、普庆玲整理,中华书局2013年7月出版,全书共296页,22万字。本书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即开头语,系作者之易学观。此部分从《易经》之定位、近代研究《易经》之弯路和解读《易经》之方法论三个层次分别推进,陈述了自己的易学观。对于《易经》之定位,他认为《易经》创作之本义虽难知,但其成书时间却非当前学界所说的西周早期,而是西周晚期。接着他论述了历代易学家从象数和义理  相似文献   

8.
刘鹤丹 《周易研究》2007,4(2):80-88
有学者依据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理论,认为《易经》属于原始思维。但事实上,《易经》无论从创作时代还是思维内容上都与原始思维有着本质上不同,《易经》包含着原始思维所不具备的理性思维。之所以误解《易经》为原始思维,主要是投有真正理解《易经》的“立象以尽意”的思维表达方式。《易经》以其意象表达了辩证、整体的宇宙观,并以此指导现实的人世生活,开创了中国人“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9.
吴钧 《周易研究》2013,(1):84-89
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的《易经》英译对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译本经久不衰,至今仍被西方汉学家视为《易经》外译的典范。本文对理雅各及其《易经》英译本进行探讨,旨在发现其翻译的特定思路以及译本的优势与长处,寻找其不足与误译,以利新世纪《易经》英译的进一步精化与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读《易》和规《易》的目的,在于学习《易经》的道理和研究《易经》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中受到启迪,进而有所顿悟,然后,把所有发现的结果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去.《易算》是我们研究和学习《易经》所悟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来自于《易经》的内容和研究(易经》的四大原则,即交易、简易、不易、交易.所谓“变易”,是指宇宙间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中的事物无时无刻都在发展变化和运动之中.“不易”,系指宇宙间万物旨变的条件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即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这就是万物皆变的事实水不变,…  相似文献   

11.
蒲乐道《易经》英译本是自理雅各和卫礼贤-贝恩斯以来《易经》英译本的代表作之一。蒲译本在《易经》英译史上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各种问题。例如,符用学层面,对原文的不当改动、断辞译文混乱等;符义学层面,英译与原文诠释框架不一、用后起概念解释先前词语、不合原文化事实、译文内部义理框架缺乏连贯等;符形学层面,对原文形式特征再现不够、译文平面化、冲淡化等。另外,该译本未能吸收《易经》研究的新成果,也存在相当数量的责任性误译。学界应加强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易经》英译本的翻译批评,将描述性和规定性模式结合起来,以较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徐仪明 《心理学报》2004,36(5):630-632
通过对《易经》中“心”、“思”范畴的探讨,了解其中心理思想的概貌。并通过对《观》卦爻辞的分析,较为深入地认识《易经》在认知过程、思维层次的探索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先秦诸子所产生的较大的影响,从而证明《易经》为中国辩证逻辑思维之源。  相似文献   

13.
陈坚 《周易研究》2005,(3):53-62
<易经>文本的零散性使其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易学史上所诠释出来的<易经>意义却丰富多彩,那么<易经>的这许多意义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易经>意义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一)天地赋予<易经>以意义,这就是<易经>的天地意义;(二)<易经>符号(卦爻符号和文字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会产生意义,这就是<易经>的逻辑意义;(三)人类将自己的认识投射到<易经>上而形成<易经>的投射意义.<易经>的这三大意义及其来源有着中国式的独特学理,即使是专门研究文本意义的西方解释学对之亦不能完全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4.
《易经》虽是“卜筮之书”,但它所表现的思维方式,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与哲学有深远影响,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从现有的《易经》文字来看,它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抽象能力,并且运用了某些逻辑和心理学的方法,孕育着某些科学思维的萌芽,无论从那方面来看,它都体现着某种哲学意义上的思维方式。从结构形式而言,《易经》是一个以象、数为特征的符号系统,具有某种形式化的  相似文献   

15.
《易经》与“易算”郭俊义一、引言今天我们读《易》和研《易》的目的,在于学习《易经》的道理和研究《易经》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而受到启迪,进而有所顿悟,然后,把所有发现和结果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易算”是我们研究和学习“易经”所悟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6.
《内经》的辩证论治思想,是运用《易经》(即《周易》)的自然哲学原理阐明医学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制宜的辩证论治原理的.这体现了祖国医学理论的坚实基础来源于《易经》.因此,《易经》对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起着积极的历史性作用的,值得重视.兹从《易经》论及医学的有关卦辞爻辞出发探讨它的医学价值如下:  相似文献   

17.
荣格与《易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贤 《周易研究》2003,(2):19-27
荣格在《易经》的影响下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同时性原理",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普遍性联系。本文介绍了荣格的这一原理,依据《易传》的相关论述对其作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用"同气相求"同类相动"的道理,对同时性现象,包括占筮过程作了新的解释。文章认为,荣格在肯定《易经》科学价值的同时,正确地指出了《易经》所代表的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在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上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8.
成书予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始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很大。谚云:“医易相通”。《易经》“托物以明义,用小以喻大”的直觉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发生的理论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思维。《易经》理深意宏,是自然科学的胚基,宇宙观的萌芽,多种学科的渊该。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与《易经》亦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学说,藏气学说,气化学说,即递植于《易经》。与《易经卜样,中医学也可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积淀而仍然生机勃勃的活化石,因此中医学在文化人类学家眼中,即是一种古…  相似文献   

19.
《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摇篮。数千年来,它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影响时间之久,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超过了任何一部古籍文献。《四库提要·易类小序》这样概述了《易经》的历史影响:“《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  相似文献   

20.
《易经》与《老子》在世界文化史上被视为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它们有着共同的源头活水。《老子》作为中国第一部有体系的哲学著作,又从《易经》中吸取了智慧,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辩证思维。老子从《易经》中吸取了哪些辩证思想因素?作为老子辩证思维的源头之一,《易经》给予老子哪些启发?本文拟对此进行简要论述。《易经》属占筮之书,由符号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符号包括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文字有卦辞和交辞。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中蕴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因素,直观地表达了中国先民的科学、理性思想。这些思想为周守藏室之史、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