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中国的特定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深深植根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所谓“文化土壤”,一般是指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它自己的特殊价值,这已是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所以,一直到现在,吸引着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并在发掘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科学价值方面作出了贡献,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敬重的。对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来说,对自己的祖国文化传统,不仅应该引以自豪,而且更应该熟悉它、掌握它、积极发掘其科学价值,从而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在我国各种文化领域里,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革命传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唐宋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丰碑.它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在世界文坛上占有无可比拟的地位.颜色词,因其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常常被诗人作为文化意象遣入诗中来陈述时事,抒情言志.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兴盛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洗刷了持续百年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得以以昂扬独立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战胜利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即捍卫了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唤醒了中华民族民主和独立意识,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意志和爱国精神;对于当下中国,它则开启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6,(7)
正中国数千年的辉煌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56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无法估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青 《佛教文化》2009,(2):37-39
中国数千年的辉煌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56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无法估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申林 《美与时代》2007,(10):72-73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全人类宝贵的文明财富."全球化"是构成当今世界文化体系的特征,它使当代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整体化趋势,它已经对全球民族国家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取向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对促进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进行自我反思。中华民族性格的弱点可概括为三种自我中心倾向。第一是民族自我中心倾向。它表现为地理中心、文化中心和权力中心三方面:认为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故称“中国”;认为中国是“道德礼义之邦”,文化最发达,故有“华夷之辨”;认为中国是万邦之首、天朝大国、四方来朝。这种民族自我中心倾向  相似文献   

9.
姓氏,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拥有的独特符号,它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蕴含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姓氏图腾是姓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华夏民族至关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中华姓氏文明的焦点价值乃是民族的凝聚、协作、和谐、融洽。将姓氏文化与现代化品牌文化相结合,挖掘我国的姓氏文化的内涵,不论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和文化走出中世纪的思想启蒙,包括明清之际的反理学思想启蒙,近代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五四”运动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是在中西古今之争的文化激荡中走过的.三个时期的思想启蒙者前承后续,紧扣时代的脉搏,在从封建社会晚期到近现代思想史的文化嬗变时代,一面对古代文化进行着扬弃,一面对世界文化尝试着回应,一代继一代,后浪推前浪,承续着、更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个闪耀着时代性、民族性光芒的启蒙文化传统,即自觉追逐时代进步的理性主义传统、科学民主传统和爱国主义传统.这三大传统才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真正的“接合点”,它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现代化的积极的传统资源.我们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首先应是这一活生生的启蒙者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等。就单单从美学角度而言,中国画包含了内容美与形式美。传统的中国画按其内容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文章拟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形式美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油画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相融合产生的中国意象油画,集中体现了油画民族化与本土化的不断融合,是民族气质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融合。面对全球化的格局,意象油画的出现,促使画家们在本民族文化中的觉醒,肩负起民族精神塑造的使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真切地传达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彰显了民族特色,经过不断的发展,必将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绚丽多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结"可谓历史悠久,其魅力不言而喻。它所展现的不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它被应用到方方面面,体现了当代人对古文化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真正领会其文化精神实质并运用到传承设计中才能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要认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首先我们必须对当代世界的两种基本的文化追寻倾向有一义理上的把握.一是国际性的文化交融的倾向,二是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寻根倾向.这两种倾向恰是我们近二十年来的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它就是我们文化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个又一个“西方文化热”和中国文化热.”无疑,这两种文化追寻倾向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有着它的十分深刻的现实政治经济变迁的背景条件.然而,它又是“全球意识”和“寻根意识”这两种带有世界性的文化倾向在当代中国的体现.因而具有更为广泛的文化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曾对中国 的社会历史产生过深刻影响,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它乃是“中国根柢”,可称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在21世纪里,无论从国内或国际情况来看,它都将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理由如下: 首先,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正因为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所以它的兴衰是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在20世纪前50年里,中华民族处于列强的蹂躏之下,民族文化受到野蛮的践踏,民族的存亡危如垒卵。这个时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教,也和整个民族的地位一样…  相似文献   

16.
蒋坚永 《中国宗教》2014,(11):57-59
一、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张志刚 《天风》2014,(11):52-53
<正>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1.基督教中国化可为构建文明对话神学奉献中国智慧要让基督教成为"中国的",首先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思想体系。那么,在当今中国社会致力于妥善处理宗教关系,呼唤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做出贡献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明再度崛起的精神文化基础,而这一过程不能不以最合乎民族文化心理的方式完成。孔子的“仁”塑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它是对宇宙人生的总体式领悟,是不断开放并不断完善的生命追求状态;它代表了孔子对完美、至善的表达,演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命信仰。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境遇下,“仁”的开放性、生成性特质,使得“仁”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境遇下,通过与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反思,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层的心理根源与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19.
敦煌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奉献与创造精神。敦煌历史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人类古代文明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结晶,让敦煌成为世界文明中心之一的象征。敦煌历史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即包容精神,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中华民族傲然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封建社会最盛期,敢于直面自己的短处,向世人暴露自己的阴暗的一面。这也是祖宗们留给我们最深刻、最有益的经验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