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集体主义的基本价值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 ,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都是其核心的价值取向 ,除此而外 ,集体主义还有基本的价值规范。因此 ,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的基本价值规范将是本文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集体主义:面临困境还是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协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关键是要实践马克思主义“真实的集体”、真正的集体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为实行集体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贯彻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集体主义道德的补偿规范与现实的利益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包括集体利益的优先性、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应当协调发展三方面。集体主义道德包含着补偿规范,必须使现实的制度成为体现集体主义道德补偿规范的道德的制度,才能为集体主义道德的充分实践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教学要求] 使学生懂得个人不能脱离集体,集体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必须自觉遵守纪律。 教育学生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维护集体利益,养成自觉遵守纪  相似文献   

5.
新乡国营风云器材厂(755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碱性蓄电池厂,现有职工3600人。 去年3月份以来,我们在全厂职工中组织开展了旨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大力倡导勤奋工作、虚心好学、互助友爱精神  相似文献   

6.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确立受着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与自身的内在张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多元文化、集体主义逐渐回落到社会道德层面,都对其话语权形成了极大挑战。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在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指向性的统一、坚实的利益基础和正确的衡量标准。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是一个集体和个人双向作用的过程,需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需要不断实现由社会到个人、理论到实践、外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导向,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然而近年来,有些人对集体主义进行歪曲和否定,企图以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或个人主义取而代之。为此,本文就有关集体主义的几个是非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1955年到1957年初,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状况、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都曾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今天重新学习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坚持两者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对于普及社会主义道德,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强调发挥道德主体能动性的时候,当怎样看待集体主义原则?是当前道德理论上的又一重大困惑。有些人由于因袭了把道德主体看成只限于个体的人,认为个人至上的陈腐观点,便把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同集体主义原则对立起来。以为:集体主义原则会轻视个人的价值、利益、尊  相似文献   

10.
罗国杰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德性伦理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他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包括道德基本理论、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品质构成的完整理论体系。他的集体主义思想坚持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在实现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罗国杰集体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党中央把集体主义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进 《学海》2005,(6):88-90
市场经济是注重个人利益的自主性经济,它迫切需要构建“新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和科学内涵,在人本化的价值标尺下,重新诠释权利和自由,充分释放积极性和创造性,否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漠视个人利益、压抑个人能动性的“超集体主义”,使“新集体主义”成为社会主导价值观,消解当下大学生价值视野里的迷惘和困惑。  相似文献   

12.
报刊文摘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体制改革要实行承包责任制,要发展商品生产,要突出个人利益,所以它和共产主义道德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 作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性质、目的来看,它们是一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共产主义道德是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建立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其次,从道德和利益的关系来看,二者是紧密相联系的。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共产主义道德既不否认集体利益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经济关系下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下,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必然发生与以往的利益关系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原則;二是社会利益原则;三是企业本位利益原则;四是个人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伦理新概念探索罗长海正在深化的企业改革,同时也在转变传统的道德观念,孕育新的伦理原则。本文拟就下述几个概念来概括。一、企业本位道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也就没有自身的独立意志,从而就没有以自身为主体的群体道德建设。在深化改革中,把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在获得各种权力的同时,也就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因此,改革使企业具备了作为道德主体的资格,开创了我国企业本位道德建设的新篇章。所以企业本位道德,是以整个企业为本位的道德,是企业群体道德,包括企业社会道德,企业生态道德、企业人际道德及行业道德等。二、能动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由于过去国家对企业统得死、管理过多,使之执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常处于被动状态。现在我国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决定生产什么,并要接受市场竞争对企业及其产品的权威评判,独立承担风险,为此,企业必须树立的道德观念是以本位利益带动集体利益,提倡通过积极创造本位利益而使集体增收。道德主体的行为是自律的,是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三、差别公正为善。企业改革要打破平均主义;凡在效益不同企业中工作的职工,在同一企业不同  相似文献   

15.
1 对主体一客体的研究开始是侧重从本体论角度展开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人的规定性便等于主体的规定性,自然的规定性便等于客体的规定性。于是人们一方面用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另一方面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界定很难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只有人才能是主体,而自然只能是客体。但是这种界定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客体不仅有自然,还有社会和思维等,它们与主体处于不同的具体的对象性关系之中;而自然界本身也并不都是客体,只有与一定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的自然存在物才转化为客体。另一方面,人并非都是和总是主体,他们也有作为客体而存在和活动的时候,这在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和客体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因此,仅从实体的意义上考察主体一客体关系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天人合德为伦理道德价值提供了本体上的根据,这是道德价值的根本定位。其把道德价值定位于整体利益,就是定位于超越的绝对本位。这与现代伦理道德价值定位于人类个体利益一样,都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伦理道德的逻辑发展,必将从此引申出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和谐一致的集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7.
自我牺牲之作为道德的基本精神,在古往今来的伦理学著作中被理所当然地一再重复着。 以往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道德,无一例外地提倡个人利益的自我牺牲。这种貌似高尚的道德说教,经马克思揭开期骗局后,其虚伪性就暴露无遗。过去的统治者把白己的私人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整体利益,然后要求广大人民为之做出自我牺牲。实质上,是当权的统治者享受了不当权的被统治者的牺牲。因为,那种所谓“整体利益”是一种虚幻的假象,它只是剥削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在全社会内井不代表被压迫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儒教伦理与日本现代化1.经济机制的运行与儒教伦理的社会调节功能。第一,儒家是以社会集体的经济关系和人伦关系的和谐为其经济伦理思想的,因此始终主张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集团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处在道德等级下位的等级分层服从于其上层的尊贵等级。第二,儒教伦...  相似文献   

19.
高静 《学海》2014,(3):130-135
公共财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所有政治、经济活动中关键的环节,决定着全社会资源的调配和使用。而公共财政的有效运转和财政政策的合理制定,离不开对公共财政利益结构和利益分配关系的基本认识,以及对各利益主体复杂博弈的深层分析。文章针对当前现实,系统总结了财政利益分配调整的具体思路。特别是,基于公共财政的政治属性,指出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孝廉文化"即孝文化和廉洁文化的统称。孝与廉的伦理基础是义务论,义务意味着一种"绝对道德律令"。义务论为人类社会生活规定了一种道德的生活方式。与此相反,功利主义给出了另一种判断人类生活行为的准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功利主义异化成为非孝文化与腐败文化的理论基础。当前我们应对孝廉文化进行现代重建,将孝与廉作为义务写入法律规定,明确梳理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的关系,构建孝廉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拓展孝廉文化建设之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