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 77页  郑杭生教授等著《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从社会学的视角 ,分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及其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 ,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在第一章中 ,作者分析了社会利益结构的经济、社会基础。作者认为 ,社会利益结构的基础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经济和社会资源的占有 ;其二是在一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行动目标。人们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 ,他们或是占有同样的资源、具有相似的社会地位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共同的期望 ;或因某种共同的…  相似文献   

2.
3.
王欣 《学海》2004,(4):207-208
公民社会是与市场经济相伴生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一种典型的"强政府、弱社会"模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家是惟一的主导力量,同时又是微观社会生活的具体操作力量,政府通过单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民间组织的生存空间则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4.
毕素华 《学海》2003,3(3):196-197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月 ,415页  中国的社会转型研究一直是近几年来社会学学界的热点问题 ,而考察和研究社会分层结构 ,又历来是社会学学科的传统 ,是充分展示社会学学科特色重点领域。《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是清华大学的李强教授关于中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结构的“全景扫描图”。这一全景扫描图 ,展现了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社会分层结构 ,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重大变迁 ;从国际社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到中国社会结构现实变化的自身特点。顺着李强教授的指引 ,人们不但可以看到对于中国社会近 5 0多年来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人文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演变成为了文化,这使文化具有着较为深沉的审美意蕴与绵延不断的生命动力。随着当今时代科技与社会观念的提高与改变,我国传统的文字艺术---书法被归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艺术象征。在新的发展时代中,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而开放的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书法艺术要想得以传承和发扬,就需要融入现代社会的节奏中去,并不断对自身结构进行更新,加快书法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在新的时代面前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胡俊修 《学海》2005,(1):203-204
继《神秘文化典籍大观》后 ,王玉德教授于2 0 0 3年推出自己的博士论文《神秘主义与中国近代社会》。正如章开沅先生在序中所言 ,王著“敢于锲而不舍的长期钻研在这个比较冷僻且不易被他人理解的古怪课题” ,是令人感佩的。更为重要的是 ,该书对于中国神秘主义的嬗变及其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之关联的梳理 ,为学界奠定了进一步讨论的学理基础与史料线索 ,引领神秘主义研究向纵深发展。《神秘主义与中国近代社会》一书共 2 2万字 ,分为导论和上、下两编。在导论部分 ,作者着力解决神秘主义与中国近代国情的关联这一问题。作者在全面回顾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者的研究始于切身的困惑,即宗教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 应当怎样理解和看待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孔子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作用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是自“五四”以来一直没有从理论上很好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以专著的形式,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地研究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关系的论著尚不多见。由李启谦、姜林祥先生主编的《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一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索,取得了可贵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论从文学艺术的向度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流变发展的特殊性。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研究,还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研究,都需要凸显"中国的问题意识",需要将其置放于更为宏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来加以考察。王杰等著的《文化与社会: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研究》,显示出中国学者在此方面所进行的有益探索,由此开启了一种以"问题意识"为主线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0.
《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正聿 《现代哲学》2004,(1):1-8,18
本文以《哲学通论》对哲学的追问为线索,阐述了当代中国哲学对哲学的重新理解,以及由此实现的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和哲学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1.
韩兵 《学海》2003,(4):198-200
在“汗牛充栋”的文献基础上研究地区工业化 ,如同学习经济学理论一样 ,需要深入系统地研读名家精品 ,借用我国著名经济学者汪丁丁的话说 ,“最好读原典 ,即‘masterpiece’(大师级作品 )。一般经济学家的作品只可称做‘原作’而非‘原典’”。因为名家精品在视野、领悟、贯通、确切和适用等诸多方面 ,确非一般经济学家可比。据此 ,我们不仅可以体验博兰尼所称道的大师们思考问题时的“支援意识”(tacitknowledge) ,而且可以获得“巨人的肩膀”。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与现代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社会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历史观意义上的发展,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的过程;二是指“后发展”,即非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因此,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属于“后发展”范畴。实际上,整个当代社会发展理论都是在“后发展”的层面上展开的。无论是“现代化”理论、“发展主义”,还是“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关注的都是“后发式”的现代化,即“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揭开了中国当代哲学序幕.中国当代哲学的特征之一在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逐渐成为哲学思想界的主导思想,于是,在哲学界可以看到:一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学习、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公正是一个亘古至今不衰的话题,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的理想。它是当今各国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涉及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跨学科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与社会公正要求不相符合不尽协调的诸多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探讨思考与之相关的社会公正问题,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发展富强民主自由和谐的  相似文献   

16.
韩庆祥 《学海》2003,3(3):205-206
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2月 ,2 67页  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全球化业已对我们生活的不少方面产生着影响。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 ,也体验到了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应。全球化进程既是各种文化与价值的交往和融合过程 ,也是文化与价值互相冲突的过程。无论是融合还是冲突 ,都会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这就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韩璞庚同志紧紧抓住这一重大课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 ,出版了《全球化与价值冲突》一书 (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2月出版 ) ,值得学界同行关注。本书具有相当的学术积累功底。…  相似文献   

17.
南开大学哲学系陈晏清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哲学》一书,一九九○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洋洋四十万言的著作,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各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作了宏观的整体的考察。该书的出版,是我国哲学工作者研究现实问题的可喜成果,是一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初读本书,我觉得本书研究方法有如下特点是值得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1640名初一至高一的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讨青少年生活环境中的社会榜样和其社会关系质量对他们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榜样和青少年社会关系的质量与其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显着.同伴不良行为榜样与青少年社会关系的质量与其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之间相关显着.同伴不良行为榜样与青少年消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有显着的正相关,而对积极社会榜样的认可则与青少年积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存在着非常显着的正相关;社会关系好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报告积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较少报告消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2)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两种社会榜样和三类社会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均显着;(3)本研究没有发现社会关系对同伴不良行为榜样消极影响的调节作用,但发现同伴关系质量有助于积极社会榜样对青少年亲社会价值观和利他行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是张恒寿先生从几十年来撰写的研究论文中精选编辑的。全书由十七篇正文和四篇附录组成。十七篇正文,大体可分为社会史和思想文化史两大部分。四篇附录,据张先生“自序”所言,是他在三十年代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研究生时选修著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什么东南亚华人基督教不再依赖中国教会与西方教会的外部支援,反而迎来令人瞩目的增长?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构建新的分析框架,从内部关系网络视角切入,通过对当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内部社会资本结构面的考察发现:1976年以后东南亚华人教会间的互动频率大幅提升;以堂会为单位的网络密度较以往已有所提高;各种小团体间已逐渐建立联系;内部网络的群体中心性处于较低水平;上述结构面内部社会资本,为东南亚华人教会获取有益信息提供了频繁广泛且多样的接触机会,促进了信息的顺畅流动,并且有利于内部跨宗派、跨区域合作的形成。其实际成效就是东南亚华人教会可以通过内部网络获得更丰富的资源,并在较为一致的"教会增长"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地区联动、神学教育、大型布道等领域的合作,达成原有单个教会和机构难以实现的教会事工,最终促成华人教会在信徒人数和堂会数量的大幅增长。上述分析说明,内部社会资本的提升是促进当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动力,当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的发展模式已从"外生型"转向"内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