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性、情感体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为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性、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情感量表、情绪表达性量表对85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及情感体验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负性情感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情绪社会信息模型(Emotions as Social Information Model,EASI)是从情绪社会功能研究取向发展而来,它扩展了传统的情绪个人效应研究,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情绪社会功能研究框架。EASI模型以情绪的信息功能为理论核心,认为情绪通过引发观察者的情感反应和推理过程两条路径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且情感反应和推理过程对观察者行为的预测能力还取决于观察者的信息加工的动机和社会情境因素这两个调节变量。新近研究为EASI模型提供了证据,证明了EASI模型在某些情境中可以有效预测情绪对人际效应的作用。未来的研究还需深入探讨东方文化对情绪推理内容形成的影响机制、混合、模糊以及动态情绪的系统研究、EASI模型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适用性以及情绪人际效应和相关学科的应用拓展。  相似文献   

3.
在欣赏声乐演唱时,观众不仅希望欣赏到美妙婉转的歌喉,还希望看到有协调优美的肢体表演与之相配合。那种只重视声乐演唱技巧,却忽视舞台表演的演唱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只有将听觉美与视觉美进行巧妙的结合才能真正带给观众以震撼。因此,舞台表演对于歌唱演员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神形兼备"是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演员最具感染力的体现,要真正熟练地做到"神形兼备",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音乐进行分析,这是基本前提;(二)要注重角色体验,促进情绪融入;(三)注重表演的规范训练;(四)进行大量观摩,积累审美经验;(五)大量演出,积累演出经验;(六)添加"声音调味剂",进行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量表法以17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情绪向性(分正、负向情感变量)、情绪表达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差异检验表明:男性的负向情感多于女性,情感表达不如女性,在正向情感、快乐感上无显著性别差异;大一学生的快乐感多于大四学生,在正、负向情感、情绪表达性上无显著年级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快乐感、正向情感与多数心理症状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负向情感与所有心理症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情绪表达性与人际敏感、敌对、抑郁、焦虑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负向情感对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均构成显著回归效应,情绪表达对人际敏感、敌对、抑郁、焦虑等因子构成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响的艺术.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是用自己的声音表达音乐、传递情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不仅需要一定的声乐技巧,演唱者自身的素质在声乐表演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外在的素质包括形象素质与表演素质;内在的素质包括音乐素质、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它们密切协作,共同打造声乐演唱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6.
广告设计可分为概念设计和情感设计. 设计师在设计时首先要真实、准确、公正地传达广告企业、产品、服务的客观情况,以便给观者一个明确的概念,即这个广告宣传什么,这就是概念设计.另外,设计师还要根据商品和消费者的情况,通过表现与广告企业、产品、服务相关的情绪与情感因素来传达广告信息,以此对公众的情绪与情感带来冲击,使他们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和行为,这就是广告的情感设计.  相似文献   

7.
情感能力是指以情感或情绪为操作对象表现出来的一种智力,即在智力层面上表现出来的情感特色。在理论推演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本研究编制了富有原创性且可测查教师6个维度情感能力(情绪觉察、情绪理解、情绪体验、情绪表达、情绪预测、情绪调控)的调查工具《教师情感能力问卷》,并以此对我国高中教师进行首次情感能力水平测查。结果发现:高中教师的情感能力总体属于正向状态但尚有提升空间;高中教师的情感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善于情绪的觉察、体验、表达和预测;所教不同学科高中教师的情感能力在情绪理解、情绪体验、情绪调控方面差异显著;高中教师的情感能力与其配偶的情感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情至声,声情并茂!情感是影响歌唱者声音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演唱中,没有内在的情感表达,就没有真挚的音乐。发自内心的去体验和细腻的分析作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现同时进行,声、情、字、韵、形结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在演唱中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审美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这样才能做到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叶浩生  苏佳佳  苏得权 《心理学报》2021,53(12):1393-1404
生成论的情绪学说从“意义建构”的视角看待情绪的动力作用, 主张情绪与认知相互交织, 与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身体活动密切联系。情绪是身体的情绪, 身体是情绪体验中的身体。身体在情绪体验中扮演着构成性角色。根据这一观点, 情绪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倾向, 是在理解环境意义基础上的具身行动。情绪并非发生于有机体头颅内, 而是产生于大脑、身体和环境的互动与耦合之中。由于认知与情绪在生成论的视域下统一在有机体意义建构的活动之中, 因而认知的4E属性也必然反映到情绪上, 使得情绪和情感也具有了具身、嵌入、延展和生成特征。情绪的生成理论为了解情绪, 进而理解意识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聚焦错觉是个体在进行情感预测时,错误地估计了聚焦事件会对情绪造成影响的一种倾向.聚焦错觉是造成情感预测偏差的重要原因.其心理机制主要包括直觉预测和可得性模型.聚焦错觉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预测事件的情感效价、性质,情境因素、个体习惯和文化差异等.其应对策略主要有去焦点化和情感平均.未来的研究应从聚焦错觉与忽视情绪适应的关系、聚焦错觉的产生根源以及聚焦错觉与其他聚焦效应的关系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声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情感的产生和表达有赖于对歌词的理解、歌唱者自身的情绪状态以及声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感染.  相似文献   

12.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娱乐形式。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的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戏曲艺术的灵魂,从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无论是其剧目结构、舞台表演,还是剧种风格,无不融会在音乐之中,因此音乐成为戏曲中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作曲家的劳动,就是把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外化成听觉形象,转化成一种与文学语言相对应的音乐语言.音乐能否与戏曲文学和表演完美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直接影响一个剧目,乃至一个剧种艺术呈现的高低和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动机与情绪在很多情况下是密切联系的,情绪具有特殊的动机功能,它能以一种与生理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指导行为,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背景影响行为的动机状态。从情绪情感和动机的概念、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的相关理论以及动机过程出发,力图阐述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并具体阐述了期待这一情绪的动机作用过程以及有效引导与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解伟 《美与时代》2005,(11):44-45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及其演唱方法都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审美情趣基础上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也是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语言文化、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识的制约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欧的声乐艺术在结构形态和审美心理上有着极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控制感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控制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对重庆市两所高校共8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儿童期情感忽视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控制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控制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的效应皆成立。本研究考察了儿童期情感忽视对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善及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 Srress Disorder,D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是统一协调活动的有机整体。重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心理失平衡状态又称危机,给予及时处理或干预,即为危机干预,如对2002年5月7日大连空难的善后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情绪调节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128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方式、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关系紧密;(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方式可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3) 减弱调节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父母情绪智力对青少年情绪智力的代际传递效应,同时探讨情感温暖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对644名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由父母报告自身情绪智力水平,青少年报告父母情感温暖、同伴关系以及自身情绪智力水平。结果发现:(1)父母情绪智力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情绪智力。(2)父母情感温暖在父母情绪智力与子女情绪智力之间中介效应显著。(3)同伴关系在父母情感温暖影响子女情绪智力的路径中起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也有它的道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若人们通过音乐活动都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端正自己的品行,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那他当然不会学坏咯。人们要在音乐中抒发情感,就必然要采用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那就是演唱(奏),但音乐的创作往往是与演唱(奏)同时存在的。可以这样讲,演唱(奏)是音乐情感直接地表达方式,而音乐创作的作品则是音乐情感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