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摩梭人和汉族的高中生为对象,采用自由分类法,考察在满月酒、结婚和吊唁情境的亲属词概念结构,揭示微观文化情境对亲属关系认知的影响以及与宏观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1)在不同情境下,摩梭人和汉族人对亲属词的分类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两个民族都看重"亲属的亲密程度"和"辈分",但摩梭人还区分"照顾者/被照顾者",汉族人还考虑"性别"和"亲属关系的性质";(2)摩梭人对亲属词的分类体现了母系文化的特征,重视舅舅和外甥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汉族人对亲属词的分类体现了汉文化的特征,重视媳妇和孙辈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亲属概念具有核心特征与情境依赖特征。文化和情境通过概念特征的激活和分类标准的采择影响对亲属词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由分类法探讨了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结果表明:(1)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亲属的亲密程度"和"辈分大小"。这与汉族和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既相似,又存在差异。摩梭人亲属词分类的特点反映了独特的母系家庭和婚姻制度。(2)舅权和父权在摩梭人的亲属关系中正在经历着变化。作者对"摩梭母系制是原始母系制的‘活化石’"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肖二平  张积家  王娟  林娜 《心理学报》2010,42(10):955-969
采用自由分类法探讨了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结果表明:(1)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亲属的亲密程度”和“辈分大小”。这与汉族和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既相似, 又存在差异。摩梭人亲属词分类的特点反映了独特的母系家庭和婚姻制度。(2)舅权和父权在摩梭人的亲属关系中正在经历着变化。作者对“摩梭母系制是原始母系制的‘活化石’”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4.
采用亲属词判断任务,比较汉族人和摩梭人在亲属词的语义加工中的上下、左右、内外空间隐喻,揭示文化图式对亲属词语义加工中空间隐喻的影响。实验1表明,汉族人和摩梭人在亲属词的语义加工中均存在着上下隐喻一致性效应:高辈分亲属词呈现在屏幕的上方加工快,低辈分亲属词呈现在屏幕的下方加工快。实验2表明,摩梭人对呈现在屏幕右边的年幼平辈亲属词的加工比呈现在屏幕左边快,出现部分的左右隐喻一致性效应,汉族人对长、幼平辈亲属词的加工不受呈现位置影响。实验3表明,摩梭人对母系亲属词的加工显著快于对父系亲属词,汉族人对父系亲属词、母系亲属词的加工无显著差异。当父系亲属词呈现在圆圈中心和圆圈外时,摩梭人的反应显著慢于汉族人;当父系亲属词呈现在圆圈边缘时,两个民族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当母系亲属词呈现在圆圈中心时,两个民族的反应时差异最大。整个研究表明,汉族人和摩梭人在对亲属词的语义加工中存在着空间隐喻一致性效应,但隐喻方式却受各自的文化图式影响,而且文化图式的变化引起亲属词的空间隐喻方式的变化,体现了人类认知的情境性和具身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摩梭人和汉族人在性吸引和利他行为上对亲属、阿注/情侣、朋友和陌生人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倾向,以确定在摩梭走访制下阿注关系的性质。实验1要求被试分别想象与亲属、阿注/情侣、异性朋友和陌生人发生性关系,然后评定自己的情绪,发现两个民族的乱伦禁忌存在着民族差异,汉族人对与亲属发生性关系的厌恶感强于摩梭人,对与阿注/情侣、朋友和陌生人发生性关系的厌恶情绪评定却不存在民族差异。被试在想象与特定对象发生性关系时激发的情绪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激活了消极情绪(包括厌恶),抑制了积极情绪(包括浪漫),但这种性别差异却未在亲属关系上表现出来。实验2要求被试评定是否愿意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亲属、阿注/情侣、朋友和陌生人,发现摩梭人比汉族人更愿意帮助亲属、朋友和陌生人,但当对方是阿注/情侣时,汉族人比摩梭人更愿意做出利他行为。汉族人对亲属与情侣的利他行为评定的差异小,摩梭人对亲属与阿注的利他行为评定的差距大;摩梭人对阿注与朋友的利他行为评定的差距小,汉族人对情侣与朋友的利他行为评定的差距大。两个民族对阿注/情侣的利他行为存在着性别差异:汉族男性比汉族女性更愿意帮助情侣,摩梭女性比摩梭男性更愿意帮助阿注。总的来看,汉族人对待情侣更像对待亲属,摩梭人对待阿注更像对待朋友。这表明,阿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朋友关系,与主流民族的夫妻关系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亲属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形成, 是个体首属的社会关系, 被视为人类学研究的“王冠”。在每种语言中, 都有表征亲属关系的词, 即亲属词。亲属词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婚姻、社会和文化的信息, 是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和民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01年以来, 通过一系列对汉族大学生、汉族儿童及青少年、纳西族、摩梭人、傣族、基诺族、彝族和白族的亲属词分类研究, 发现了不同民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 揭示了影响亲属词分类的因素, 显示了民族语言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揭示了语言影响亲属词分类的机制, 为语言影响认知的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 揭示了不同民族的亲属关系的特点, 为民族心理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具身认知范式考察平辈亲属词语义加工中长幼概念的空间和重量隐喻,比较中国朝鲜族和汉族的长幼观念。实验1表明,中国朝鲜族人在平辈亲属词语义加工中对平辈年长亲属词的加工快于对平辈年幼亲属词的加工,并且存在着部分的上下隐喻一致性效应,平辈年幼亲属词呈现在屏幕的下方加工得快。汉族人在平辈亲属词语义加工中存在着完整的上下隐喻一致性效应:平辈年长亲属词呈现在屏幕上方加工得快,平辈年幼亲属词呈现在屏幕下方加工得快。实验2表明,"左大右小"的亲属词对促进了中国朝鲜族人对"左重右轻"天平倾斜方向的判断,表明亲属词对蕴含的长幼概念激活了重量概念,但对汉族人的天平倾斜方向判断却无显著的影响。实验3表明,"左重右轻"的天平倾斜方向促进了中国朝鲜族人对"左大右小"的朝鲜语亲属词对的年龄比较,表明重量加工激活了长幼概念,但不影响汉族人对汉语亲属词对的年龄比较。朝、汉两个民族对平辈亲属词的不同隐喻方式源于不同的文化图式,反映了两个民族的长幼文化的差异:与汉族人相比,中国朝鲜族人更重视长幼秩序,对长幼规范的要求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8.
从摩梭人的词汇看人类概念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毓英 《心理学报》1996,29(3):328-333
通过调查摩梭人的词汇研究人类概念的发展。摩梭人到本世纪七十年代还盛行母系家 庭,至今没有文字。调查方法是从小学汉语文课本中选出一批常用词汇,把当地摩梭和汉两种 语文水平最高的几个知识分子请到一起,逐词逐字地共同讨论,核实提供调查的词汇在摩梭 语中是否有对应词。不论有无对应词均以全体同意为准。结果表明,摩梭人词汇数量较少,范 围较窄,概括和具体化的程度都不高。作者认为,由摩梭词汇标志的概念发展状况,可作人类 概念发展早期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9.
张积家  付雅  王斌 《心理学报》2020,52(4):440-455
采用空间隐喻和重量隐喻的研究范式, 考察彝族人、白族人和摩梭人在亲属词性别概念加工中的空间隐喻和重量隐喻。实验1考察亲属词性别概念加工的上下隐喻。结果表明, 彝族人对“上男下女”词对的反应比对“上女下男”词对快; 白族人在判断长辈亲属词时, 对“上男下女”词对的反应比对“上女下男”词对快; 摩梭人对“上男下女”词对的反应比对“上女下男”词对慢。实验2采用性别概念启动重量概念, 发现亲属词性别概念加工存在着轻重隐喻一致性效应, 性别亲属词对促进对天平倾斜方向的判断。对彝族人而言, 男性亲属词激活了“重”概念, 女性亲属词激活了“轻”概念; 对摩梭人而言, 女性亲属词激活了“重”概念, 男性亲属词激活了“轻”概念; 白族人未表现出亲属词性别对轻重概念激活的差异。实验3采用重量概念启动性别概念。结果显示, 对彝族人而言, “重”概念启动了“男”概念, “轻”概念启动了“女”概念; 对摩梭人而言, “重”概念启动了“女”概念, “轻”概念启动了“男”概念; 对白族人而言, 未发现轻重概念对性别概念启动的显著差异。整个研究表明, 性别文化影响亲属词性别概念加工中的空间隐喻和重量隐喻, 证明了隐喻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3个实验,考察空间语言标记——"内/外"对汉语亲属词语义加工中亲属关系性质容器隐喻的影响。实验1同时呈现词和圆圈,发现语言标记影响亲属词语义加工中的亲属关系性质容器隐喻,有"外"标记的血亲词出现在圈外比出现在圈内反应更快,有"内"标记的姻亲词出现在圈内比出现在圈外错误率更低。实验2先呈现亲属词再呈现圆圈,发现语言标记影响亲属关系性质向容器概念的激活,有"外"标记的血亲词和有"内"标记的姻亲词在字母呈现在容器内外时的反应时差异与无"外"标记的血亲词和无"内"标记的姻亲词相反。实验3先呈现圆圈再呈现亲属词,发现有语言标记的亲属词在空间位置与语言标记一致时反应时更短、错误率更高,说明"内–外"意象图式对亲属词判断的影响主要源于语言标记。整个研究表明,与亲属关系性质容器隐喻不一致的空间语言标记干扰汉语亲属词的语义加工,空间语言标记的作用比亲属关系性质容器隐喻更强。在汉语亲属词的语义加工中存在着序列分解的加工方式,被试先加工首字,再加工整词。汉语亲属词的语义加工中包含着语义加工与具身经验激活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积家  和秀梅 《心理学报》2004,36(6):654-662
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方法,研究了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被试是63名纳西族大学生。结果表明,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由6个类别构成:(1)父母;(2)与父母同辈的长辈;(3)兄弟姐妹;(4)同辈的姻亲兄弟姐妹;(5)媳妇和女婿;(6)祖父母、子孙、旁系或姻亲子侄。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1)同辈/异辈;(2)照顾者/被照顾者。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具有明显差异,这与两个民族的家庭婚姻制度和文化有关,也与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斌  付雅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9,51(4):450-461
采用提取诱发遗忘范式考察摩梭人和汉族人在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姨母参照和他人参照条件下的加工规律, 发现摩梭被试在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姨母参照条件下都未出现提取诱发遗忘, 而在一般他人参照条件下出现了提取诱发遗忘; 汉族被试在自我参照、母亲参照条件下未出现提取诱发遗忘, 而在姨母参照、他人参照条件下出现了提取诱发遗忘。这表明, 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影响人的自我构建, 在汉族人的自我结构中包含有母亲, 而摩梭人将母亲、姨母皆作为重要的他人纳入自我建构中, 使得母亲参照和姨母参照产生与自我参照同样的记忆优势。  相似文献   

13.
崔占玲  刘烨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12,35(4):916-920
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方法,探讨基诺族中学生的亲属词概念结构特点。结果发现,基诺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1)亲密程度;(2)照顾者/被照顾者。这与汉族中学生的亲属词概念结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差异。这与基诺族的血缘婚制度以及马来亚式亲属制度等历史积淀有关,也与基诺族跨越式发展中他文化的渗透和主文化的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14.
达巴教是摩梭人的原始宗教,达巴经文以口诵形式记录了古摩梭人的世界观、宗教信仰、生产生活习俗以及道德观念。达巴作为宗教仪式的主持者和精神世界的解释者,受到摩梭社会的尊重。达巴教的核心是万物有灵观、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以及神鬼信仰体系,它在现代的摩梭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达巴教对保护当地自然系统、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学生亲属词的概念结构,被试是500名大学生。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由5个因素构成:(1)远亲;(2)姻亲;(3)表亲和叔伯亲;(4)近亲属;(5)养亲。大学生判断亲属词的亲密程度主要受血统和婚姻关系远近的影响,同时也受感情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出提出了预言亲属词亲密程度的公式,该公式能很好地预言对亲属词亲密度的评定分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内隐联结测验探讨支持亲缘利他行为的潜在心理反应。用进化过程中反复出现的情境(合作和欺骗)做启动,考察个体对亲属概念与愉快/不愉快概念的联系,以及与代表心理距离的近/远距离时间概念的联系。结果表明,相对于非亲属与愉快概念的联系来说,亲属与愉快概念的联系更强,而且这种联系效应在合作情境启动下更突出。亲属与近心理距离的联系只在欺骗情境启动下出现,在合作情境启动下,亲属与近心理距离的联系和非亲属的没有差异。这些自动联系也许反映了亲缘选择对个体认知方式的塑造,这些认知方式可能促进亲缘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个体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不同亲属的加工特征及其亲属偏见效应。道德两难情境中的主人公为被试的两个亲属(父亲、叔父)和一个熟人,要求被试阅读道德两难情境故事后,对是否愿意救助故事中主人公作出判断。结果发现,直系亲属(父亲)比旁系亲属(叔父)和熟人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C平均波幅,而旁系亲属与熟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了个体对直系亲属更为关注和敏感,表现出明显的亲属偏见效应。  相似文献   

18.
林小莺 《心理科学》2006,29(2):457-459,464
台湾地区有超过91.5%的阿尔兹海默症照顾者为家庭成员。他们平均对轻度、中度和重度此症患者的全部照顾时间为2166、4299和5871小时。根据一项以“中国人健康问卷”所做的调查,照顾者身体健康状况平均值为2.73(标准差0.85);心理健康状况平均值为2.74(标准差0.8);社会健康状况平均值为2.98(标准差0.78);在压力的排序上以情绪上的压力和困扰为最高(3.02)。这些数据显示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已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照顾者应该首先照顾好自身,才能给予被照顾者亲属更好的必要照顾。  相似文献   

19.
年龄和知识学习对国家分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个自由分类实验探讨年龄和知识学习对国家分类的影响。实验1探讨年龄对国家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人对国家分类基本一致,但有一定差异。实验2探讨分类前的知识学习对国家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学习能有效地影响分类。阅读文章的主题影响被试的分类标准。整个研究表明,社会概念的分类是事物特征、知识经验和分类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分类既受事物特征的影响,也受人的知识经验影响,还受分类情境影响,从而支持一种权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亲属词判断任务和真假词判断任务, 考查了“上下意象图式”对羌族被试认知隐含辈分关系的羌族亲属词的影响, 并通过空间识别任务检验亲属词辈份概念加工能否自动地激活空间意象图式, 引导空间注意朝向与空间意象图式一致的位置。实验1表明, 在羌族被试对羌族亲属词的认知中, 存在着“隐喻一致性效应”:高辈分的亲属词呈现在计算机屏幕的上方加工得更快, 低辈分的亲属词呈现在计算机屏幕的下方加工得更快。实验2表明, 当目标刺激的空间位置与亲属词的辈分信息一致时, 羌族被试对目标刺激的辨认速度更快。整个研究表明, 羌族亲属词隐含的辈分关系可以用垂直空间关系来理解, 并引导被试的空间注意朝向与上下意象图式一致的位置, 证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基于感觉运动的加工, 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预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