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培根 ,在我国学界比较重视马克思关于“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的论述 (《马恩全集》第 2卷 ,第 1 6 3页 ) ,如同我国普通人更注意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那样 ,而对于马克思的另一个关于培根思想的看法 :“唯物主义在它的第一个创始人培根那里 ,还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 (同上 ) ,则重视得不够 ,这从已出的论文、著述中可见一斑。尤其令人感到不解的是 ,学界特别是在中国思想史界及某些搞中西比较的同志那里 ,连篇累牍地发表论文 ,以半考据、半比较的方式 ,证明或解说培根的“知识就是…  相似文献   

2.
经验论与唯理论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两个重要的认识论流派。近几年,国内哲学界对这两个流派的研究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了一些进展。下面仅就培根哲学的研究作一述介。一、关于培根认识论的性质我国出版的西方哲学史著作,都认为培根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有的同志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还有的同志对如何理解培根哲学的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了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四种: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大西岛”、让·梅叶的“遗书”第一卷(全书共三卷)、威廉·葛德文的“论财产”和傅立叶的“选集”第一、二两卷(全书共四卷)。“新大西岛”的作者培根,是近代英国的唯物主义始祖,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是“新工具”,“新大西岛”是他阐述社会政治观点的一本书。这本书足培根晚年写的,没有写完即死去,所以我闪现在看到的是一本未完成的著作。培根的这部著作,在早期的乌托邦作品中占育一个特殊地位。它与其他乌托邦作品不同,这里很少想入非非、与实际状况迥然不同的描写,他所勾画的理想国——本色列国的政治社会制度,和当时的英国社会极为相似。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培根的“理想“实际上是代表资产阶级策划的一个如何彻底战胜封建制度  相似文献   

4.
由何新同志从培根的《论说随笔文集》中选译了二十六篇短文编辑而成的《培根论人生》,只是一本不满九十页的小册子,但它却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并且相当完整而系统地表达了培根的道德观。 培根对人的德行非常重视,在他看来德行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基点。在《论美》一文中他用宝石比喻人的美德,认为“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相反,“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在他看来,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一个人才会放射出美的光辉。三百多年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能以内在的德行作为判定人的美丑的标准,这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如此,培根还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也与他的道德情操有密切的关系,即使有时因幸运而获得成功,“但这种幸运成功的果实,最终也还要到他们的德行中去找原因”。道德的力量不但渗透于一个  相似文献   

5.
1980年,杨超同志的《唯物辩证法的若干理论问题》一书问世,此书提出“过程论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这个观点,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重视。前不久,陶富源同志发表文章,论述了“过程”这个范畴在辩证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使学术理论界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现将杨超同志和陶富源同志对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简述如下,供研究参考。杨超同志指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又说:“矛盾即过程,历史即过程、真理即过程”,“实践论、矛盾论、过程论三者是完全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若干理论问题》,第323页。以下  相似文献   

6.
人的意识和意识的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寄南 《心理学报》1984,17(2):32-38
“意识”一词在今天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通用语了。据《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载,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是最早用英语“意识”这个词的人。后来,约翰·洛克在一篇哲学论文中提到“一个人总是意识到自已在思考”,他在1600年对这句话又作了如下的解释:“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思想里发生了什么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对培根哲学的重新解释(大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论文主要是要纠正培根研究中广泛流传的两个错误:一是认为培根不关心形而上学的问题;二是认为培根主要是笛卡儿、霍布斯、波义耳的机械论的先驱。本文把第一种观点叫做“实用主义解释”;把第二种观点叫做“机械论的解释”。法灵顿在《弗朗西斯·培根:工业科学的哲学家》一书中,已经以最激进的形式提出了那种实用主义的解释。在法灵顿看来,培根思想的核心是他关于把科学应用于工业,彻底改革技术,从而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可能性的概念。他认为,把培根说成是一种革新的归纳法的主要倡导者,是职业的哲学家对理论的过渡关切的产物。这些哲学家一心一意要使培  相似文献   

8.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他说他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约翰有些丧气,他问:“善良有些什么特征?”培根告诉他,譬如,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  相似文献   

9.
一要注重同志间的友情。哲学家培根说:“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与朋友在一起,使人欢乐快活,无拘无束无戒备,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要记住:同志、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比任何金银珠宝都更贵重、更美好。二要善恶分明。生活中美好的  相似文献   

10.
黄克剑同志在《国內哲学动态》今年第一期上,对周国平同志关于“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理想性的活动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试图论证马克思“巴黎手稿”的这一论述“是一个现实的、科学的命题,而不是一个理想性的价值命题。”我认为,黄克剑同志把“巴黎手稿”中的这一命题人为地拔高了,其论点也失之偏颇,值得商榷。黄克剑同志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科学命题的第一个根据是:马克思当时的思想发展已处于在政治经济学中解剖“市民社会”的阶段,他已经是从经济现实出发探讨人的本质。的确,马克思说过,“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巴黎时期开始了马克思探讨问题的崭新方向和途径,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  相似文献   

11.
武仁同志在《“五四”前后李大钊哲学思想探讨》一文(见《哲学研究》1979年第5期,以下简称武文)中,对李大钊同志在1915年至中国共产党创立这一时期,即“‘五四’前后”的哲学思想,作了深入的探讨,明确肯定了李大钊同志作为“五四”运动的旗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思想奠基人的历史地位。并着重从他的哲学思想方面论证了他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武器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第一个哲学家”,“中国哲学发展史的新时代的开拓者”的历史功绩。这些论述,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嫉妒”的概念嫉妒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早就被人们大体以基本相近的意义来使用它。欧洲著名的伦理学家斯宾诺沙明确提出: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英国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品德上是个卑鄙者,必然嫉妒光明磊落的人,举凡  相似文献   

13.
自从苏联哲学史科学诞生之时起,就面临一项重要任务:给唯物主义学说“恢复名声”,阐明它在哲学史中的真正地位和影响。这是因为几百年来,各种各样的宗教神学家和唯心主义者对唯物主义学说讳莫如深,同时又作了歪曲。在这方面,近代哲学的始祖之一培根的创作在创立真正科学哲学史的事业中,无可非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1924年出版的K. 米洛诺夫的著作,是苏联关于培根的第一部专题学术著作。它是从党性和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来阐发这位英国思想家的生活和学说的一个有趣尝试。米洛诺夫确定了研究伟大唯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会通与融合,正在成为当前中国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我谈谈三点看法,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一问题的背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开始启动现代化的进程。在思想界,介绍传播西方思想与哲学成为时尚,首先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而是培根、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然后是追本溯源,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人的整个西方哲学思想经典,在中国都得到介绍与研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  相似文献   

15.
祁凤英 《学海》2002,(5):12-13
20 0 1年 1月 1 0日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对全党明确提出了深入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的要求 ,提出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观察和把握当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 ,观察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 ,把“三个代表”思想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 ,以利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要求既是对我们宣传部门发出的 ,也是对全党发出的 ,而对于我们宣传部门和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来说 ,应该尤其是责无旁贷的头等大事。为了指导全党研究、宣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自 2 0 0 0年2月第一次明确而完…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思想,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鲁克俭同志在《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发表的《“古典古代”等于“奴隶社会”吗?———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古代生产方式”》(以下简称《鲁文》)一文中,谈到我“把‘古典古代’与‘奴隶社会’划了等号”,并指出“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事实上,不是我误读了马克思的思想,而是鲁克俭同志既误读了马克思的思想,又误解了我的思想。我在与段忠桥教授讨论的两篇文章(《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发表的《对质疑“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质疑》;《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发表的《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和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讨论》)中,确实把马…  相似文献   

18.
“合力说”是恩格斯社会历史观中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是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一大贡献。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分析和探讨。在《现代哲学》1991年第2期上,张一兵同志发表的《恩格斯社会历史观“合力说”新解》(以下简称《新解》)就如何理解“合力说”的真实含义谈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新  相似文献   

19.
“两点论”、“两分法”是毛泽东同志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通俗解释,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概括。进一步学习毛泽东同志这一辩证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运用毛泽东同志“两点论”的辩证思想,指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我认为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哲学研究》1979年第8期发表的薛真同志写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分歧》一文,其中有些问题,想和薛真同志探讨一下。 究竟怎样理解“合二而一”,怎样理解“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关系等问题,从今年以来,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这是哲学战线上多年来没有过的新气象,打破了禁区,解放了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关系等问题,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