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洪是东晋时期一位卓有建树的道教神学理论家,所著《抱朴子》一书,由《内篇》二十卷和《外篇》五十卷组成,是晋以前道教理论和方术集大成的一部恢弘巨制。学者们对于葛洪道教思想的研究多着重于《内篇》。依葛洪自叙:"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  相似文献   

2.
道教贵重生命,并热情洋溢地关注养生之道。近则务求健康长寿,远则追求长生不死。究其核心义理与持行方术,主要乃源自先秦方仙道与神仙家之术说。具有道教特色的养生文化体系,首见于魏晋郑隐所遗存的养生类书一百五卷(见《抱  相似文献   

3.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黄帝传说与道家老子的哲学思想。如果从东汉中后期道教教团组织的建立开始算起,道教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道教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举凡哲学思想、神仙方术、斋醮科仪、医学养生等方面的内容皆所包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相似文献   

4.
正为更好地弘扬道教文化,让人更加直观地了解道教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举行期间,在论坛主会场华侨宾馆大堂进行了道教出版物展示。《中华道藏》《老子集成》《道教文化之旅丛书》《中国道教邮册》《中国道教风貌》《道藏养生》《中国道教神仙造像大系》《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道教养生方法精粹》《水陆神全》《神仙传记》《唐山玉清观道学  相似文献   

5.
庄子思想与道教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寻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正如晋代的道教理论家葛洪所说,“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内篇·勤求》),“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抱  相似文献   

6.
"食气"是中国古人由来久远的呼吸操练活动。由此活动衍生出道家著名的"养生"主题,这构成了道家哲学重要的思想基础。"养生"主题不但一直影响道家思想的发展进程和面貌,并且,又最终成为道教内修方术的思想资源,从而实现"道家"与"道教"的思想"对接"。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教》2004,(3):63-63
《道藏》是历代道教经典文献之集大成。所收典籍广泛,内容宏富,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教方术、仙道史传,又包括了古代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道门研修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为道教宫观所珍藏。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2004,(1):63-63
《道藏》是历代道教经典文献之集大成。所收典籍广泛,内容宏富,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教方术、仙道史传,又包括了古代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道门研修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为道教宫观所珍藏。  相似文献   

9.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药理学以法象药理为主,实验药理为辅,主要有三个哲学渊源:朱子的格物穷理理论,张载、王廷相的气本论和认识论,邵雍的象数之学。李时珍在格物穷理思想的指导下,用气本论与象数之学构建、充实了肇始于金元的法象药理,这也是《本草纲目》的主要药理学。《本草纲目》注重实验药理,其认识论渊源于张栽、王廷相的"见、行、思"相联系的思想。在《本草纲目》中,非主流的实验药理对主流的法象药理有自我纠错的作用,是法象药理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教》2004,(2):63-63
《道藏》是历代道教经典文献之集大成。所收典籍广泛,内容宏富,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教方术、仙道史传,又包括了古代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道门研修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为道教宫观所珍藏。  相似文献   

11.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长生成仙。如何才能长生?神仙居于何处?其仙寿如何?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如何才能长生,有赖于修炼方术的探究和实践;神仙之仙寿及所居之境界,有赖于道教学者的解说。前者属道教方术研究的范围,后者属“仙境”研究的范围。自战国神仙家兴起以后,人们逐渐形成一种观念,即:神仙是能轻身飞举的超人,他们居处于天界,常“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天”是神仙居处  相似文献   

12.
"食气"是中国古人由来久远的呼吸操练活动.由此活动衍生出道家著名的"养生"主题,这构成了道家哲学重要的思想基础."养生"主题不但一直影响道家思想的发展进程和面貌,并且,又最终成为道教内修方术的思想资源,从而实现"道家"与"道教"的思想"对接".  相似文献   

13.
庄子所受神仙方术之影响早已被学界指出,但学界所留意者主要是《庄子》内篇的几则仙话。就笔者目力所及,《德充符》篇的"登假"之说同样具有仙话色彩。不过,神仙方术对庄子的深层影响并不在此,而是曲折隐晦地体现在导引、行气对心斋、坐忘的塑造上。《庄子》内篇的"合气于漠""御六气之辩""真人之息以踵"可证庄子谙熟导引、行气,而"听之以气""仰天而嘘"等文字又可证心斋、坐忘有取于导引、行气。庄子之所以借鉴导引、行气,是因为导引、行气有入静之效,而庄子以虚静为入道之门。道贯穿于庄子哲学之中,因此,神仙方术对于庄子哲学之影响可谓既深且广。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中国古代产生的一种主要的民族宗教。它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对养生学和养生术的研究传播。道教养生是中国养生发展史的一个主流,是几千年来道教养生家们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宝贵丰厚的文化遗产。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拟就道教养生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期道教养生试作探讨,从其源流、思想、理论、方法和传播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不足之处,望学者诲正。一、神仙家与养生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指出:“道家思想从一开  相似文献   

15.
道教的渊源     
道教是在我国早期封建时代形成的宗教。其信仰内容,具有我国古宗教意识的特点。史学界与道教界一般都说它形成于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但若追溯到战国时期齐燕沿海一带宣扬神仙方术,《史记·封禅书》所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的方仙道与西汉时托黄帝而言神仙之术、托老子而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则这种以神仙信仰为特征的宗教在我国流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时代,道教与佛教并称为两大宗教。道教对我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同时它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理教义体系,累积了大量经籍与文献资料,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南朝宋齐之际,由于顾欢发表《夷夏论》引起激烈的佛道论争,使专重个人方术修炼、道法单传私授的道教在理论上大爆光,促进了道教的义学深入和发展。这时候道教义学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无量度人”的教理受重视,如南齐严东始注《度人经》等;二是吸收魏晋玄学的思想理论,援引东晋孙登的“重玄”学说,解注《老子》,并造作道经阐发这方面的教理,反映出由魏晋神仙道教的肉体飞升向精神升玄的旨趣转化。宋齐后根据重玄理论解注《老子》的,有顾欢、盂景翼、孟智周、臧矜等道教学者,而以经书形式阐发相同理论且具  相似文献   

17.
<正>《山海经》对神仙居住地有大量的描绘,但这些神仙胜境与后世道教的仙境相比显得相对原始、朴实和粗犷。《山海经》对仙境的描绘除了体现出人们对安乐、和谐的理想生活环境的憧憬和向往之外,实则反映出上古先民对自然力的畏惧、崇拜和对生命的渴望。道教中的仙境是指神仙居住的胜地。道教把仙境纳为自己神仙理论的核心内容,将其作为人们终极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在道教产生之前,仙境这一观念就已存在。仙境源于上古神话,作为先秦古籍中保存神话最丰富的《山海经》,对神仙居住地有大量的记载。《山海经》中描绘的  相似文献   

18.
尸解是秦汉时期比较独特的一种神仙方术,与养生类方技不同,它有灵魂飞升与肉体不死两种方式。这一特点导致汉人对尸解思想缘起的认识发生混乱。事实上,尸解是在战国时期死后复生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方仙道的"形解销化"方术也有一定关联。战国的死后复生思想糅合了灵魂飞升与肉体不死两种观念,这一特征成为尸解在汉代及其后出现多种发生形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养生方术极其丰富,种类繁多,但多而不乱,多中有一,它们又有一些共同遵循的炼养原则:一是养神与养形相结合,以达至形神俱济、延年益寿的目的;二是"中和"的养生原则,先秦儒道两家都讲"中和"思想,并把"中和"原则当作宇宙万物的法则;三是养生与修德相结合的思想,即要把炼养生命与修养  相似文献   

20.
丹溪朱氏,讳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元代浙江义乌县赤岸镇人。当地有一溪流名“丹溪”,人们仰尊丹溪先生医德医风之高尚,避其讳而尊称之为“丹溪翁”,或称“丹溪先生”,后世医学家直称为“朱丹溪”。朱丹溪,是我国十三世纪早期著名的医学家,他是金元时代四大名医之一,他对道教养生理论的研究,独具心得。他把道教内丹理论和养生方术运用到自己的医学实践中;创立滋阴相火学说,成为滋阴学派的创始人。丹溪的学术著作主要是《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是吸取唐代道教学者关于主静、止观的思想。《相火论》,从“凡动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