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瑶传道教"是瑶族从事游耕、长期山居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和道教色彩的原始宗教信仰。在贵州东南部的过山瑶村寨,长期传承着这种本民族独特的道教信仰体系,维系着瑶族人民本初的道德教化功能,成为调适瑶族人民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对瑶族村寨"瑶传道教"的仪式仪轨进行调查和分析,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探讨"瑶传道教"的仪式功能及其象征意义,管窥瑶族乡民在社会变迁和文化调适中的角色演变和心理期望。  相似文献   

2.
瑶族宗教信仰与仪式中的星斗崇拜,具有浓郁的道教星神信仰的色彩。论文通过对瑶族经书神唱、宗教仪式和文化涵化中星斗崇拜现象的考察,指出瑶族星斗崇拜深受道教天心正法的影响。在瑶族宗教吸收道教的文化涵化过程中,道教北斗星君演化为瑶人生命仪式的守护神,道教科仪成为瑶族宗教仪式活动的范本来源。瑶族星斗崇拜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从此侧面反映出道教对瑶族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瑶族道教的教派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等国,约有300多万人。瑶族中的蓝靛瑶、过山瑶和茶山瑶等支系至今仍虔诚地信仰道教。瑶族道教因来源于早晚不同时期而形成不同的教派,道教传入瑶族各支系后,又与其原始宗教信仰融合,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不同教派。本文将据其来源、教义、道法科仪、神灵系统、经书等各方面的差异,讨论瑶族道教的教派分野及各派的特点。一、梅山派及其特点梅山派是道教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支派,尤其在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甚广。梅山派之名并不见于中原道教经典,而是…  相似文献   

4.
关于瑶族宗教与道教关系的认识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瑶族宗教深受汉族道教影响,严重道教化,这种观点肇始于江应樑,获得国内外与不同时期的广泛呼应,成为关于瑶族宗教与道教关系的主流观点,其后的胡起望将瑶族宗教提升到与藏传佛教并列的高度,称为"瑶传道教",徐祖祥等人沿用此概念并作了系统的研究。第二种观点认为瑶族宗教与道教形似,而实质上并非道教,这一观点得到赵家旺等人的赞同,并进一步论述瑶族宗教与道教是在相同源头下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宗教。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是互化关系,以张有隽、张泽洪等人为代表。对此问题的探讨目前在资料的搜集整理、学术的讨论与争鸣、国际学术交流互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整体性的宏观研究、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介入对瑶族宗教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有缺憾。  相似文献   

5.
瑶族社会有着丰富的经书与祭祀仪式,瑶经中记载各种变身法术与道教存想科仪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西南各地瑶经中变身资料的研读,与《道藏》中道教存想资料的比较分析,多维度探讨瑶族经书中存想法术的文化内涵。认为变身法术的运用反映瑶族对道教文化的汲取,瑶族在接受道教存想科仪的过程中对之进行民族化的改造与创新,这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文化传播的结果,也是道教与瑶族文化互渗而经历文化涵化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6.
瑶族游梅山书是送亡灵回归梅山祖地的经书,是瑶人在丧葬仪式中使用的科仪本。笔者通过收集的国内外九种游梅山书文本的比较,尝试解读瑶族游梅山书宗教叙事与族群记忆的文化内涵。游梅山书的宗教叙事具有表现族群迁徙、祖先崇拜、圣地崇拜的多重内涵和价值。瑶族游梅山书的梅山为祖先居住之地,作为瑶人集体记忆的梅山"神圣历史",也显示深受道教、佛教思想的浸润影响,此"小传统"的民间手抄本是瑶族先民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7.
祖先崇拜本属于原始宗教的范畴,但在瑶族的宗教信仰中,随着数百年来道教与其原始宗教逐渐融合,其祖先崇拜已远非原初意义上的形貌,早已与道教信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瑶族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笔者近几年在云南瑶族地区调查的资料为主,从瑶族“家先”观念的发展与道教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瑶族道教成仙信仰的本质。一、道教与家先观念的发展在瑶族的宗教信仰中,“家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所谓“家先”,是他们对具备了某些条件,死后得以把灵名列在“家先单”上得到后世子孙供奉的家庭或家族祖先的称呼,并非是指本家族已亡故…  相似文献   

8.
在桂东北恭城县过山瑶社会,度戒仪式与禳解家族成员疾痛、承接祖宗“兵马”的观念紧密相关,同时源自传度梅山教正一法门和酬还“三清四府七星愿”;其深受道教授箓影响,并体现了瑶族浓厚的祖先崇拜意识和“许愿求保,还愿度戒”的神圣契约精神,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瑶族仪式传统。度戒仪式中法脉和血脉观念的联结,加强了瑶族的社会结合与共同体构建,为人们应对生活世界中的风险和无常提供了一种精神抚慰与文化解释。度戒仪式作为瑶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道教信仰与本土文化和社会结构深度融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瑶族内部有不同的族系。茶山瑶自称“拉珈”,是瑶族内部的三大族系之一。主要居住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人口一万余。她有不同于其他族系的文化特点,道教信仰就是其中之一。 1951年,中央访问团经过实地调查,编印了《关于金秀瑶区的初步调查报告》。在其《瑶民的宗教信仰》一节中写道:“长毛瑶信道教”、“长毛瑶中道士、师公是很多的,一般名字中间夹一道字的都是道士,夹胜字的都是师公。”据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领导的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金秀的调查统计,仅金秀、白沙、六拉、昔地四村的茶山瑶道士、师公共计97人,其中师公45人,道士52人,占四村茶山瑶总人  相似文献   

10.
瑶山生态独特,生产方式滞后,滋生了鬼神观念。鬼神要作祟人间,于是作为沟通人与鬼神灵媒的巫师出现了。师公是瑶族社会的高级巫师,他们在生产生活、疾病生育、婚丧嫁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往瑶族宗教研究,多集中于对瑶族信仰的特质、经典及仪式的研究,而对于师公群体的研究迄今仍付阙如。基于此研究现状,本’文以广西大瑶山一位庞姓瑶族师公作为研究对象,对他的信仰与生活进行民族志研究,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瑶族的宗教。 罗宗志,壮族,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广西瑶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刘志艳,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1.
在白裤瑶的宗教信仰中,一个人成为鬼师需要经历"阴传",即被神灵附体并传授沟通阴阳两界的知识与技艺的过程,遵循的是瑶族宗教早期阶段所信仰的神授机制。阴传中多样化的神灵附体现象所呈现出的萨满特征,以及神灵意志的唯一性和不可知性所构建的超越性特质,都展现了阴传信仰所带有的原生宗教的巫觋色彩。比较而言,盘瑶师公的宗教职业身份来源于一整套包含仪礼授权、组织纳入和经典训练的世俗人为体系,其制度化宗教的特征更为明显,这与道教的深刻影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崇尚巫鬼的道教与越南本土原始鬼神信仰极为契合。汉末,初创不久的道教便经由上层及民间等多重路径南传越南。六朝期间,入越的循吏、高道及奉道世家的涉道活动,尤其是著名道士兼道医董奉、葛洪等,入越弘道布教,有力地推动了道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初具规模的民间道团组织的出现,堪称此间道教南传越南最为明显而又直接的发展成果。隋唐期间,入越道教不断受到上层社会的推崇而与越南本土信仰逐渐融合,发展成为越南化道教,道教南传越南亦因此达到了鼎盛。  相似文献   

13.
瑶族经书是瑶族社会传承的民间文献,是瑶族先民宗教信仰的记录。本文对瑶族经书的分类及书写传承、瑶族收藏经书的历史传统与当代收集保护问题进行详细考察,认为瑶族人有收藏、传写经书的民间智慧,瑶族经书是瑶族接受道教的符号象征。大量留存在村寨民间的瑶族经书,是民族学、宗教学研究者田野考察中值得关注的文本。而对瑶族经书宗教思想内涵的深度分析,将是瑶族文化研究中长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道教易学是以<周易>卦爻象、卦数及历代易学中围绕着<周易>经、传及其阐释而出现的概念、命题等来对道教的信仰、教义思想进行解说的一种学术形式.道教易学主要为解决不同时期之道教教义、信仰中的人天关系问题而提出,并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道教易学形式,如宋元明清时期的易学内丹学、道教易图学和道教易老学等.开展道教易学的研究,对于现代学术界探讨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理想人格塑造、现代文化精神塑造等问题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广西大瑶山上的瑶族分五个族系,汉族称他们为:茶山瑶、花兰瑶、坳瑶、盘瑶、山子瑶,他们语言各异,风俗有别,本文就道教文化与茶山瑶民间文化之关系,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 茶山瑶崇信道教,其中又分为“道公”、“师公”两大支系。在茶山瑶中,论信教与否,人人皆信,但是能够举行“度戒”(传授法术的仪式)的人,则是少数,而且只限于男子。以金秀、白沙、六拉、昔地四村为例,计有师公四十五人,道公五十二人,共九十七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的道教法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洪 《中国道教》2008,(1):29-32,33,47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在西南地区的瑶、壮、苗、白、土家、纳西、彝、羌、侗、水、布依、仡佬、仫佬、毛南、阿昌等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至今仍保持着浓厚的道教色彩.西南少数民族祭祀仪式中运用的道教法术,是历史上道教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结果.道教史上诸宗师致力于"道化四夷",其弘扬大道济世度人的道家思想,在道教文化的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宗教学研究中的信仰与仪式密切相关,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为中心,来探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比较分析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相互融摄的文化意义。认为当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承的道教,是经历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是双向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具有中华特色的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18.
道教山岳崇拜渊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与巫术,后来又因受到神仙信仰和封建社会国家祭祀宗教的影响而初成。道教将山岳崇拜吸收进自己的信仰体系后,加以内化、升华,与"道"信仰、修真思想和修真实践紧密融合,构成道教文化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单良 《中国宗教》2022,(2):68-69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其与政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海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清代的道教治理具有一定特色,以往学者对此多有研究。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以清顺治时期(1644-1661)对道教的宗教政策出发,结合顺治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探讨清代早期的宗教治理。一、清顺治时期对道教信仰的接纳女真部落从金朝便开始接触道教。《大金国志》记载:“金国崇重道教,与释教相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道教神祇逐渐为女真族信奉的萨满信仰所接纳。  相似文献   

20.
从不同学术进路展开的,关于道教信仰的实践与观念的研究日益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不断丰富我们对道教信仰的内在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腠理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由此,“道教是什么”的理论课题也逐步被“什么是道教”的具体研究凸显出来。就学理上看,处理这个一体两面的问题,需要有多面相的视角综合,即我们需要一个复数的道教才能充分阐发道教信仰基于社会生活的本土性。从另一个视角看,面对现代社会生活和知识模式的道教信仰,需要有一个内在自洽的自我叙述性义理建构,以展开其应有公共空间及当代价值,加入具有当下性的本土社会与文化生活。道教的义理建构需要内在的一贯性,而这一单数的道教可以成为道教学指向的复数的道教的映照和渊鉴,形成学术潜力和信仰活力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