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洞与江苏近代工业的兴起唐文起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为了推动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究,全面探讨张之洞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贡献和地位,吸取其历史经验教训,于1997年5月在石家庄举行了“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本人对张之洞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四川教会医院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2-1949年间,西方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先后在四川共创办医院40余所,并创办了约20所护士学校和大量诊所。这些教会医院对近代西医知识、技术在四川的传播和四川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6,(4):103-109
作为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经济要素的综合部署和构建合理城市化格局的一种重要手段,区域规划在19世纪下半叶期的英国开始出现。从内容来看,近代英国区域规划经历了从附属于城市规划的辅助活动向区内规划、区际规划的转变。同时,实施区域规划的机构也由相关城市政府自发组织的临时性专项委员会,演进为稳定常设的区域规划委员会。区域规划有力推动了近代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二战结束前,英国的区域规划已初步形成了中央—区域—地方三级体制,并在战后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教堂座椅看似平凡普通,实则很好地诠释了英国教会在近代早期历史上的演变。宗教改革时期,封闭式教堂座椅因为适应新教的需要而普及;从宗教改革到19世纪初,私有财产权利和个体自由意识的发展,教堂向个人分配专属座椅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教会又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这种趋势。总之,有关教堂座椅的历史与英国近代早期教会史上的各个重大主题有着密切联系,研究这一问题能把宏大叙事和微观史相结合,为理解英国教会在近代早期的变迁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英格兰宗教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当时英国信仰冲突与信仰态度的众多案例,而在这些案例中有很多青年的身影。通过对这些青年活动的考察,我们发现早期宗教改革者将青年作为新教未来的希望,十分重视青年的宗教教育;受到教育的青年又积极地参与到宗教改革之中,在新教的兴起的过程中扮演了旧宗教的"破坏者"和新宗教的"传播者"。总之,青年在新教的兴起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清 《美与时代》2021,(3):7-10
四川白鹿镇历史悠久且旅游资源丰富,经过汶川大地震后的重建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文章以天主教修院教育体系为切入点,探索白鹿镇教会书院的建筑发展历程和艺术风格,以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即领报修院这一遗存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建筑特色为研究重点,进一步发掘当地宗教人文资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城镇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传教时代以来,基督教从欧美向亚非拉地区扩展,成为近代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进入具体地方语境的基督教不断增加自己的地方特点,遂成当代世界基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潮汕浸礼教会组织框架的构建经历了从新约教会模式到礐石堂中心,再到全体传教士大会框架下各传教站为中心的过程。全球元素与地方元素在各个阶段互相影响。总体上看,全球化不断推进,地方化在有所后退的情况下将自己内化为全球化图景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保留了地方元素。  相似文献   

8.
刘家峰 《宗教学研究》2006,17(3):111-117
近代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无法逃避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处理差会和中国教会的关系,本文主要对来华传教士以及中国教会在这方面的观点以及措施进行考察分析。基督新教入华的第一个百年,传教事业完全在差会和传教士的控制之下,但随着新一代中国教会领袖的成长和传教士“中国教会”意识的增强,到20世纪初期,主张差会向“中国教会”移交财产和治权,从“教会在中国”(ChurchinChina)逐渐过渡到“中国教会”(ChurchofChina),已成为传教士和中国信徒的共同理念。但实行起来并不容易,直到1950年代初,能完全做到自养、自治和自传的教会还是很少一部分。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传教士的不愿主动放权以及中国信徒自身能力的缺乏。  相似文献   

9.
从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未,是江苏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时期。江苏近代企业的创办比较早,1863年李鸿章在苏州兴办的洋炮局,是中国最早使用西洋机器进行生产的军工厂。但民用企业起步较迟,直到1882年胡恩燮在左宗常的支持下,才办起徐州利国驿矿务局。到了19世纪90年代,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江苏一些爱国官绅、商民,充分利用清政府比较宽松的经济政策,投身近代实业,迅速兴办了一批近代工矿企业。在这整个兴起时期,江苏先后创办了13个近代民族企业:苏州洋炮局、金陵制造局、徐州利国驿矿务局、王福源碾米厂、镇江四…  相似文献   

10.
《原道》2015,(4)
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国人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下,历经从器物到制度,最终到文化的艰难探索,而实施的力求从文化变革的角度来应对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的救国路径。它以西方的进化论和功利主义为思想基础,通过国人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转变,实现国人思想观念上的革命和民族精神的重塑,最终实现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蔡博生 《天风》2009,(11):14-16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迁移至城市,城市逐渐成为教会事工发展的重心,城市教会的牧养也愈发引人关注。而经过了若干年的牧养积累,城市教会的牧养重点也从原来单一的牧养模式开始转型走向多元,而多元的牧养模式为团契生活带来契机和土壤。  相似文献   

12.
开化县地处浙江西部,华埠地处开化的南端,是个历史名镇。开化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就设在这里,辅导全县60多个堂点的教牧工作。信徒有6000多人。传道人全部是义工。 一、蒙恩建新堂 原华埠教堂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烧毁,以后所建教堂又于1956年被火焚。1978年以后信徒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活动的西方教会,主要是基督教所属的三大教派,即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修会或差会(简称新教)。它们在华购置地产的法律依据是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及协议。各教派购置地产的规模和数量相差悬殊,方式、用途迥然各异,因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自近代大规模传入福州以来,在西方文明理念和中国社会进步大潮的推动下采取了许多措施,使得教内女信徒的地位有所改善和提高;但由于基督教教义天然的保守性和近代中国社会改良的滞后性,女信徒的教会地位又有一定的局限。教会中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的实现最终有赖于全社会女性地位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着对相关史料的分析指出,近代圣经评鉴学兴起的过程,就是在圣经观和释经路线上各种因素纠葛、斗争的过程。17-18世纪科学、政治和哲学的发展和进步,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引发的经济基础的变动。这种变动必然会引发包括宗教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变革,最突出的就是对正统教义和圣经宗教的新的看法与评鉴。从史料上看,虽然新兴思想家对圣经的各种评鉴甚至是攻击,似乎是零散的、突发的、个人式的、有些是在内容上互相重叠的,但这些基本事实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共同的哲学基础——即近现代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启蒙思想等等;更与当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精神氛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新思潮在圣经观上与掌握神学话语权力的教会当局的缠斗,实际上是不同的世界观和上帝观的斗争,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的斗争,不同的社会阶层利益诉求的斗争,不同的社会伦理取向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1月18至20日,温州地区妇女事工委员会在温州城西教堂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地区性的妇女培灵会。“兴起时代的底波拉”是她们这次培灵会的主题。浙江省妇女事工委员会主任王文君牧师,浙江神学院的周莲美老师和我应邀作了这次培灵会的讲员。培灵会共三  相似文献   

17.
青年与教会     
肖荣光 《天风》1995,(5):9-10
一、教会需要青年 1、青年是教会的力量。家庭或国家的前途如何,要看青年的表现怎样。教会兴衰也是同理,青年的影响最大。摩西时代,真神叫他数点二十岁以上能出去打仗的壮丁。  相似文献   

18.
教会与工人     
徐玉兰 《天风》2006,(2):22-23
哥林多前书3章5-15节,这段经文说明了教会与工人的关系,也说明了教会的性质和工人工作的性质是相互关联的。哥林多教会由于生命幼稚,出现了不正常的教会与工人的关系,便产生了分门别类。有说属保罗,有说属亚波罗,有说属彼得,有的自称属基督。所以保罗说:“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林前3:5-6)其意就是说明教会不属于某一个工人,教会是属神的。保罗说,我们(做工的人)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教会)是神所耕种的田地,保罗与亚波罗两位与神同工的人,一个栽种,一个浇灌,他俩就像勤劳的农夫,但  相似文献   

19.
处境与教会     
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只有正视处境,才能正确领受神所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我们宁夏处于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又是回族居住之地。但神没有撇下不管,仍然鼓励我们在这样的处境中建立我们的教会观、上帝观。宁夏人口530万,回族占30%,基督徒约有一万二千人。在这样的处境中,我们要学会彼此尊重。  相似文献   

20.
青年与教会     
魏雪 《天风》1996,(10):38-39
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世间,比青春更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宝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进他的消逝。”这段话启示我们,青春短暂,容易逝去。要珍惜它,把握住青年这段美好的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