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人在马来西亚总人口的比重中曾经接近一半,如今下降到四分之一强,但依然是除马来人之外数量最多的人种。中国与马来西亚的交往非常之早,据考古和文献证实,至少2000年前就有华人渡海来到马来西亚定居。郑和七下西洋时,马来西亚成为了船队的补给重镇,此后大批广东、福建华人来到马来西亚从事种植和商贸活动。渡过远洋平安到达马来的华人,认为冥冥之中存在神明的保佑,就供奉神像表示感激并希望神灵能够继续护佑今后在异乡的生活。最早的道教信仰接近于民间神灵崇拜,不过是在红纸上写下祖先或灶君、关公、石敢当等汉字并贴在柱子、石头上面,前…  相似文献   

2.
梅红 《宗教学研究》2022,(3):195-201
嘉绒藏族地区的关帝信仰是历史上藏汉文化交流的结果,关帝信仰在部分嘉绒藏族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结合地方文献及民间口述资料,深入田野考察嘉绒藏族地区关帝信仰的历史与现状,指出嘉绒藏族地区关帝庙供奉多元神灵,主神关公、周仓、关平的神像造型具有藏式特点。通过嘉绒藏族地区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庙会的田野观察,揭示出嘉绒藏族地区关帝信仰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关公———一个象征政治实体、皇权的符号,在藏传佛教文化占据主导的安多藏区演化为个人的保护神、村落甚至寺院护法神灵。伴随时代变迁,个体行为和信仰理念实践将一个全国性意义的符号地方化为跨区域的崇拜对象。安多藏区关公信仰的传播和发展,冲破了藏文化区域的园囿,通过藏汉民众的想象、理解建构起来,神和人之间产生深层链接,直至今日并未中断。本文呈现了安多藏区关公信仰的历史过程,描述了安多藏区关公祭祀仪式,探讨了安多藏区关公信仰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关公文化在中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明清时期,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关公文化随着华人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关公文化在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层面的"忠义仁勇"精神,信仰层面的平安神、财神等神格信仰,情感层面的国家情、故乡情、同乡情等。这三个层面的核心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关公文化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播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滇西北关帝信仰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共同推崇,关帝庙因此得以在地方官和汉族移民等力量的推动下逐步在滇西北地区兴建.而从更深刻的层面来看,关帝信仰经过西南边疆地域文化的再造和涵化,产生出关帝“助剿”和“关帝当玉皇”等宗教叙事和民间神话,标志着关帝信仰最终在滇西北地区扎根.滇西北关帝神话甚至回传中原内地,从而成功实现了文化的反哺.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锡克教徒在马来西亚的人数不断增多,在当地形成了锡克群体。这些锡克移民在马来西亚继承了自己的锡克教信仰,有着自己的各种宗教活动。在教育方面,马来西亚的锡克人通过发展旁遮普教育,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马来西亚的锡克教人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为马来西亚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海南籍华人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祗有天后、水尾圣母、108兄弟公、冼太夫人等。在马来西亚,海南人普遍崇祀的海神已逐渐"变味"或"变质"。海南人的民间信仰是辨别其方言群的象征,也是划分华人社会中各方言群边际的一种明显符号。马来西亚海南籍华人的地域性信仰影响了其他华人方言群;更为重要的是,海南人的民间信仰更多受到其他方言群民间信仰的影响。海南籍华人的民间信仰具有混杂性、包容性乃至随意性。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陈进惠编者按:中国伊协伊斯兰文化研究部副主任陈进惠先生在参加马来西亚"94世界伊斯兰文化节"期间,应邀在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教师、学员座谈会上作了题为《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的演讲,并现场书写表演...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月2日,"道学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世界文化名城马来西亚的槟城召开。本次会议由马来西亚道教学院与中南大学道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马来西亚华人协会联合主办。马来西亚道教学院董事会主席王琛发教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中南大学道学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吕锡琛教授、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谨平副院长以及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学者和道教界人士近百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从笔者在国外所作的田野调查、笔者自己抄录的关公庙碑铭、华人会馆碑铭、越南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的田野调查材料、越南汉喃研究院所藏古籍文献及前人研究成果来看,历史上关公崇拜在越南非常盛行,其主要原因是华侨华人的积极传播和中越文化的共性,从总体来看,今后关公崇拜在越南的发展呈衰微之势,但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在关羽从人到神的历史文化进程中,流传于下层社会的民间宗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渲染造势作用。自明万历十八年(1590)神宗朱翊钧敕封关羽为“三界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以后,举国上下立即兴起了一股关帝崇拜潮流。作为这场信仰运动的思想回响,关帝家乡的黄天道信徒,以“玄天大帝”名义,于天启二年(1622)五月十日,在山西一个名叫“松柏亭”的地方,采用扶乩降鸾手段,编写了一部《玉律经宝卷》。在该部宝卷中,作者不仅推阐了关帝作为“协天大帝”所具有的“上司天”“下辖地”“中司世”的至高至尊地位,而且还演述了关帝为地狱制定律令的神圣事迹,因而在关帝信仰发展史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12.
在唐宋文学中,与五台山文化相关的意象非常丰富,既有文殊显现事象、清凉山文殊道场景象,还有大量的五台山僧、"五台宾"等人物意象,长松、琵琶、蟠龙等物象。唐宋文人通过它们表达对文殊智慧的崇拜、礼赞和对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唐宋时期民间佛道融合的世俗化信仰观念。这些五台山文化意象在后人反复使用和不断传播中,对丰富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形象、内涵以及扩大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影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会籍华人基于祖籍地颇具地域特色的阮梁圣佛信仰,在马来西亚建立了不少的阮梁圣佛庙,而四会人的会宁会馆与阮梁圣佛庙之间关系密切。会宁会馆是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中一种颇具地域特色的地缘性组织,它们在团结本籍贯乡亲、传承华人文化,尤其是会宁文化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四会人以阮公圣佛、梁公圣佛及文氏贞仙为“主体神”的民间信仰,成为辨别该方言群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伊斯兰福利协会简称“布尔卡玛”,创建于1960年8月19日。当时任马来西亚首相的东古·阿布杜·拉哈曼非常关心该会,并给予了大量的物质援助,他本人也于1974年被选为该会主席。该协会是马来西亚唯一的在非穆斯林群体中进行宣教和传播伊斯兰文化的组织...  相似文献   

15.
锡伯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乾隆二十九年(1764)由中国东北西迁至新疆伊犁。受藏传佛教和汉文化双重因素的影响,西迁之前,锡伯族已经将关帝信仰纳入到自己的信仰体系。西迁伊犁后,由于受清政府推崇关帝、边疆治理政策、锡汉文化交流和藏传佛教的影响,再加上锡伯民众的需要,其关帝信仰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在各个牛录修建关帝庙并定期进行祭祀活动。关帝信仰作为锡伯族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生活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寿《三国志·关羽传》中,对关羽史实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自宋以降,关羽也从普通的武将变成了"武圣人",并引发了"关公崇拜"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形象"的不断嬗变也引发了学界的关注。本文将"关公形象"纳入符号学的范畴,在"四体演进"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将其嬗变分为"隐喻视野下的历史关公""转喻视野下的文化关公""提喻视野下的符号关公"以及"反讽视野下的虚幻关公",从多维度加以剖析,希冀给这个文化现象的解读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而为以后多学科、多角度地研究关公崇拜现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众多历史人物形象的演变中,关羽形象的演变极具代表性。从历史人物到艺术形象,逐渐生成复杂的宗教信仰。一方面,关羽形象的演变推动了关公信仰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关羽形象独特的演变轨迹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通过对关羽形象历史纵深式的梳理,结合关羽形象的文学性转化,逐渐呈现出关公信仰发生、发展及成熟的过程。关公信仰的迅速发展绝不仅仅是宗教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而是社会各阶层对关羽形象的塑造逐渐符号化、象征化,最终使其固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表,同时也体现出关羽形象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应马来西亚伊斯兰研究院的邀请,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兼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夏米西丁和研究部副主任马中平于1999年9月21日至22日出席了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非穆斯林国家穆斯林权益国际学术讨论会。马来西亚副总理达图·阿布杜拉·艾哈麦德·巴达维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较为详细的阐明了马来西亚政府对包括华人、印度裔马来人等马国内少数民族的政策并对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享有的权利作了说明。他还引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的话说:“我们必须要象我们希望看到…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10)
正崇拜(或礼拜)是教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一个教会年即将开始之际,希望各地牧长、神学院校老师、同工等一起在坚持基本信仰、继承普世教会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教会自己独特的处境,共同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崇拜程序和礼仪及其实践,进而丰富中国教会的信仰生活,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向纵深发展。欢迎积极投稿,篇幅在2000字以内。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9月21—25日,"中国首届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临水夫人信仰发源地——福建省古田县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福建省文化厅、宁德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福建省非遗中心、宁德市文化与出版局协办,古田县人民政府承办。与会的专家学者近百人,有来自法国远东研究院的劳格文教授,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人类学家苏庆华教授,台湾东吴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