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植阳是民国时期有影响的北宗内丹家,他的内丹思想主要受明清时期伍柳派等影响。本文对蒋植阳内丹学之炼己还虚、性命合一、采取封固和六候炼丹作了与伍柳派丹道之比较分析,从中可看出蒋植阳既继承前人,又多有创新,如性命合一之调药论,武火之采论,六候中用文火之论等。  相似文献   

2.
全真道南无派第20代宗师刘名瑞不仅阐发了道教内丹思想,而且蕴有丰富而深刻的“三教贯通”的易学思想.以《周易》不仅演绎三才之道,而且尽修养性命之真机,由此对易学之《河图》、《洛书》、无极太极、阴阳八卦等一一展开解说.  相似文献   

3.
炼精化炁,是内丹修炼中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在筑基基础上进一步炼养精、气、神,是以神为用,合炼精、气,使之化为精气相结合的“?”。进而炼?化神,炼神还虚,最后由有入无,重返先天虚空。①作为明清丹家伍柳派的大师柳华阳,他精通全真清静丹法,尤对炼精化?阶段颇多独到的精彩论述。这里就此而论,探讨柳华阳内丹修持之“炼精化?”的思想。众所周知,药物、鼎炉、火候是内丹修为的三大因素,缺一即不能成丹。关于药物,不同内炼门派所指多有不同。在《金仙证论》中,柳华阳则将元精喻为药物。他指出:“欲望成其道者,先当保其精,精满然后气生,以此生气…  相似文献   

4.
霍克功 《宗教学研究》2006,6(4):167-175
本文通过对李西月著作的分析,论证了他对内丹双修理论的贡献。认为李西月对先天、后天与结丹、还丹理论进行了细致的阐释,且重视后天功夫,提出炼功五关论和完整的内丹双修理论体系。李西月独特的功法,如从无中生有和虚空处下手,开关展窍筑基炼己,两孔穴法修炼,玄关一窍死活论,九层炼心法等丰富了内丹双修理论。  相似文献   

5.
李西月的西派内丹思想在道教内丹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前人相比,笔者认为,李西月所说"钻杳冥"是属于下手功夫,不属于筑基前的关窍开通功夫。主张李西月西派入手功夫的一个要诀是凝神于虚空是没有根据的。无论从"后天""先天"内涵来看,还是从"结丹""还丹"四次第功夫来看,李西月所说"结丹""还丹"属于炼精化气阶段,没有涉及炼气化神。从结丹功夫来看,李西月的西派丹法不属于双修,是清修。  相似文献   

6.
后天返先天是道教修道的基本原则。所谓“先天”、“后天”是指组成人的精气神的先天、后天,先天精气神是指元精、元气、元神,后天精气神是指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修道之所以要后天返先天,是因为后天与先天比较起来,后天是派生的、有形的、有害的,人只有返于本原的、无形的、有益的先天状态,才能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与天地同在的神仙境界。后天返先天的实质就是由后天有形返于先天无形,由后天形气返于先天神气,由后天物性返于先天元性,由后天之物返于先天之道。后天返先天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就是内丹修炼的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7.
晚唐北宋以来,内丹炼养术风行一时,道教符箓派亦践行此术,遂产生出了一些新符箓派,如天心正法派、灵宝东华派、神霄派、清微派、净明派等.这些道派既承袭了北帝派、镇元派的道法传统,兼行上清与正一之法术,更援引内丹之法,出现了"内丹外符"的新气象.所谓的"内丹外符"或谓之"内修外法",即将内炼神气与外施符咒术结合为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李西月内丹双修理论,包括先天、后天与结丹、还丹理论,重视后天功夫,炼功五关论,从无中生有和虚空处下手,神交法开关展窍筑基炼己,两孔穴法炼精化气,玄关一窍死活论,九层炼心法等功法和理论。其理论的科学依据在中医学的脏腑、经络、腧穴理论和心理学的感知论、情欲论、驱识神还元神论中有圆满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明阐述了清微派的法脉,以原典为本对清微雷法与内丹相结合的内炼思想进行了详细阐论;并对其雷法“内炼为本,外用为末”的思想做了梳理,指出此为宋元间新出之符篆道派共同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西月是清代著名道士,是道教内丹西派的创始人。本文首先对他的思想渊源做了简要分析;接着梳理了他的主要内丹思想——凝神于虚的入手功夫、九层炼心的内炼全程、不同阶段的三件河车;最后着重论述了他内丹思想不同于他人的特色之处,以及这些特色在道教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教的调息静坐,由老子的虚无守静思想而展开,庄子继之以心斋、坐忘而具实际操作的可能.道教创立后,又结合存思、守一而圆融发展,至唐代司马承祯从心学的立场出发,撰成《坐忘论》,从而坐忘成为道教内部普遍认可的修持方式.唐宋以后,内丹盛起,胎息、坐忘等调息静坐方法成为内丹修炼的筑基功夫,是内丹修炼的一个步骤或一级台阶.在一千多年的修炼史上,道教调息静坐始终以修心炼性为宗旨,以众术合修为原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遗存了大量的文献,为探索人体生命奥秘和现代养生保健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启迪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出现于明中后期的内丹著作《性命圭旨》 ,主旨是论道教丹道 ,认为内丹修炼分为“炼精化 ,炼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四个阶段。书中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阐释 ,表明了它对道、儒、释三教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 ,该书既具有此时期道教内丹著作的一般性特征 ,而又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二)炼精化炁道教养生丹法,炼精化炁这一阶段是关键性的重点,因为它较筑基功夫更高一层。是在筑基基础上,进一步炼精气神。精气神在炼精化炁阶段总称为“药”。筑基功夫是修补三者的不足,是初步预备功法,术语称为“道术”阶段,三宝—精气神补  相似文献   

14.
太极图与道教内丹术之间联系紧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丹文化思想。一方面,太极图反映了内丹术所依据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在天人合一与天人同构思想的支配下,内丹对于宇宙与生命的认识,具体体现在对宇宙创生之道、自然变化之道以及生人之道与人身之道的理解之中。另一方面,太极图集中概括了内丹术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凝练地表达了炼精化炁阶段的基本要求,对该阶段中的两个主要环节(调外药和小周天运火炼药)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丹道为道教所重,亦素为道教徒所珍密。择徒授诀,必先盟以誓约,然后师徒授受,口口相传。尔后严谨脩持,方得有所成效。丹道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炼五金八石以成金丹或药物,此实为我国化学之先驱。内丹功法,以己身为炉鼎,以自身之精、气、神为药物,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求成丹。考内丹功法,其来已久,东汉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即已论及,不过隋唐以前,其名不显,自隋青霞子,五代吕洞宾加以弘扬,其名渐著,复经宋陈抟、张伯端,金王重阳之阐发,从此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神霄派主要经典的文本分析,提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论是神霄派行使雷法的理论预设,保神养心的内丹炼养是其行使雷法和得道成仙的最重要的法门,并指出其内炼为本、外用为末的雷法特色。  相似文献   

17.
道教书名。一卷。作者不详;一说为王重阳撰,一说为弟子据其语录编纂而成。王重阳为全真道创始人。该书概述其创教的基本思想,共论十五题,分为三类;第一类论述全真道士日常修习之准则,包括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和打坐等;第二类论述全真道内丹修炼理论,包括降心、炼性、匹配五气和混性命等;第三类论述全真道修真成纳的理论,包括圣道、超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彭晓从炼外丹的角度解释《参同契》的说法作了辨正,认定他是从炼内丹角度阐明《参同契》的。分析了彭晓元精、元气生“纯粹”的还丹说,以无制有的思想和修丹数度关系说。认为他用“合天符”以“奇天符”的方式表述了典型的道家式的主体能动思想;同时,他未完全摆脱外丹说的影响,把内还丹看作“有气而无质”与“有气而有质”的实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道家功法,从北五祖、南五祖,至七真师祖,已有一套完整的性命双修功法,既是金液还丹,也是九转还丹法。其功理功法是以阴阳的造化,用清、浊、动、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的原理,以顺逆颠倒之法。顺去生人,逆来生仙。生仙也有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九年调婴。丹经有云:“炼己无限,修仙有程。”炼己者即是从筑基到炼  相似文献   

20.
道教东派祖师陆西星是明清时期内丹双修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对双修原理的论述是其对内丹修炼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他从太极一气而分阴阳,阴阳合而万物生,精炁互藏其宅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本文对陆西星双修思想进行了概括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