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30年代,福音派作为一种思潮从英国国教会内部产生,后来扩展到其他不从国教教派中。福音思潮的勃兴促成了一场持续一个半世纪之久的英美基督教复兴运动(大觉醒),在此过程中,福音派逐渐形成并在随后的发展中出现了内在的转变。19世纪20年代成为一个分水岭,此前的福音派强调重生,其主流持正统的加尔文主义教义,促成了跨教区传教、跨教派联合等淡化宗派差异的新气象;而此后,福音派中的卫斯理循道宗社团发展迅速,他本人所持的阿米念主义教义也广为流传,循道宗成为之后复兴运动的主流和福音派的主要代表。福音派内涵上的转变使得复兴运动转为奋兴运动,失去了其早期的心灵冲击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音思想产生于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对社会问题的反思,逐渐发展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神学思潮,并伴随而生相应的社会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福音思想经由海外传教运动入华,通过演讲布道、会议、文字出版物、基督徒知识分子间讨论等方式在中国基督教界广泛传播开来,推动着许多基督教团体和基督徒参与到社会改良活动中,对基督教在华传播和中国社会改良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传教运动下的中国基督教历史上,从公元1世纪使徒多马的故事起,基督宗教与中国的接触就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有文献记载的基督宗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就基督新教而言,则是在19世纪初传入,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顾梦飞 《天风》2010,(2):24-26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国内奋兴运动的影响下,英国教会逐渐放眼海外世界,近代传教运动风生水起。传教运动的先贤们早就认识到,传教的目的是传教区本土教会的建立,而本土教会的建立即指教会应当自治、自养、自传。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运用当代基督教传教学的重要理论来分析19世纪新教传教运动,在对博施等人提出的传教学理论作一简要介绍后,又依照这些理论来分析孕育这场传教运动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对新教传教思想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这些影响造成的传教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的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是美国基舀教新教中的保守运动,它开始于19世纪晚期。它特别强调的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和传统价值观:圣经无谬误、耶稣是室女所生、耶稣基督具有神性、他为人代死而赎罪、基督的复活并升天,并且将会再次来临、虔诚的义人死后会复活升天,等等。 基要主义运动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的美国墓督教奋兴运动。到19世纪时,这一运动的基本信念几乎被所有正统的新教派,特别是福音派一律接受。有组织的基要主义运动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它是自1876年第一次集会以来的一系列圣经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19世纪初──20世纪初基督新教在广州的发展概略。笔者将基督新教在广州近百余年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807~1842年,这是新教在广州的艰难草创时期,这一阶段传教士们的主要工作是围绕文字布道、医药布道、个人布道等方面展开的。第二阶段:1842~1910年,这是新教在广州的蓬勃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来广州的传教差会与人数明显上升,且医疗、文字出版、教育、慈善等工作成为传教士们整个传教事业的核心。在中国新旧社会交替的时期,传教士们的这些工作对广州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与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民族性和跨国性层面是理解越南北部苗族人皈依基督新教的关键.作者通过苗族皈依的案例验证宗教的跨国性,说明这种传教的影响是双向的,即很多越南苗族人信仰的改变不仅仅改变了他们的风俗,而且苗族传教士的主观思维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作者进一步将特存于越南苗族流散群体中的福音传教活动以及普存于亚洲的福音传教活动概念化为“信仰与现代性植入”的某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历史上形成了以高等教育机构青年学生为基础、鼓励他们志愿到国外进行传教事业的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运动将这些学生的三分之一都派到了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的传教事业.受其工作理念和方式的直接影响,中华基督教学生立志传道团于1910年成立,促使许多学生接受基督教并成为神职人员,是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的主要力量之一,但在30年代以后消失于无形之中.它是20世纪初期中国基督教史上产生于学生界和知识分子界,面向学生和知识分子布道,劝导他们成为教会神职人员的团体.  相似文献   

10.
田语 《宗教学研究》2020,(1):240-245
1830年,美部会开辟了美国基督新教在中国的第一个传教站。作为美国首个派遣传教士来华的海外传教机构,美部会是中美早期文化交流的主要推动者。这一组织的旨趣根植于美国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它是美国本土对印第安人传教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受到了以爱德华兹、霍普金斯等宗教神学家为代表的新神学派的影响。在教会长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经营广州同孚行的美国商人奥利芬的呼吁成为美部会派遣对华传教士的直接诱因,裨治文来华则正式拉开了美部会在华传教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美北长老会是所有来华基督新教中一重要差会。近代以来,它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本文运用中英文献档案,分别从传教、教育、医疗三个方面论述美北长老会19世纪在广东的传播与发展情况,以期更加深入地展开对教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地说,中国基督新教教会的信仰渊源与美国的奋兴主义和欧洲的敬虔主义密切相关。宗教改革时期高举的"唯靠圣经"、"唯靠基督"和"唯靠信仰"的原则,在中国教会从不会过时。因此,如果不基于上帝的启示,不以圣经作为神学的"规范",就没有中国教会所能接受的神学可言,也就没有真正的中国神学。尽管神学不可否认会含有一般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神父,传教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说得明白:教会派遣的福音宣传者,走遍全世界,以宣讲福音,在尚未信仰基督的民族及人群中,以培植教友为专职,这种特殊工作称为“传教”(参阅《教会传教工作法令》)。既然神父的职务是传教,那么就应为传播福音而服务,好使外邦人,经过圣神的祝圣成为天主可悦纳的祭品,天主子民就是借福音使者的宣扬而召集起来的。为此,一名神父的职务和生活所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基督内促成父的光荣。神父无论在专务祈祷,或是宣讲圣道,或是奉献感恩祭、施行其它圣事,或是为…  相似文献   

14.
我们教友藉着洗礼,成为基督的门徒,是新生命的开始,是基督奥体的肢体。同时,也领受了"先知"的职务和传扬福音的使命,这说明传教是我们分内的事,是我们信仰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的基督徒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都负有成圣的使命。成圣不仅  相似文献   

15.
黄品三作为近代上海老北门浸信会的第一位华人牧师,其个人境遇与19世纪近代中国的深刻巨变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就中国传统社会而言,他是处于边缘的知识分子,就基督新教传教事业而论,他是处在布道中心的教会领袖,基督教的发展为其身份地位的改变提供了时代机遇。简而言之,黄品三人生境遇的变化是19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他个人信仰选择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黄品三人生境遇的变化从时代和信仰两个方向为我们认识19世纪中国社会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激变提供了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教会所选定的神学思想建设研讨的具体命题中,有些命题,如信与不信的问题,教会与国家的问题,教会与社会的问题等等,都同如何处理“神圣”与“世俗”的关系这一问题有关。一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史来看,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教方法:一种是间接的传教方法,走上层路线,采取学术传教的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传教方法,走下层路线,采取直接布道的方式。基督新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种传教方法对中国信徒传福音的方法、中国信徒理解神圣与世俗、教会与社会、福音与文化的关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处理神圣和世俗的关系问题上,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17.
整个北美基督教阵营自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40年代初期围绕着传统信仰与现代观念的关系问题,经历了两次对当今世界基督教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大分化和大重组,并最终导致形成了当代基督新教的具有不同思想和信仰特征的三大阵营。探清基督教在这一时期的演化与发展脉络,对于全面把握当今基督教运动的起承转合具有直接关系。本文对北美基督教在从19世纪晚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着现代观念与传统信仰之间的张力所发生的神学争论、思想)中突、教会分裂和阵营重组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国家的基督教会开始争取摆脱西方传教差会的控制,建立适应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教会,采取与本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各种主张和实践,体现其民族意识和地方特色。在这些国家的基督教新教教会中,产生了以民族传统观念和形式来表现基督教教义与礼仪的种种改革。同时,在这些  相似文献   

19.
薛静 《天风》2018,(2):22-23
现代的敬拜赞美始于19世纪美国的福音大奋兴,它直接受到美国黑人文化的影响,更注重个人灵性的释放;而这种敬拜赞美形式一经传播,就以雷霆之势席卷全球,甚至在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中,深深影响了当今教会的圣乐事工,对传统的敬拜形式产生不小的冲击,引发不少思考。  相似文献   

20.
基督宗教在中国有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展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历史和独特意义。其长达1300多年的在华传播构成了基督宗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复杂图景。 就基督宗教四传中国的历史而言,在前两次传播过程中,作为西方基督宗教近代历史上宗教改革运动之产物的基督教(新教)尚不存在;而基督宗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则以天主教各修会为主,特别是耶稣会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但在基督宗教第三次入华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宗教改革运动后发展起来的基督教亦开始来华传教,在中国沿海各省留下痕迹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