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以前的俄罗斯社会与基督教●张雅平历史是一面镜子。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俄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俄国的东正教在“科学无神论”的猛烈轰击下,受到很大约束。一夜之间,俄国社会发生了剧变。当今俄国,社会主义成了过去,俄国的基督教——东正教又重新活跃在社...  相似文献   

2.
俄国曾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东正教是它的国教,现在又是它的第一大宗教,它拥有占国民总数一半左右的教徒,教会组织遍及全国89个行政主体。作为一种信仰和道德因素,东正教目前在俄罗斯社会稳定和宗教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复兴.俄罗斯东正教问题越来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戴桂菊)便是我国俄罗斯东正教研究领域的一部新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界的东正教研究苑一博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系之一。自1054年教会第一次大分裂以来,它曾经是拜占廷帝国、沙皇俄国等国家的国教。直至今天,东正教仍在东欧及近东一带广为流传,并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另外,在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也有一定数量的...  相似文献   

4.
<正> 一、俄国儒学研究1618年,沙皇米海伊尔·罗曼诺夫派哥萨克伊万·裴特林率人首次出使明万历朝,俄国的中国学研究正式开始;然而涉及到儒学研究,却是俄国在北京设立东正教士团以后的事。1711年,俄国西伯利亚衙门派商人格·奥斯科尔科夫以商务专员的身份出使中国,他向清廷理藩院提请准予俄国派出司祭主持在华俄人的东正教务,此事得到康熙帝的允许。于  相似文献   

5.
大连是中国东北的海上门户,旅顺口是北方天然军港。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之后,沙皇俄国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中东铁路并驻军。由此,许多俄国人连同俄罗斯东正教一起来到了大连和旅顺地区。1904年至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旅顺争夺战是日俄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为了追悼和埋葬俄军阵亡士兵的尸骨,俄国人在旅顺和大连建立了教堂、墓地和修道院。俄罗斯东正教从而开始了在这一地区历时半个世纪的传播活动。本文作者对俄罗斯东正教在大连、旅顺留下的历史遗迹和史料记载进行了田野调查,最终梳理出了俄罗斯东正教在大连和旅顺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6.
东正教传入中国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俄国边防军的随军传教士从中国黑龙江流域传入的。17世纪中叶,沙俄帝国侵占了中国黑龙江的雅克萨城。俄国边防军的随军传教士在此先后建立了东正教堂和修道院,这是东正教传入中国的开始。接着,中国边防军于1685年前后抓获了一批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区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场所是随着沙俄对中国东北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日俄战争期间俄军的进驻而设立的。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的统治被推翻,随着军队和侨民的减少,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逐渐减少,以致消亡。本文根据俄罗斯东正教在辽宁省留下的历史痕迹和史料记载,梳理了俄罗斯东正教在辽宁省的发展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8.
东正教经书的翻译和刊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1715年首届传教士团来华到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签订为第一时期。俄国传教士团并不重视东正教经籍的翻译,只有个别成员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第二时期从1858年到1900年。传教士团配合《中俄天津条约》中有关允许俄国人自由传教的规定以及《中俄北京条约》对传教士团职能的调整,着手翻译经书,为大规模传教进行准备。1900年到1917年为第三时期。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遭受重创之后,1902年俄国在中国设立主教区,传教士团利用庚子赔款大力发展东正教势力,经书翻译和刊印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9.
谈到东正教,就离不开俄罗斯民族。中国的东正教主要随俄罗斯人的入境而传入,最早在清康熙年间。鸦片战争后,因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东正教传播速度加快。除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内地城市外,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随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发展,沿铁路线传播。二是俄国农民越过两国的界河,把东正教带入中国。第三个途径与三个少数文化群体有关,这三个群体早年均生活在俄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东正教。他们移居中国后,把东正教也随之带人,分别是蒙古族之布里亚特部、鄂温克族之通古斯部和雅库特…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后,东正教遭到苏维埃政府的压制。随后在三年的俄国国内战争中,大批保皇派东正教人士随落败的白军逃离海外,并于1920年正式成立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最高管理局,由此开始了俄罗斯东正教境内外教会长达八十余年的分裂。而后由于出现了对教会管理权与教区自治等问题的分歧,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内部出现分裂,最终形成以塞尔维亚卡尔洛瓦茨为中心的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以巴黎为中心但隶属于君士坦丁堡牧首区的西欧主教区和以纽约为中心的北美高级主教区。在苏联时期,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得以相对自由地保护和传播东正教传统文化,并且成为俄罗斯移民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一般认为,苏联解体后,在俄国,宗教取代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俄国著名哲学家谢苗诺夫通过纪念俄国科学院院士米特罗欣,对这一观点提出挑战。他详细地分析了自近代以来,随着科学作用的增长,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被边缘化,以及如何面向现实作一系列变革(它既退却,也进攻;既与科学冲突,也与科学合作)的过程。作者指出,自1985年开始的“改革”至今,俄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而当局企图通过“宗教复兴”的途径加以摆脱,致使危机更加深刻。当今俄国社会宗教派系林立,斗争激烈,东正教内部出现了“真正的东正教教会”运动,整个社会精神价值十分混乱。作者坚定地认为,宗教的世界观绝不能替代科学的世界观,并坚信,人类的未来,科学的、理性的人生观一定会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漫谈保教权     
我国对外关系史,特别是近代史都要涉及到有关宗教方面的问题。从中俄关系史上看,早在1685年已有俄国东正教教士,在北京城的东北角,将一座旧房子改建为一间小小的尼古拉教堂,但这只是属于外侨个人活动。1692年伊兹勃兰特·伊台斯(Ysbrants Ides)俄国使团来华时,沙皇彼得大帝给伊台斯的指令中,有一条是:“要求清廷允许在中国境内拨地建筑教堂”。康熙不予理睬,使团失败而归,沙皇的这一愿望也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1988年是苏联宗教历史上具有权真特殊意义的一年。一千年前,东正教传入了当时还只有一个个独立的小公国、尚属蛮荒蒙昧没有开化的俄国地区,当它带来了宗教信仰的同时,也带采了文化、文明、语塞和文字,随着乐正教的友属壮大,俄罗斯民族也成长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东正教导俄罗斯民族就象是一对孪生兄弟,相随着一前一后地采到了这个世界。举世瞩目的东正教千年大庆的盛典,自然格外的隆重,而更具奇特殊意义的是,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这一年的4月在克里姆林宫里接见了俄罗斯东正教的王要领导人。十月革命的…  相似文献   

14.
正现在被称为俄罗斯的这个国家,有过许多名字:沙俄帝国、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当下的俄罗斯联邦。尽管人口以东正教徒为主,但俄国一直与伊斯兰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伊斯兰研究在俄国和苏联的学术中,以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在普遍而言的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一开始,俄国就受到了伊斯兰的影响。古代俄国(或者说,用它当时的名字来说,罗斯)的最重要的邻国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96年5月7日上午9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曼诺夫·亚历山大博士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作了题为“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关系”的学术报告。 他首先介绍了历史上东正教的几次改革,指出俄罗斯文化是一元文化,即东正教文化,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哪里有俄罗斯人,哪里就有东正教。目前俄罗斯即将举行大选,各派政治势力都在积极拉拢东正教会。东正教会对此感到非常为难,一方面教会不是在天空中生活,要与国家协调一致;一方面又不想成为政治家们利用的工具。在斯大林时代,东正教神甫们曾被剥夺公民权,成为社会边缘人,而现在俄国政界却把东正教会置于社会中心,各派都想利用它。鉴于上述情况,东正教会规定:限制教会神职人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个人可以参政、演讲,但不能代表教会。  相似文献   

16.
在早期中俄关系史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扮演了文化使者和外交机构双重角色.自1820年起,俄国定期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团随团医生.这些医生除具有传教士团成员所共有的特性外,由于本身的职业特点,在随传教士团驻北京期间的活动又各有千秋.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随团医生及他们来华的原因、在华主要活动,进而由点及面,透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在中俄关系史上所起的特殊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在被称为俄罗斯的这个国家,有过许多名字:沙俄帝国、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当下的俄罗斯联邦。尽管人口以东正教徒为主,但俄国一直与伊斯兰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伊斯兰研究在俄国和苏联的学术中,以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在普遍而言的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俄国教会在继承拜占庭东正教传统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解释,"火窑礼仪"中的"迦勒底人"形象即是本土化的产物之一。"迦勒底人"的形象体现了罪人必遭惩罚的末世论观念,也暗示着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对抗,其中又包括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两种地方传统的不同阐释。随着沙皇宫廷与普通民众加入了"迦勒底人"意义的解释过程,该形象逐渐走向民俗化、娱乐化。对这一形象的阐释空间成为神圣与世俗的竞争场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者的东正教新作一经问世,便自然会引起俄罗斯读者的兴趣,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当代中国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199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著名宗教学家乐峰的《东正教史》一书作为中国当代学术界系统研究东正教的首次尝试,成为俄罗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乐教授是中国东正教研究领域的权威性专家,他为人谦逊,对自己的事业十分执着,他的名字为研究俄国传教士团在中国的俄罗斯同行们所熟知。50年代初,乐峰教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尔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70年代末,他开始了自己的东正教研究生涯。8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006年7月3日至5日,由俄罗斯跨宗教联合会与独联体跨宗教联合会举办,俄罗斯东正教会具体承办的“世界宗教领袖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应俄东正教会牧首阿列克西二世的邀请,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陈广元会长为团长,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为顾问的中国宗教代表团一行7人出席了大会。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消除贫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多极化发展,促进建立更合理的世界秩序,促进世界传统宗教间的和解与对话及增进不同文明间对话与相互理解。俄国家领导人对这次大会给予了高度重视,普京总统与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出席大会的开幕式并致辞,强调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