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三阶教文献以及其他资料的分析,可明确三阶教非常重视《十轮经》和地藏菩萨,但从整个三阶教体系看,《十轮经》仅是三阶教所引诸多佛教经律论当中的一部,在所有表达地藏菩萨重要性的表述中地藏菩萨都与其他佛菩萨并列,因此说三阶教专奉《十轮经》、专崇地藏菩萨其实是夸大了《十轮经》、地藏菩萨在三阶教体系中的地位。"正合礼忏地藏菩萨"应是指地藏菩萨适合第三阶末法众生礼忏,而不是说礼忏地藏菩萨是三阶教的礼忏法,其背后实质上反映的是三阶教与净土教的论争。三阶教与净土教围绕地藏菩萨或阿弥陀佛展开的争论主要表现在普修与别行、对根起行以及谁的功德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法藏敦煌文献P.2550号卷子主要讲述的是有关三阶教某禅师行状始末的内容,其中对三阶教遭受佛教内部非难及三阶教内部党争问题均有所反映.依据法藏P.2550号透漏的信息,本文对三阶教所遭受的具体教义方面的非难做了分析.同时法藏P.2550号也为这种非难的存在提供了实例.依据法藏P.2550号对三阶教内部党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了僧邕派与裴玄证派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法门惠恭大德之碑》于校订录文的基础上做了初步考释,认为此碑为惠恭禅师自树以“昭其未悟”,弘法利生。惠恭为唐初三阶教的重要僧人,于法门寺建立了三阶禅院,并被唐高宗敕封为“检校佛塔大德”。在佛学思想方面,惠恭除了承袭信行的学说之外,重禅法、重经教为其特色,显示了唐初三阶教向传统佛学回归的倾向。从惠恭的活动看,唐初朝廷似未特别压制三阶教,而是持听之任之态度的,三阶教后来的衰亡主因在于其教义本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地藏经》的第三点是教“孝”。隋唐时有信行禅师,创立过三阶教。所谓时、地、机,他按时间、地点、人这三个不同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应该用这三个阶段的方法来弘扬佛法,于是就创立了三阶教。后来这个三阶教在唐朝的时候被皇帝禁止了。现在在敦煌就发现有三阶教的...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期,信行创立的三阶教,是佛教诸宗中唯一被判为"异端"的教派,而且存在时间极为短暂,故人们对它知之甚少。本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矢吹庆辉(1879─1939)在敦煌文书中发现许多三阶教经籍残卷,后又在日本发现有关它的部分资料,并撰成《三阶教研究》一书。此后又有其他研究著作出版。本文利用相关资料,对创教人信行和三阶教典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在张总研究员的著作中,有两部书是成体系并对当前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的,一部是《地藏信仰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另一部是《中国三阶教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可以说,当前的佛教学者无论研究地藏信仰或三阶教,张总的这两部著作可以说是"绕不过"的成果,一定要借鉴或参考。笔者发现,张总不惮劳苦地持续对某个领域钻研下去,其《中国三阶教史》从写作到出版,用了"超出原计划的三年  相似文献   

7.
"菩萨二十四戒"有多种说法,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大方等陀罗尼经》、敦煌本《菩萨二十四戒》残本都涉及"菩萨二十四戒"。虽然同属大乘戒律,但三部经之间的关系却存在诸多疑问,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套用《大方等陀罗尼经》的首尾部分内容和语言模式,添加了内容不同的二十四条戒文,编撰的痕迹非常明显,应属伪托之作。而敦煌本《菩萨二十四戒》残本仅存独特的六戒内容,与《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从其内容分析亦出自中国人之手。敦煌发现的这两部大乘戒经反映了隋唐时期大乘戒律在敦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流传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董家亮 《佛学研究》2004,(1):126-133
后代学者大多根据三阶教被禁断时期的一些批判文章,或者敦煌遗经中的有关三阶教的残卷进行研究,因此对三阶教不能作出全面认识,出现不少误解。本文依据陕西金川石窟刻经对三阶教重新作了认识,认为“以时言教”是信行的末法观。信行提出了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思想并存的思想,强调要离恶的主张,其思想的特点是“修善离恶”或“敬法离恶”。  相似文献   

9.
《道藏》七部分类法的源流,是道教史研究中一个悬疑已久的问题。几年前,我与李养正先生曾合作小考《玉纬七部经书目》的作者,当时推测《玉纬》的作者是南梁道士孟智周,孟智周之学有所家宗于孟景翼。孟景翼首创七部分类法,但不是《玉纬》的作者。又根据唐初青溪道士孟安排《道教义枢》中论述“三洞义”、“七部义”常据引《玉纬》、《玉纬经》及“孟法师云”,而引述《玉纬》又常谓“《玉纬》引《正一经》”云云,推测《玉纬》的七部法乃据《正一经》,《正一经》的纂集者则是曾造作《正一论》的孟景翼。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些看法。但由于考论《玉纬七部经书目》作者时,忽略了所依据的主要资料《道教义论》别有其资料来源,所以有些问题未能澄清。今按,《道教义枢》是《玄门大义》的  相似文献   

10.
胡东辉 《法音》2023,(9):40-45
<正>石窟是古印度佛教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多为僧侣修行场所。中国的石窟起初是沿用印度石窟的形制建造的,后逐渐成为承载僧侣修行和信徒信仰的一种佛教艺术形式。在佛教教义中,用音乐的形式做供养,是可以积累功德福报的,如在《分别善恶报应经》中载:若复有人以妙音乐供养佛塔,获于十种胜妙功德。何等为十?一身相端严,二见者欢喜,三音声微妙,四言辞和顺,五肢体适悦,  相似文献   

11.
金申 《佛教文化》1995,(4):27-28
佛像是古代信奉佛教的人们供养及作功德的法物,除了自己供奉外,还应施舍钱财、建寺塔、作佛像。因此,佛经中还有《造立形像福报经》,在《造像量度经》中还专有《造像福》一章,论及造作佛像的功德。  相似文献   

12.
正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汉代以来,不同的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在这里相遇相融,造就了璀璨夺目的敦煌文化。本文以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为例,透过色彩斑斓的佛教壁画,以窥那个遥远时代佛教中国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盛景。一敦煌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时敦煌曹氏归义军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营造的功德窟。此窟又称"文殊堂",主要是为供奉文殊菩萨而修。洞窟  相似文献   

13.
道教经典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赤松子中诫经》(以下简称《中诫经》)便是其中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中诫经》以黄帝和赤松子对话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大道的至简至易,告诫人们要积德行善.《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中诫经》反复宣扬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劝诫人们要多行善事、积累功德.  相似文献   

14.
《药师经》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亦称《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经》等,是佛教净土宗的重要经典之一。药师如来法门依《药师经》建立,是深契时机、消灾免难,求获人天福报的无上法门。历史上翻译成汉的《药师经》共有5种,但其中南北朝慧简法师所译的《药师琉璃光经》早已失传,仅在古大藏经目录中载有篇名。因此,实际传下来的《药师经》汉译本只有4种,即:1、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的《佛说灌顶拔除罪过生死得度经》。此经没有单行本,附载《佛说灌顶大神咒经》中。  相似文献   

15.
大乘佛教经典中有一类专讲佛释迹牟尼“前世”功德的经书,其数量很大,收载于各种版本大藏经中的有几十种,如《长寿王经》、《金色王经》、《佛说妙色正因缘经》、《佛说月光菩萨经》、《佛说师子素驮罢工断肉经》、《太子慕魄经》、《银色女经})、《九色鹿经》、《佛说膀子经》及《六度集经》等。这类经书通过不同的故事,借褒扬佛“前世”的功德,阐述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基本思想,以此规劝信众修持大乘菩萨行,广行善事,多积功德,以慈悲喜舍之心,度一切众生。这些经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书中没有如同《般若》、《华严》、《法…  相似文献   

16.
在佛教典籍中,比较起来,《法句经》并不是很有名,然而它却是一部值得向广大佛学爱好者推荐的重要的佛教经典。大家知道,佛祖释达牟尼生前,他的关于佛教的学说并没有形诸于文字,而是由弟子口口相传。释地涅梁后,弟子们通过集会的方法,“结集”他仿学说,形成以经、律、论“三藏”为主要内容的最初的佛教典籍,其中的“经”藏系指现在的四部《阿含经》。《阿含经》是释迹所创佛教学说及其生前经历的最原始的记录,是探寻佛教原始教义的基本依据。而《法句经》便是与《阿含经》有着直接关系的~部经典,它是哪可含经》及早期律藏典籍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制度拾零默然摘编中国僧制向两个方面的演化印顺法师在《泛论中国佛教制度》(收入《妙云集》下编之八)指出,佛教在人间的流布,分为“法”(经)和“毗尼”(律)两大类,只有这二者的均衡发展,才能成为完整与健全的佛教。佛教在中国,可说教义(法)有着可赞...  相似文献   

18.
<正>义净法师是著名的医僧,他翻译的众多佛经,如《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佛说疗痔病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等,以及著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述了很多佛教医学的内容,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医学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是一部成书于唐代、主述祖先救度的道经。该经主张于"八解日"设净供祭祖,以令先亡超脱幽境。其救度方式融合了早期道教食祭鬼神和佛教功德说,主要以功德之力超度先亡。经中"净供"之说,借鉴了《金刚经》"无相施"的概念,提出行者需于精思静定中以清净之心设"不住相供献",方可建无量功德。此说法实为佛、道二教心性论混合的产物,对修斋道士的心性修为有较高要求。经中"仙公祭鬼"的故事,应即宋元道教"葛仙公创祭炼法"之说的原型。  相似文献   

20.
《无上秘要》是北周建德六年(577)平齐后武帝宇文邕主编、由通道观学士参与编撰的一部道教类书。原共一百卷,有二百九十二品。明道藏存六十七卷,毎卷下有品名,然品名与敦煌目有异,且不全;存卷中又有缺品。本文利用敦煌本目录与明道藏本目录对校,以见其原来的结构;并将之与教外的类书以及现在尚保存完整的北宋道教类书《云笈七籤》作了比较,指出《无上秘要》与《云笈七籤》的同异,还有儒、道两种类书体现出的两种不同的观念体系。又通过对《无上秘要》的结构的具体分析,揭示其编纂思想及整合后的南北朝道教的教义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