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在结构空间处理上蕴含着多样统一的美学理念:章法平齐庄重,笔画布白均匀;在字形体态和笔画勾斫中熟练运用了黄金分割法则,韵律自然;笔画与笔画的关系处理上批亢捣虚,险峻挺拔;在字势的运动变化和角度变化上运用了焦点透视理论,增强了字体空间变化和视觉冲击力。文章以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感悟,以期从结构空间的角度浅析《九成宫醴泉铭》的审美涵义。  相似文献   

2.
《九成宫醴泉铭》为唐代碑刻。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丹。书法特点是用笔方正,笔力刚劲,笔法刚劲婉润,而兼有隶意,点画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得当。此碑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对欧体书法用笔以及点画的特点分析可见,欧阳询的书法风格质朴研美,体现着刚柔相济的"中庸之道",历来为学书者所推崇,对以后的书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石堂山碑林位于河南省内乡县昨蛐乡大窑店西约1.5公里处的普济宫遗址上,现存元明清碑刻14通,碑文内容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晋代著名道人麻衣子的修真经历和普济宫的历史沿革,是研究豫西南道教历史发展的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其中幸存的主要碑刻有:元《普济宫重建麻衣子词碑铭》、《麻衣子道场重建十方普济宫碑》、《成吉思汗手诏碑》、《紫清白真人无极图碑》、明《李荫诗词碑》等。《普济官重建麻农子祠碑铭》由元朝右司员外郎勃术鲁撰文并于大德十年(1306)年丙午重建。碑文记述了麻衣子的修真经…  相似文献   

4.
欧阳询的书学思想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欧阳询的《八诀》、《三十六法》、《传授诀》以及《用笔论》等著名书论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的书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法”、“势”、“趣”、“中和”等方面。欧阳询这方面的独特见解,成为了后人研究书法理论的重要文献资料和领悟书法艺术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5.
道教书名。或称《甘泉仙源录》,简称《仙源录》。内容多集自当时名家所撰的全真道碑记拓本。全书10卷,收入《正统道藏》。因自序称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1159)夏,在甘河镇遇真仙,“饮之神水,付以真诀”,弃家修道,故名。该书首录元世祖至元六年(1268)褒赠全真道北五祖、北七真的诏书。正文前8卷为全真道祖师爱弟子和再传弟子六十余人的道行碑文,后2卷为全真道的宫  相似文献   

6.
真大道教史料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垣先生之《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与金元北方道教之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陈智超先生于80年代有两文论真大道教史实,光绍乃祖,创获甚多。笔者最近在阅读方志时又偶拾若干零碎材料,奈何于金元史料绝少涉猎,不能望二位先生之项背,借《中国道教》公诸同人,望有益于道门内外之研究。真大道五祖郦希诚为宗门中兴人物。其事迹可见《道家金石略》收录的1278年《洛京缑山改建先天宫记》和1291年房山《重修隆阳宫碑》。袁国藩先生由清末《畿辅通志》发现延庆州《重修天居观碑》,仅有少许文字。我从天一阁藏嘉靖《隆庆州志》中发现碑文,题为《天成观碑…  相似文献   

7.
正今史书多未记北京延庆地区的元代史实,幸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的《隆庆志》完整收录了元代《天成观碑》碑文,碑文中记述了真大道教史迹及多处古地名,这对于研究真大道教发展演变及北京元代历史地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只对碑文中与真大道教有关的部分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6,(7)
正元《至顺镇江志》卷九《僧寺·大兴国寺》抄录了《大兴国寺记》。大兴国寺为元代镇江之也里可温教堂,"记"即此教与寺的介绍。据学者研究,也里可温乃蒙元时代之景教。"记"的原文刻在一块石碑上,据说石碑已没入长江,马相伯先生曾亲见石碑拓片(见陈垣《元也里可温教考》)。碑文录入《至顺镇江志》,可能不是原碑的全部,但大致内容与观点应无差别。"记"开篇即说明寺与碑文  相似文献   

9.
《来复铭》是目前所知最早由宗教学者所撰写的汉文伊斯兰教碑文,自碑文披露以来颇受学界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对其内容从伊儒会通的角度给予新的解读,认为《来复铭》主旨在于运用儒学话语论述苏非哲学的"来复"理论,堪称"伊儒会通"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西安至宝鸡公路一百六十公里处,有一条磻溪河。河畔原来有一座磻溪宫,系当年邱长春修道之处。几经沧桑,原宫已不复存,还剩下一些文物古迹。石经幢。建于元代,高约四米,直径约一米,呈六角形。上部刻有神龛,下部刻老子《道德经》全文。长春真人丘公内传碑。建于元代,碑高约四米,宽约一米五。碑文系道教全真派第五代宗师邱长春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1.
从隋代僧人智果的《心成颂》开始,书家便注重对结字规律的研究和总结。唐代书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更加全面的成就。如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根据字形特点,将结字法进行了分析并且归类,如避就、穿插、向背、增减、朝揖、救应、应接等,使各类字的写法都有章可循。唐代的楷书能够成为书学历史上的高峰,与唐代人对字法的重视和书家的辛勤研究密不可分。唐人的行草也无不以楷法为依托,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2.
宫的分别字与《周易》爻辞新解任俊华马王堆帛书《周易》中出现了四个“”字。这四个字,帛书整理小组尚未能确定为某字,而是按原字形隶定的。 ̄①后来各种研究帛书《周易》的著作按照字在通行本《周易》中多半写为躬字,把作为躬来解释。 ̄②笔者认为,是宫的上古分别字...  相似文献   

13.
石刻《坐忘论》原刻于河南王屋山最高处天坛,后拓至中岩台紫微宫。曾慥《道枢》所收录版本应得自于江西庐山太平兴国宫道士刘虚谷。石刻《坐忘论》多处与吴筠《神仙可学论》文句相同,主旨思想也契合,但篇章有拼凑的嫌疑,或为吴筠后辈弟子所撰。石刻《坐忘论》为研究《云笈七籤》本《坐忘论》提供了线索,丰富了道教"坐忘"理论内涵,有助于深化唐代道教炼养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唐朝书法家欧阳询不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楷书具有划时代意义。欧阳询楷书平正险绝,被称为"欧体",当世人称其楷书为唐人第一,也显示出其在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欧阳询书法饱含着南北书法精华,对后世楷书发展影响巨大,不仅继承了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书法笔意与气息,而且也有六朝与魏碑笔法结构形式的表现。欧阳询不仅继承了魏晋秀骨清相的审美遗风,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尚法与尚意在欧阳询书法作品及书论中,形成了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神清宫记》碑,现存昆嵛山神清宫遗址内,碑高250厘米,宽105厘米,厚14厘米。碑石青绿,质地细密,扣之铮铮然发铜器声,当地人称之为“铜碑”。该碑碑文多泐,难以卒读,历代文献失载,今人或以为清牟平学政王庆霖之《重修烟霞洞三清宫记》(见曲言训《烟霞洞·全真教·七真人》,载《牟平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1999年5月,为了完成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笔者与唐忠成君进昆嵛山拓制古碑拓片,历时一月余,先后选拓昆嵛山内历代碑刻数十通,“铜碑”亦在其中。后在室内整理拓片资料时,发现该碑篆额为《□□神清宫记》,碑文正楷,共24行,行5…  相似文献   

16.
正历代文人素有重视金石资料的传统。碑文石刻中不仅保留了许多书面文献中没有记录的信息,还储存了与个体存在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因此,对于碑文石刻的研究为历代学者打开了还原历史事实的时间隧道。据1936年政府统计,北京西顶娘娘庙内"有石碑38座"~1,而现存完整石碑5座,其余均已遗失或损坏。在《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以下简  相似文献   

17.
初唐时期,书法大家褚遂良的楷书艺术大放异彩。初唐时期书法崇尚法度,褚遂良师承欧阳询,从欧体中收益颇多,他结合欧阳询书体和虞世南书体,使之得以升华。在全面剖析欧体和虞体的结体规律与用笔方法之后,他加以创新,开启了人们对于美的一种全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正>江西西山万寿宫历经变迁,晋代有许逊祠,南朝改祠为游仙观,唐改观名为游帷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游帷观为玉隆观,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改观为玉隆万寿宫(景德观亦改名"延真万寿宫"),以后许真君信仰的宗主地位,沿传不息。从《逍遥山万寿宫通志》视江西玉隆万寿宫为宗主,其地位可见一斑。本文利用清金桂馨纂《逍遥山  相似文献   

19.
北灵观为明清时期永登地区道教官观之一,主祀真武大帝.现存万历年间碑刻《新建北灵观碑记》记述了该观兴建史实.文章在考释此碑文的基础上,探讨明代真武信仰在永登地区的播布.  相似文献   

20.
分析病历书写的重要性以及病历书写与医疗纠纷的关系,通过对我院2007年3月-2007年9月份归档病历检查886份和平时抽查科室运行病历进行持续质量评审,对医疗文书书写质量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强化医疗文书的规范性和法律性,使医疗文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使归档病历甲级率达到95%以上,逐步消除乙级病历,杜绝丙级病历,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并且提高了各级医师医疗水平,促进了临床医疗质量的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出现,避免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病人就医的满意度,使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为病人的诊疗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