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旋 《美与时代》2014,(10):82-82
从素描是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基础出发,论证现代水墨人物发展的过程中,素描起到的作用,素描对徐悲鸿与蒋兆和水墨人物艺术成就的作用。80年代中期对素描作为中国画的基础质疑与争论以及对素描的探索与改革。素描如何才能更好的与现代水墨人物画、中国传统艺术的融合,使素描在现代水墨人物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著名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陈钰铭的名字已经广为业界所知,他那富有张力的水墨画面和朴素亲切的形象塑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陈钰铭的水墨人物作品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他是中国人物画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画家和先锋领军人物,研究他的水墨人物画对探讨当下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悲鸿和蒋兆和借鉴西画写实之长,并融合了本民族的造型规律,创造了表现现代人物的写实技巧,他们所创立的绘画体系被评论家称为"徐蒋体系"。"徐蒋体系"对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影响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更为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分析"徐蒋体系"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核,探讨"徐蒋体系"的困境,以促进中国人物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吴山明的名字早已广为业界所知,他那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风和朴素亲切的形象塑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他的宿墨人物画作品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和审美追求,是中国人物画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画家和新浙派的先锋领军人物,研究他的水墨人物画对探讨当下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辉 《美与时代》2023,(9):72-74
从近现代开始,中国画家们前赴后继地展开了中西融合艺术的探索,林风眠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林风眠一直探索中西融合之路,试图从自己的画面里找到理性、感性的平衡与安定。他在吸收西方绘画色彩知识后,将水墨和色彩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色墨结合的彩墨画,同时增加光影层次,依然保持了画面在二维空间中所表现出来的平面性,而不是立体性,使作品既有西方审美又兼具东方韵味。正如潘天寿所说,林风眠水墨“既清秀又浑厚”。这正是其中西融合与探索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代蒙古族女性·系列》人物造型采用意象方法,延续写实的方式,画面人物都以端庄的表情呈现,整个画面也尽力营造简洁、轻松的生活环境与方式。通过对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分析、总结,分析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特征,并以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在自身创作中的运用与反思,从多方面对绘画表现形式进行探索,提出发展创新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造型、笔墨、构图色彩。  相似文献   

7.
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主要特质,其表现手法为写意,既不是单纯模仿客观来追求"形似",也不是纯粹主观臆造。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是处于一种"似与不似"间的艺术状态,而这种"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念体现在中国画的每个门类里,其中就包括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发展到现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种意象造型观念,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观念传入中国并融入水墨人物画造型之中,使得现当代的水墨人物在追求"形似"的方面产生了巨大改变,但同时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又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和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规律,即"似与不似"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脉络,探究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主要分两个部分来分析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研究:第一部分叙述了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的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风格类型。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纵观历史任何外来文化的冲击的同时,都会给本土文化带来新鲜血液。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我们要立足中国当下人物画创作的实情和所面临的问题,以跨中西方美术史和综合当今研究美术史的新办法,如图像视觉方式和社会史学的办法来重新阐释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和重新定义陈洪绶的价值,以及他可能对当今中国人物画创作所产生的启发意义。陈洪绶的人物画形态夸张变形,在中国人物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这种夸张变形的特点与西方的表现主义精神不谋而合。表现主义曾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发展。那么我们能否从陈洪绶身上汲取营养,以此改写中国人物画史呢?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成不变都是不可取的,对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新是目前符合其发展趋势的一大重要举措。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属于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将传统的中国画作为发展媒介,题材多以人物为构象。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是传统人物画的升级,但是通过了解过现代水墨人物画与写实素描的融合以及写实素描影响下的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发现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语言的丰富与改变是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牛璐 《美与时代》2023,(3):66-68
明末画家陈洪绶的人物画以“高古奇骇”著称,在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人物画风格独树一帜。他参与绘制的木版画《水浒叶子》以《水浒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为蓝本,在与刻工的合作下塑造出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后世研究陈氏人物画艺术特征的典型作品。从人物造型特点、平面装饰意趣、线条笔墨、文人画因素、形神观五个方面分析论述了陈洪绶人物画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黄胄先生是20世纪中国人物画大家,其人物画一改清末民初人物画程式化的惯例,在题材、技法、笔墨上进行创新,对中国人物画的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画家黄胄终其一生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的源泉和创作的灵感,将生活中的感受和对民族的情意倾注于笔端,创作了许多气势恢弘、酣畅淋漓、反映时代新气象的人物画巨制。黄胄的水墨人物画作品,笔随意使,墨由情生。具体表现为:在用笔上,意到笔随,意在笔先;在用墨上,水墨与重彩相结合,墨色变化丰富,赋彩雅致,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画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画有着自己的独特之美,其唐之前的色彩之美,让人感叹古人对于色彩的造诣;自唐之后,以宋为开端,水墨人物画成为文人墨客的钟爱。在水墨之间,在人物背后,色彩的运用始终贯穿着中国画以及人物画的发展。今天,在西方绘画作品对于色彩运用的影响下,对于色彩的突破正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毕加索是立体主义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后来的许多画家流派均受到了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在立体主义绘画中,毕加索勇于打破西方古典绘画法则的束缚,以不同寻常的视点和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林风眠是"中西融合"的代名词,他终生致力于将中西绘画传统进行吸收、融合与再创造,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绘画艺术的风格。他的人物画作品在我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充分融入了西方立体主义的构成方式,可谓融汇中西,贯通古今。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传统绘画纳入学院美术教育后,开启了中国传统绘画科学造型的大门。水墨人物写生与传统中国画临习、人物素描等相关课程共同构成了水墨人物画专业的基础教学科目。创建当代中国画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是不断继承、创新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水墨人物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受益于科学造型的滋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当代水墨人物画如何将其积淀着中国  相似文献   

16.
素描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素描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写意人物画还是工笔人物画,中国人物画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竭尽所能学好素描,才能为以后中国人物画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水平。同时,既要吸收西方素描大师的营养,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物画的文化艺术传统,努力创新,走进生活,促进素描和中国人物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部分画家在以中国古代人物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时,力求人物形象的科学性,很少考虑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身份及其生活状况,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基本无法让观众信服,因为在中国,任何一个历史名人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大体轮廓。在创作王侯将相、下里巴人、贩夫走卒、贞女烈妇等这些形象时都应该"披图可鉴"。然而一些艺术创作者在创作古代人物作品时,把西方的造型手段作为唯一信条,而忽略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造型方法,导致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缺失。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人物的样子我们可以遐想可以追思,但绝不会确认他就是这样子而且必定是这样子,甚至我们并不会在意他是何种模样,而是去体味画中人物的气韵风度甚或得失。马远的《华佗像》就是这样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美与时代》杂志(以下简称美):记得你原来一直画人物,我们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和《东方艺术》杂志上都看到过你作品的介绍,这次看到的是一批山水。请你谈一下是什么时候开始画山水的,画山水和画人物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毕继民(以下简称毕):参加展览、举办个展、学校交流、媒体介绍,圈内圈外见到的都是我的人物画作品,二十几年的人物画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大致有三个方面的体会。一是画水墨人物很过瘾,其中也暗含着个体生命的真切和对整个社会形态的深度思考。艺术行为在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思维条理中得到自挖,绘画语言方式与民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开始探索精神之旅,对艺术的审美追求从单一格式化迈向多元化。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审美的需求,开始在工笔画中融入西方油画元素、日本绘画表现语言以及其他美学元素,再通过缤纷多彩的色彩表现出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意境也相应发生了调整,要求当代艺术家具有开放性思维,以不同的审美体验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而创作出更富有内涵和多样性语言元素的工笔人物作品。文章主要阐释了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的发展历史和表现技法,并概况了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对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运卓旸作品     
<正>作品创作想法:断裂、重组、融合。拼贴以它独特的魅力在时代的长河中被各大流派不断传承和创新。无论是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还是超现实主义,都有拼贴作品的出现。世界大融合的今天东方水墨邂逅西方拼贴艺术,结合字体版式设计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