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途闲话     
去年,主编让我为《人生旅途》栏目撰稿,我答应了,并考虑了一个题目“慢慢人生路。”这样就写了六期《漫漫人生路》。这期间我一直为这个题目感到不安。因为“漫漫人生路”与栏目名称“人生旅途’”差别不大,每一篇的内容都要在具体细目中反映出来,完全不必在“人生旅途”栏目的标题下再加一个多余的“漫漫人生路。”今年我一定要改掉它。听君冈先生说他常收到读者来信,提出一些人生道路中的问题与想法,苦于琐事烦忙无法回复,为此常常内疚。我翻看了几封来信,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对他说:“我在‘人生旅途’栏目中代你回答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的《中山出游图》是元代画家龚开的代表作品,此画是研究钟馗画发展脉络及认识作者的一幅不可或缺的作品。从该作品的创作母题入手,结合此画的创作背景、画卷题诗跋语以及龚氏生平传记,分析其托名于道教题材所传达出的钟馗出游以外的特殊用意以及龚开的审美意识,为元代初期遗民画家的研究提供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3.
雅克·路易·大卫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他为了理想奋斗,为了理想委身政治,又为了理想放弃政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停地变换着路线,直到他找到最后理想的归宿。《马拉之死》是他投身政治时的作品,题材高尚,形式古典,画家的表现能力和对美对崇高的体现达到完美。然而,艺术在政治面前,却毫无招架之力,当政治风云不断变换时,艺术家也因为其立场而备受煎熬。文章旨在通过对《马拉之死》创作时,画家所面临的社会背景以及画家本人的历程等方面的分析,以寻找画家的创作动机和想要借此表达的个人立场(或政治目的)。之后结合画家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和社会活动,分析画家创作《马拉之死》时的心理活动,完成对画家在时代背景下所扮演角色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友好往来     
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参观北京白云观一九八七年七月十四日,正在我国进行访问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科尔参观了北京白云观。下午四时半,科尔总理乘车抵达白云观,受到监院黄信阳等的热烈欢迎。科尔总理说:“我很早就想来白云观,这次终于来了。”并对科尔夫人未能一同前来参访表示歉意。科尔还说:“道教在德同人民中很受喜爱。”科尔总理在黄信阳的陪同下参观了主要殿堂,询问了本观道教徒的人数以及有关信仰方面的一些问题,在四御殿内还按照道教徒的礼节拈了  相似文献   

5.
杨志成(ED YOUNG),华裔画家,他以现代绘画技巧,结合西方建筑美学对空间的架构观点,将中国绘画写意而非写实的意境成功带出,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著作颇丰,曾三度获得美国绘本最高荣誉凯迪克奖。文章通过对杨志成的代表作《七只瞎老鼠》《饥饿山的猫》《我只想要一只小狗/我只想要一个小男孩》等儿童绘本中的多元艺术创作手法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指出其对传播中华故事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儿童绘本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史悠久,其中仕女服饰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服装样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论是现存最早的帛画《龙凤仕女图》,还是卷轴仕女画,如东晋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创作的《洛神赋图》,或是唐代画家周昉描绘晚唐时期宫中妇女生活场景的《簪花仕女图》,都反映了仕女所处各个时代的政治背景、经济发展以及民族风俗,也体现了仕女画作为古代人物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文章依次分析历史上各个朝代现存的仕女画,并且结合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来探究仕女服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吕伟涛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6-87
《煮茶图》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王蒙唯一存世的茶主题绘画。作为王蒙晚年由沉郁隐晦转变为开阔雄浑的代表作,《煮茶图》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表达了王蒙与好友陈汝言共同的归隐志趣。王蒙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煮茶图》是他存世的唯一茶主题绘画。  相似文献   

8.
《煮茶图》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王蒙唯一存世的茶主题绘画。作为王蒙晚年由沉郁隐晦转变为开阔雄浑的代表作,《煮茶图》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表达了王蒙与好友陈汝言共同的归隐志趣。王蒙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煮茶图》是他存世的唯一茶主题绘画。  相似文献   

9.
《采薇图》是宋代历史上闻名的爱国画家李唐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采薇图》不仅仅展现出了首阳山上伯夷、叔齐兄弟的忠臣气节,也体现出了画家浓厚的爱国情怀。从《采薇图》这幅著名的山水人物画进行分析,通过结合作者的绘画风格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展现出李唐在画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1903年,英国数学家科尔在一次数学年会上通过自己的论证,成功地破解了一道数学难题,就是2的67次方减1到底是不是人们猜想的质数,科尔的成功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当时,有人问科尔:您论证这个课题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说: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星期天,每个人都有,许多人并不珍惜它,但同样的星期天在科尔的眼里却无比珍贵,他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从而使自己成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王嘉澍 《美与时代》2003,(12):49-50
唐代画家张璪的作品虽已失传,但其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个字深受后世画家的推崇。五代荆浩之《论画六要》、北宋郭熙《林泉高致集》更加丰富了这一创作理论。至今,这一传统的绘画思想仍是画家们观察和表现自然的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丢勒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他的画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理想和北方哥特式的技法结合起来。他的代表作有木刻组画《启示录》、铜版画《骑士、无神、魔鬼》、油画《四圣徒》。《四圣徒》画出了马太、马可、约翰和保罗,以不同的方法表现出他们的信仰,也表现出丢  相似文献   

13.
克利姆特是一位具有高度情感的画家,无论是《吻》,还是《哲学》、《医学》、《法学》三幅顶篷绘画,都是他内心情感、意识的表达.克利姆特的众多作品都是将写实的古典主义造型与构图和工艺美术的装饰性色彩与线条相结合,创造出怪诞与臆想的风格,将矛头直指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把人类的淫欲与疾病、疯狂与死亡结合起来表达自己对那些僵死的道德礼教的强烈厌恶之感.尽管克利姆特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但在今天,人们则尊他为20世纪维也纳最伟大的画家.  相似文献   

14.
孙位为唐僖宗时期画家,《益州名画录》把他列为“逸格”唯一一人,冠以“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的评价,但如此优秀的一位画家,画史上对他的生平记载却不详。孙位仅有一幅《高逸图》流传于世,但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却与画论记载的孙位绘画风格不符。今通过《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新唐书》等画论史料对比研究,对孙位的生平略加考证,发现一些画论中对孙位记载存疑的地方,考证出孙位并非宫廷画家,得出其绘画风格和生卒年。  相似文献   

15.
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杨贵妃上马图》是元代画家钱选笔下一幅极具历史故事性的人物画,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外出郊游时的情景。画家通过神情刻画、构图设色、线条运用等方面的处理,诠释着盛唐的人文风貌。文章将通过西方图像学方法分析这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透过这一简单场景再现特定时期内的文化景象。元代画家钱选的这幅唐朝人物画,与当时宣扬的古意论相呼应,具体如何呼应,唯有跟随钱选的笔墨一探图像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郭熙的《早春图》创作于北宋中后期,画家的表现手法在当时具有时代性意义,并对中国绘画史有深远形象。试图从图像分析角度解读《早春图》,深入剖析画家的作画风格及特点。  相似文献   

17.
《笔法记》是五代后梁山水画家荆浩所著,是中国水墨山水画自唐王维以来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荆浩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来看待山水画的发展要求,从《笔法记》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荆浩的视角和对山水画的追求目的。《笔法记》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并奠定了荆浩及《笔法记》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笔法记》是五代后梁山水画家荆浩所著,是中国水墨山水画自唐王维以来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荆浩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来看待山水画的发展要求,从《笔法记》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荆浩的视角和对山水画的追求目的。《笔法记》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并奠定了荆浩及《笔法记》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史上关于南宋画家马和之身份记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御前画院画家和工部侍郎这两点上。支持"工部侍郎"身份的学者主要依据传为南宋陈善所撰的《杭州志》的记载。但考文献史料,史上有名可考的陈善有六七人之多,撰写《杭州志》的陈善实为明代文人陈思敬,而非南宋文人。绘制《毛诗三百篇图》的画家马和之并没有从事过工部侍郎这个职位。做工部侍郎的实为元人王喜笔下与《毛诗图》作者同名的都水官马和之。  相似文献   

20.
钱松岩是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杰出的中国画家。他绘画题材独特,多为革命题材,他的作品融传统技法与现实写生于一体,是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的典范。代表作品有《红岩》、《莫愁湖》、《井冈大瀑布》、《延安颂》、《常熟田》、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五六十年代新国画的一些面貌。他的画以古拙、稳健、沉着、浑厚为突出特色。钱松岩独特画风和杰出创作才能以及诗书画全面修养对中国画创作题材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