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展览天天有,可看的却不多,我们每期为你精心收集最值得观赏参与的最新设计展,还有重点推荐!展览时间:2008年3月7日至2008年6月8日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一层专题陈列展厅咨询电话:010-59802222 2008年3月7日至6月8日,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展出。这次来华首展的100幅绘画精品,涵盖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及拉斐尔前派等众多充分代表那一时期艺术风格的作品。展览将按历史时期与作品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分为4个板块:1.学院派与古典人体2.浪漫风  相似文献   

2.
构图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艺术形式当中,其中,尤以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最为显著。构图既决定着作品内部的结构,又决定着作品与周围环境以及观众之间的关系。绘画作品同文学作品一样,都有一定的主题,也都有各自的中心。一幅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它的构图中心。构图中心是构图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这是由构图中心在绘画作品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绘画艺术禽鸟造型研究作为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意义。选取萌芽期禽鸟造型发展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分为彩陶时期禽鸟造型艺术题材的初现、秦汉时期的禽鸟造型在各种绘画方式的体现;对萌芽期各种绘画形式的作品做深入的研究,以期能给禽鸟造型演变研究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时间维度纵观毕加索的一生艺术修为,他不断从同时代艺术流派、艺术家的探讨中学习其艺术思想、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思考自我的艺术风格,这些具象表现在其早期学院式绘画教育、蓝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文章在此基础上以图像学的图像与语言、言说的自我与被视的观者等相关艺术理论对毕加索几个时期自画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及其内在语言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宗教绘画形象的传承数不胜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改变以及创作者自身对题材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等,形成对同一绘画题材的不同表达,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着重分析当代艺术家刘晓东的《吃完了再说》这一幅作品和刘晓东绘画艺术风格,将它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对比,从同一题材出发分析他们之间不同的绘画表达,并列举其他当代艺术家的例子来总结出当代画家对传统绘画题材的现代转变,从而赋予艺术品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韦云作品     
韦云 《美与时代》2023,(9):142-142
作品说明:此数字艺术系列作品重视目标对象的外在形象与内心境界,运用传统绘画语言,从艺术与技术两方面寻找新的创作途径,挖掘数字艺术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品质,发现未来新绘画艺术的多元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李可染先生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积极倡导中国山水画革新的绘画大师,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且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李可染的山水画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把光影效果运用到绘画之中,特别是逆光山水,同时以积墨、泼墨之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感而独树一帜,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格吕内瓦尔德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家,与同时代的丢勒、荷尔拜因齐名。格吕内瓦尔德擅长在绘画中赋予色彩以悲剧性的笔触,具有震撼的表现主义因素,对20世纪的表现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格吕内瓦尔德的作品以及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麦克斯菲尔德·派黎思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插画家,在当代绘画从纯艺术发展至商业艺术的过程中,他是创始者、启蒙者与催化者。文章从学习绘画的经历等方面分析了派黎思装饰性绘画观念的形成,并结合作品阐释派黎思绘画作品中重要的几个时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插画艺术的代表性和派黎思插画艺术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卢西恩·弗洛伊德是当代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他的写实主义绘画语言独树一帜,其作品在笔触、肌理、结构、空间、体积、色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形成了极具表现力的个性化写实主义艺术风格。卢西恩·弗洛伊德的写实主义绘画在传承欧洲古典写实主义绘画精神的同时,进行了写实主义绘画的突破和革新,融合了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弗洛伊德绘画对于传统写实主义绘画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推动了现代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喜增 《美与时代》2004,(10):31-33
素描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绘画造型艺术的基础,是未来的艺术创造者进行整体培养与发展的必修课程.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导向学生今后绘画艺术观念及美术教学水准.随着艺术探索不断的开拓和深化,素描教学发生着很大变化,从观念和手法的更新到题材与形式的拓展,且新意迭出.这些都与教师的辛勤培养、启迪,学生的聪慧、思索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教师教导学生既学习传统的素描绘画法则与模式,又接触新艺术风格和现代艺术理论,拓宽素描艺术的领域,使学生全方位融会贯通--基础美术教育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和情感需要,它以感性为主导,是人内在情感的体现。油画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在不断演变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派别和艺术风格。但是纵观艺术的发展史,任何时期任何派别的绘画都离不开画家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艺术创作所表现的主题的最终目标是寄托艺术家内心思想情感,思想情感的表达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文章通过对油画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等进行探究,阐述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绘画艺术史中,男性一直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很多艺术作品中,不管是画家本人,还是作品中的人物,亦或是作品背后的主导力量通常都是偏男性化的。但事实上,在西方传统绘画历史发展中,也有明显具有女性化特征的艺术风格——洛可可绘画艺术,它在男性主导的艺术史发展中闪烁着温柔而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美术史中,"海派"诸家的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扬州八怪"的影响,一变传统文人笔下的雅人高致与不食人间烟火,作品立意由出世而入世,艺术趣味由尚雅转向雅俗共赏,艺术形式由文人的孤芳自赏变为多姿多彩,表现出个性鲜明的艺术风貌和充满生机的时代气息。其中,"四任"之一的任熊,以其丰富的绘画题材和多变的艺术风格成为近代绘画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本文即从任熊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各个方面简析其艺术及影响,力求从整体上对其绘画有相对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笔触在一幅绘画作品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笔触也能体现一个艺术家绘画风格及艺术情感,不同画家作品中笔触的变化会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及感受,带给作者不同的心理映射。从梵高油画风格与油画笔触的联系,油画风格与他性格的关系,笔触在油画中的运用及艺术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的等方面来加以论述,通过了解梵高油画笔触如何在作品中的运用,为我们今后的油画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天主教绘画主要以辅仁大学"艺人之家"艺术团体所绘制的一批福音作品为代表。本文以辅仁大学"艺人之家"成员所绘制的《预告耶稣的诞生》绘画为例,从文本解读、艺术风格分析、中西绘画技法对比等多角度予以诠释,阐明民国天主教绘画在"中国化"方面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并从艺术评价角度分析艺术家在绘画中对天主教"中国化"的理解;试图去呈现在天主教艺术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碰撞和存在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绘画创作是艺术表达的主要方式,能够直观展现自身的内心情感,让观者从作品中品读和感知绘画的视角、内容及价值。艺术作品属于精神产品,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完美,要经过一系列的创作过程。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的诞生是需要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反复思量的。好的艺术作品往往能体现出其艺术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8.
明朝的大写意画家徐渭和十九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凡·高,分别是中、西画坛上两位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数以万计的人们,其中,《墨葡萄》与《向日葵》便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从事创作所用的工具材料、绘画语言以及造型法则等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遭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则有其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于唐宋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作品中的空间表现进行形式分析,梳理此一时期空间表现在绘画中的发展及演变序列。隋唐到宋是敦煌壁画空间表现方式从发展、成熟到程式化的时期,在此过程中解读画者表现空间的用意及其技法选择的初衷。对于画者而言,传统绘画中的界画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关于空间视角的诸多可取之处。对于敦煌壁画中构图与形式的考察与研究,则使我们了解空间表现方式的转变会直接影响艺术风格的转变,形成每个时代独具特点的艺术形式,而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为当代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20.
克里姆特作为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绘画大师和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绘画风格注重个人内心世界与情感的表达,他结合辉煌璀璨的装饰色彩——金黄色进行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他艺术家区别开来。克里姆特金黄色的色彩语言运用使绘画作品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深刻思想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装饰趣味性,在艺术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