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纵观历史任何外来文化的冲击的同时,都会给本土文化带来新鲜血液。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我们要立足中国当下人物画创作的实情和所面临的问题,以跨中西方美术史和综合当今研究美术史的新办法,如图像视觉方式和社会史学的办法来重新阐释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和重新定义陈洪绶的价值,以及他可能对当今中国人物画创作所产生的启发意义。陈洪绶的人物画形态夸张变形,在中国人物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这种夸张变形的特点与西方的表现主义精神不谋而合。表现主义曾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发展。那么我们能否从陈洪绶身上汲取营养,以此改写中国人物画史呢?  相似文献   

2.
陈洪绶的人物画源自明末市民文化中的民间版画,在继承晋唐文人画的基础上,创造出卓尔不群的的绘画风格。陈洪绶从《水浒叶子》到后来的人物画创作,都很明显地走向文人气质与民间细致装饰相参合的特点。他的成就,扩大了传统绘画中沉着含蓄美的境界,也丰富了他高古奇骇’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是中国绘画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极具特色的艺术家,陈洪绶便是其中人物画的代表。陈洪绶在《水浒叶子》中将师法古人、学习传统的高古美与深入生活、吸收民间美术的装饰美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创作出了中国画史上史无前例的全新形象,使得中国人物画自唐宋之后,在经历了长期空白后又出现了新的突破,起到了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线造型是传统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陈洪绶的卷轴人物画是以线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他的线条运用自如,表现力丰富,把中国画的线型语言发挥的淋漓尽致。陈洪绶的线描是构成其"高古"艺术风貌的主要因素。陈洪绶以线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其线描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去研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5.
陈洪绶是17世纪人物画大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人物、花鸟、山水样样皆精,版画作品也自成一家,影响深远。本文结合他的生平与交游,理清他背后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环境本身对他产生的影响和塑造,探讨其版画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文人情怀和素养,从刻工角度出发论述其版画在制作过程中所要处理的问题。陈洪绶的出现,填补了人物画历史的空白,开创了新的人物画风格,他的参与提高了当时版画插图的艺术层次,进而影响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围绕其版画作品,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多方面、多角度去挖掘与之相关的内容及联系,对陈洪绶的研究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明末陈洪绶(1598-1652年)的人物画造型奇骇、风格独特、气息古雅,在中国人物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所创立的人物画图式,对于我国当代人物画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启迪意义。试从分析陈洪绶人物画中的一般性特点,进而探讨"高古奇骇""僻古争奇"的高古特点,通过对陈洪绶"高古之意"在世俗版画创作中的具体反映,分析其人物卷轴画"高古奇骇"风格的形成与世俗版画创作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同时体现出在陈洪绶时学古人、追逾近人的过程中,作为整个明末市俗文化"博古好古"的这样一个大的时代生活背景,对其人物画"高古之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汪可 《美与时代》2014,(4):89-89
陈洪绶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之际,是年政治腐败,国力衰微。他挥毫写就了千古不朽的《九歌图》,犹如初春洌风一般,不但反映了自身的觉醒,更在浙派与吴派山水,花鸟画一统天下之时振兴并发展了人物画。他的人物画个人特色鲜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在当时卓有建树。  相似文献   

8.
陈洪绶以复古为创新,笔下的人物造型高古奇崛,画面多取材于典籍的运用及对前人绘画的巧妙改编,人物画画风一改唐宋以来疲弱及面貌模糊之感,真实、孤绝,甚至气势凌人,为当时及以后几代的画坛融入了一股昂扬之气。陈洪绶无遗是继李公麟之后最伟大的人物画家。  相似文献   

9.
《天桥人物》是中国杰出的版画家李桦的一套水墨人物画作品,该作品体现了李桦对中西方艺术的融合。1947年,他受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致力于版画艺术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不断创作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艺术作品。李桦创作了大量的水墨作品,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徐悲鸿亦对其水墨作品赞赏有加。以《天桥人物》为例,对李桦水墨人物画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可行性,同时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明代画家陈洪绶《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系列插图之一《报捷》作为压台戏的最后一幅,画家通过对植物茂盛、生机勃勃的繁密刻画,对人物表情与道具的悉心经营,暗示着即将到来的衣锦还乡、美满姻缘和大团圆的结局。该画画面构图由于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使得画面的布局与经营与整个系列的其他画面有所不同,画面的景物刻画与人物表现都有其独特的创意和代表性,是陈洪绶在插图创作高峰期不断创新、探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因果图鉴》是台湾信士江逸子所绘,反映十殿阎王及所属地狱的种种情状,旨在宣扬佛教因果轮回思想,以达到扬善惩恶的教化目的。该画在继承优秀传统艺术基础上,融入了现代人物画造型特征,画面释文亦深刻翔实,是宗教内涵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研究陈洪绶人物画的趣味性,从陈洪绶绘画的特色和独具一格的绘画语言之中重点探寻其人物的怪异却不失有趣的地方,品味他对于绘画的思想心得,了解他对同代和后代画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培根的绘画以符号触及人性,这些具有符号性特征的作品反映着那个时代,在20世纪人物画艺术的发展中有其特殊意义。文章通过解读培根的作品《绘画,1946》,发现在这里,培根使用符号的本质在于把握与思考人类从蒙昧奔向文明之后人类生存困境这一主题。培根深入发掘了艺术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陈洪绶的画学渊源中,古人真迹让他受益良多。在人物画方面,他努力追求古意、古味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绘画风格,高古之风常常远追唐代。他在追古摹古的同时,又坚决反对泥古不化,强调自成风貌。通过转益多师的绘画实践,再加上他的坎坷人生经历,使得陈洪绶人物画在意境上追求古意,在用线上追求方折有力,在造型上则追求伟岸奇骇的人物形象,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绘画用线风格,最终成为一个继承、批判和发扬传统的艺术大师,在我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诞生开始,我国工笔人物画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如今,工笔人物画生命力更加顽强,以独特的魅力深刻影响着创作者和欣赏者。基于此,对于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技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赵洲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6-206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物画又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艺术之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我的综述中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国画人物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综合各家所谈进行论述。本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简述《论素描教学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也谈国画人物画问题》三篇文献;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近现代中国人物画在发展中出现的争论与问题;第三部分阐述自己在对待中国人物画改革方面的态度,及对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希冀。  相似文献   

17.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画坛上极其重要的画家,他人物、山水、花鸟样样精通,尤以人物画著称于世。他的画追求奇骇怪诞的形象塑造,继承前人绘画经验的同时不拘泥于一家一派,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绘画风格,对于萎靡了几个世纪的人物画作了大胆革新。他的人物形象取材广泛、特征鲜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没骨"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技法之一。它是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为我国写意人物画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国没骨画历史悠久。没骨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形式语言特征。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下,没骨人物画所包含的民族气质和中国笔墨画蕴含的艺术特征,对发展中国写意人物画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而对于自身创作发展而言,分析没骨人物画的形式语言特征也有利于形成自身的形式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应物象形"是传统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准则,要求面对不同的对象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对象独特的外在形象特征和内在精神气质。这一准则指导并引领着中国人物画造型发展与传承,其同样适用于当代人物画的创作。只是在新时代,人们将这一传统理论作了更为合理的创新运用,使当代工笔人物画有了自由、百变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婴戏图在宋代颇为盛行,但在中国人物画中的比重并不大,而婴戏图当中的浴婴内容更不多见。以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宫女浴孩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从题材分类、内容、造型等方面分析研究历代婴孩题材的造型特点,从《宫女浴孩图》的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对比古代人物画作品里所出现过的婴孩形象,分别从造型、比例、神态等的差异来分析。从中看清不同时期不同画家造型处理上的微差,对古代人物画婴孩的发展在有更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