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的生成及自然规律的起源——道家思想现代诠释之二代金平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逐渐被人们认识。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撰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于中国古代道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自称为“名誉道家...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汇编,《考工记》是一部记录古代科学技术与手工艺的重要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工艺学和器物思想。《考工记》中记录了朴素的工艺技巧,分析东周"百工居肆"时期物质文化生产生活中所体现的"中和之美",而"中和之美"对于"百家争鸣"这上层建筑的哲学抽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工记》涉及宫城设计的有"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节.虽只有两百来字,但它却是现存最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之一,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独具一格的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试从宇宙观、礼治制度和重农业的观点等方面,对匠人建国、营国的设计思想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考工记》作为我国春秋时期记录古代传统技术的开端文献,集中体现了齐国的工艺美学思想,其记录内容丰富而繁杂,为现代工艺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自德国出现的未来引领西方现代设计的包豪斯精神,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教育精神直至今日仍然是设计领域研究的主题。本文一方面研究《考工记》的工艺美学思想,挖掘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设计思想和原则,另一方面与对世界现代设计影响深远的包豪斯精神相比较,研究现代设计的起源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颜真卿作为一位书法家 ,他的文集中保留了许多宗教史料 ,值得后人重视。陈垣先生的《道家金石略》收录了颜真卿四篇碑记 ,其中《桥仙观碑》即《颜鲁公集》的《华盖山王郭二真坛碑铭》。但是 ,陈垣先生和《道家金石略》补编者并没有检阅《颜鲁公集》 ,所以仍然有几篇道教碑记没有能收入。这些碑记是 :《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华岳庙题名》、《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这些碑记有些是非常重要的 ,如魏夫人和张志和碑记 ,有些则反映了唐代某些地区的道教信仰。《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  相似文献   

6.
《考工记》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名著,是最早的手工艺著作。其崇尚"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设计美学,非常前卫,是一个时代设计的突破,也预示着那个时代设计者的睿智。其中,"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在《考工记》中的"钟氏染羽"和"氏丝"两个章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们分别记载了服装的染色工艺和练丝工艺,不论从精巧的工艺,还是严谨的工作态度上来说,都是服装业质的飞跃,对现代服装设计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考工记》的色彩观看"五色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先 《美与时代》2006,(12):55-57
我国三千年前的《考工记》中说:“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它提出了五行色彩学原色同方位观念的联系;同时指出了“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的配色和审美基本规范。最终落实在,无论是服饰上、绘画上,还是社会各领域的用色规范上,都要以“五采备谓之绣”。本文就试图探讨《考工记》的色彩观是如何将五行色彩学界定为华夏民族“五色审美观”的最高标准的。  相似文献   

8.
欧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而出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使启蒙运动的唯科学论受到怀疑.人本主义中的反科学论者追究科学技术的“原罪”.于是有科学人文主义出来矫正这两者,主张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平衡.科学人文主义的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新启蒙运动.它的一支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并发展出它的现代形式.这些学者中的李约瑟(1900~)自称“名誉道家”,①并且写下许多有关道家的文章,其中包括“道家的三个画具”.②“道家”之名始见于司马谈(?~公元前110年)的《论六家之要指》,近人为区分先  相似文献   

9.
刘秀荣 《管子学刊》2010,(4):87-88,98
周村铜响乐器的制作历史,据《考工记》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时至明清,已是作坊林立、品种多样、四海扬名、南北畅销。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又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周村铜响漫五洲"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紫阳真人张伯端,一名用诚,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省)人。《张真人本末》~1、《悟真篇记》~2等文载其事迹大略。所著《悟真篇》"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所推为正宗"。~3《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27首,含《西江月》词25首,《满庭芳》1首,《解佩令》1首~4。词中藏道家修持之诀,宋元以来,屡有注解。但言词者以为"词至此亦不  相似文献   

11.
在各方面越来越全球资源共享化的二十一世纪中,现代服装设计在表达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的同时,必然或隐或显地表达古代传统文化中有活力的价值取向和认知经验,《考工记》作为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人与自然相通融合的审美宇宙观,它开创了具有典范性和普遍性的造物审美原则,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先进造物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有着相当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分析了《考工记》中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提出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应当秉承历史的使命,传承传统艺术精神,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理念,塑造风格浓郁的个人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2.
《考工记》既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总结手工业生产工艺的典籍,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记述乐器制作工艺技术的著作。笔者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齐国乐器制造业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科技含量及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市场空间,从而坚定了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3.
(一) 道教被人们看作是中国的民族宗教。近几年来,海内外学者对道教的兴趣日益增强、研究工作十分活跃,不断有新的发现。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关于道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人们的评价越来越高、有些论断大大超出我们平素的估计。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但指出在道家思想中,“涵蕴着丰富的科学思想”,“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渊源于道家”,他们在科学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还由此揭示出道家思想在中国整个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认为“今日道家思想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所占的地位,至少和儒家同样  相似文献   

14.
王真的道家用兵之道何建明王真是唐代后期的一位政治思想家,他的《道德经论兵要义述》,是一部道家军事政治学的名著,先后收入明《正统道藏》和新编《道藏》等重要道家和道教丛书之中,其中所阐述的“用其所不用”、“权与道合”的用兵之道,不仅反映出他在当时思想的进...  相似文献   

15.
《管子》在科技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刘青泉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以撰写1400多万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而享有盛名。李约瑟博士原来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生物化学研究,1937年(当时他37岁)开始学习中文,此后转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他最初学习中...  相似文献   

16.
《庄子·达生》“以天合天”的设计思想,必须结合《周礼·考工记》“梓人为筍、虡”的相关记载以及中国古代工匠文化传统加以理解与验证。“■”是悬挂钟、磬之类大型组合乐器的木质结构,具有“承重”与“发声”的双重功能,雕刻猛兽作装饰,从而收到“击其所县而由其虡鸣”的美学效果。树木的原生形态与“■”体装饰动物之间天然的相似性,尤能凸显其“拨尔而怒”的猛厉神态。这种“以天合天”的设计思想受到先秦儒家与道家的双重思想影响:一方面,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审曲面势”的工匠文化传统,亦遵循儒家“天工”与“人工”完美结合的“知者创物”思想原则;另一方面,也是老子“大制无割”的政治思想在造物活动中的逻辑延伸,而且与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思想关联。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特殊的诸侯纷乱历史阶段,孕育了百花齐放的城市规划思想,主要包括《周礼·考工记》《管子》《商君书》等作品的主要思想,涉及城市形制、规模、选址、管理、产业等诸多方面。这些思想对当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而长久的影响。这些规划思想各有侧重,在服务对象、精英规划、多层面影响这三个方面又有极大的相似性。在当代的城市规划中,要更加注意对这些思想的传承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8.
道家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它源远流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无比重要的影响,郭沫若先生说:“道家思想直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象大树没有根一样。”道家同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之关系如  相似文献   

19.
先秦道家易学发微陈鼓应一、先秦易学与道家哲理《易》本是殷周之际的占筮之书,自西周到春秋战国的漫长时间里,逐渐由哲理化而哲学化。其哲理化是春秋以降解《易》者的成果,而其哲学化则是受了老庄及稷下道家思想的洗礼。先秦易、道的相互汇通,经历过两个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论冯友兰的早期道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是程朱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他对非儒特别是道家的思想学说也很重视。冯友兰的道家观以20世纪50年代为界,可以划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的道家观在《人生哲学》中已现端倪,集中体现在《中国哲学史》(以下简称《史》)、《中国哲学简史》(以下简称《简史》)以及《贞元六书》中,主要探讨了道家的起源和发展、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等。一、关于道家的起源关于道家的起源,《史》语焉未详。1936年4月,在给女师学院以“先秦诸子之起源”为题的演讲中,冯友兰指出,儒家、墨家、阴阳家、法家等学派专重于“学成致用,卖与帝王家”,“但是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