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明代承袭宋元,推崇程朱,将理学设为官学,确立了理学的学术主导地位。然而官学的功利性使经学研究逐步成为求取名利的手段,从而导致理学缺乏创新,积弊日深。明代心学即是对程朱理学的理论反思,意欲从人之本心良知中体认天理。佛教经历长期的演化发展,至明代已同儒道水乳交融,佛学亦是明代学术不可忽略的重要思想元素。明代易学正是在理学、心学、佛学三者互对立互融合的思想背景下形成,因此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理路与话语模式。林忠军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撰著的《明代易学史》一  相似文献   

2.
1992年10月15日,全国著名比丘尼道场上海沉香阁修缮一新,隆重举行观音像开光、观性法师升座典礼。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旸法师和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法师分别主持了开光和升座活动。上海有关党政部门领导、海内外诸山长老和四众弟子百余人参加了庆典。沉香阁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供奉明代珍贵的沉香木雕塑观音像而得名,这次修复中  相似文献   

3.
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制度是明皇室管理武当道教的重要举措。明代宦官不仅长期提督武当山,而且全方位参与了武当山的各项管理工作,是明皇室与武当山之间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渠道,为明代武当道教的持续发展和繁荣鼎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全面客观地评价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助于加强对明代武当山历史文化的解读,也有助于促进对明代宦官史和明代道教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若水 《中国道教》2004,(2):24-27
明代,道教势力强大,道教空气浓厚,自唐宋而盛的“三教一家”思潮,仍然深刻地促成着明代各宗教流派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明代道教与儒门心学更是相互影响、彼此吸收,从而促进了明代学术和思想的整体深化。道教内丹学向儒家心性学的倾斜,以及儒家心学对道教内丹学的吸取和转化,都彰显出明代道教与心学的互动特性。一、明代正一道的心学意蕴道教自元代中后期起,便逐渐归为以符为主的正一道和以内丹修炼为主的全真道。进入明代,这种格局,更为官方所确认。明统治者偏爱斋醮法术,故正一道颇为受宠。然而与其贵盛相对照的是,正一道对道教的教理、教义…  相似文献   

5.
儒释道融合是明代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自然也成为明代宗教绘画的重要表现主题。无论是明代的传统绘画、水陆画,还是木版画,都生动体现了儒释道融合思潮对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研究明代的宗教绘画,有助于把握儒释道融合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陈谷嘉教授的新著《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以宏阔的史学视野,翔实的史料,对明代理学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是理学伦理思想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一、揭示"变"为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的特质《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展现了明代理学演变的过程及其阶段性。具体言之,明代理学的演变开始于明代立国时期。朱元璋策划而后由其子朱棣编纂三部《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  相似文献   

7.
1987年12月16日(农历10月26日),是我国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诞辰460周年。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集到李贽出生地泉州,从他的哲学、史学、文学、美学、宗教、家世、族性等等方面研究李贽思想的形成、地位及其深远的影响。讨论涉及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传统人物肖像画作品极其丰富,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帝王肖像画,而明代帝王肖像画则是经典中的极品。明代帝王肖像画之所以具有这么高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它在视觉、造型和文化方面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其中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论文通过对明代肖像画不同方面价值的分析,挖掘明代肖像画中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武当山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武当山政治地位的攀升和本山意识的强化、修志传统的影响和扶持政策的刺激、玄帝信仰的普及和旅游风气的兴起以及文化诉求的自觉和权力博弈的需要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明代武当山修志事业的发展.探讨明代武当山修志兴盛的原因,既有助于揭示明代武当山修志的特殊性,还有助于加深对道教宫观山志编纂一般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道教协会于12月11日召开《中华续道藏》编纂工程专家论证会。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一司司长王健、副司长唐爱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而明《道藏》失收的明代以前的道教典籍也陆续在国内外的图书馆中被发现。因此,道  相似文献   

11.
明代佛教方志是研究民间信仰佛教化的一个重要资料宝库。本文通过大量明代佛教方志的记载,探讨了明代寺院供奉民间俗神的种类、空间分布,分析了明代佛教寺院僧众从内心上接受民间俗神的真正原因。明代是民间信仰与中国佛教完全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段,对清代、民国以至现当代民间信仰与佛教寺院的关系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朝中期后,阳明和李贽学说的兴盛掀起了有关"人性"的解放运动,在明代男性视角观看下,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对其本身形象的关注点发生了转变。部分以明代女性形象为对象的明代绘画,在唐宋基础上出现新的女性装作羸弱以及娇媚的形象特征。可以从明代心学的有关论点着手,以男女性不同时代立场作为研究背景,探究明代绘画中女性的形象特征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以明代中期山水画为切入点,通过对明代中期山水画论以及山水画的分析,探讨出明代中期山水画虽然摹古因素强烈,但亦不乏有许多作品具有自然化因素,而这主要是与明代中期的文人们喜欢游历有关。如此一来,从另一侧面对明代中期山水画进行分析能更全面地把握明代山水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明代汉传佛教的制度性文献有比较强的个体色彩,在文献数量上,也较宋元时期多,目前能找到的明代寺院制度文献有34部,且许多是收在寺志或某些语录中。这些文献是了解明代寺院制度及僧众社会生活的重要文本,对当时寺院的组织和运行来说,有象征和规范意义。与宋元清规相比,明代制度性文献愈发的具体化、法律化,实际也体现出明代汉传佛教在寺院制度建设方面,正逐渐放弃"清规"所带有的道德教化属性,更倾向于它们能更直观的发挥其法律意义上的威慑和制度性功能。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武当山和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明代武当山志是武当道教的生动写照,也是道教宫观山志的杰出代表,但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却屡有疏误,即使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新编天一阁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权威目录学著作对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也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加以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易学在理学、心学、佛学三者相互碰撞与交融的学术背景下形成,反映了此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理路与特色。明代定理学于一尊,易学以程朱之说为正宗。然程朱易学在明代盛行之时,又出现了完全不同于程朱易学乃至反对程朱易学的势力:一是心学视域下的易学,一是以恢复汉学考辨传统为宗旨的象学。明代易学经历了由独尊程朱到修正批判程朱即以心学和佛学解《易》,继而转向调和理学与心学、融通儒学与佛学的演进历程,故往往表现出融合象数与义理、心学与理学、道家与儒学的鲜明特点。明代易学的价值在于确立了程朱易学在明清时期的法定权威地位,承传整合了以程朱为主流的宋代易学,在某些方面修正了宋代易学的缺陷,推动了易学的发展,是易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尽管清人对明代经学水平多有非议,我们仍不宜一味抹杀明代易学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武当道教在明代走向鼎盛,武当道观成为"朝廷家庙"。与此同时,庆赏剧这一独特的戏曲样式悄然形成,并在深宫内院的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明代庆赏剧摄取武当道教文化营养,一方面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迎合了明代皇室崇信真武、希求长生的心理。本文以杂剧《宝光殿天真祝万寿》为例,从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两个角度分析明代庆赏剧与武当道教文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都江堰市南街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晚期,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从明代到解放后,经过历届首事(义务管理人员)不断的修葺完善,成为四川省境内至今保留较为完好的礼拜场所之一。寺内留存有大量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宗教文史资料及器物...  相似文献   

19.
明代人物画在人物画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以明代仕女画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中以孱弱、阴郁为主要特征的病态女性形象一直以来都受很多人关注。文章通过欣赏明代仕女画中典型的病态形象来感受明代人物画的病态美,并通过探究病态形象存在的原因来试图获得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明代"台阁体"书法是明代皇权统治发展到极端情况下,一种专制统治的产物和特殊的文化现象。"台阁体"作为官方书法风格样式,虽然后世对其有失艺术个性而多存质疑,但客观上看它在明代书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姜立纲有别于其他泛化的"台阁体"诸家,不仅在书法的运笔、用墨和间架结构上建树很高,而且能将情感与书法融为一体,不断升华,逐渐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同时他还留有理论总结,理应在明代书坛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