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获得建构论认为儿童利用社会和一般的认知技能进行范畴化。通过主动的用法建构获得语言符号系统。通过大量研究分析推断: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概念系统发展和语言表征发展的结果。通过概念系统发展和语言表征以及语言功能性发展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语言能力和心理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闭症儿童语言认知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关于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症候,这一点在国际上已无异议,但究其发展障碍的本质如何,则各种见解仍处于分歧之中。本文主要是从认知心理学和发展语言心理学的角度,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障碍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儿童自闭症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观点。  相似文献   

3.
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政援 《心理学报》1994,27(4):347-353
在对幼儿从出生到3岁语言发展追踪研究和有关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各阶段及起作用的因素,探讨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儿童在1岁前(前语言期)的具体思维阶段有认知(有感知、记忆、表象和思维),但还没有真正的语言。这说明语言不是先于思维,也不是所有的思维都与语言相联系。但是,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2)认知(思维)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3)认知(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系是双向的,辩证的,是复杂地交互作用的。(4)应以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语言和认知(思维)的产生。人类所以有语言,有高度抽象概括的思维,都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儿童最初词汇的获得及其过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萍  许政援 《心理学报》1993,26(2):85-92
本文追踪研究了两名儿童获得最初词汇的过程。结果表明:在儿童最初语音发展过程中,所发出的音节日益丰富、分化,产生了连续音节,随意性和指向性逐渐增强。儿童获得最初词汇的过程,是连续音节逐渐被有指向的词取代的过程。根据连续音节和有指向的词的比例及沟通作用的变化,儿童获得最初词汇的过程可分为各具特点的三个阶段。两名儿童的最初词汇在其词类构成和功能意义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合两名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本文还初步探讨影响儿童获得最初词汇的因素——言语中枢和言语器官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并探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儿童对疾病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03,26(1):174-175
儿童对疾病和健康的认知是一个长期以来受到关注的课题。对儿童疾病概念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儿童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帮助儿童保持身心健康,有效地预防或治疗疾病。从理论上讲,疾病认知研究是解决儿童是否有独立朴素生物学理论之理论争论的一个重要概念领域。  相似文献   

6.
国外有关儿童对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儿童空间表征研究的主要进展,简要介绍了有关空间表征的认知发展的两种不同理论观点。以空间表征的对应说为框架对儿童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加以评述,指出了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双语获得的认知过程与浸入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方俊明 《心理科学》2001,24(5):523-527
本文从语言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了双语获得的认知过程与浸入式教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双语获得的内部过程的探讨,明确指出不同的双语获得途径可能具有两种不同的语言信息加工的模式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和语用能力;特别强调语言与认知发展的关系以及语言认知策略;此外,结合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双语获得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8.
形状偏好是指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倾向于认为相同形状的物体拥有相同名称的现象。已有研究采用词汇拓展、分类和归纳推理等任务发现, 2~3岁甚至更早的幼儿就已经表现出形状偏好, 且表现受刺激物的属性、创造者的意图和功能及因果/比较关系等因素影响。然而, 形状偏好现象存在着联结观和概念观两种不同的解释。未来的研究应该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并结合发展中的其它问题, 从特殊被试和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这一现象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向葵  吴晓义 《心理科学》2003,26(1):118-120,143
认知发展研究领域对发展机制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生、发展及其运作功能的本质,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外界信息加工特点、方式及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尽管对发展机制的功能研究在心理学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出现过像鲍尔温、皮亚杰及维果斯基这样伟大而有影响的人物,但他们并没有创建出既能概括出各学派共同之处,又能反映发展机制本质特点及解释各种实验数据真伪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个体出现的认知障碍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语言的认知老化所导致,因此,了解语言认知老化的具体表现、老化机制及其神经基础对于延缓语言认知老化、矫正老年痴呆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理解和产生两个维度,分别从词汇、句子和文本三个层面分析了语言认知老化的表现,而后着重从工作记忆的角度分析了语言认知老化的认知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词汇加工、语义提取、句法分析三个方面分析了语言认知老化的神经基础,并指出半球不对称性减弱和脑区的弥散性激活是语言认知老化的主要神经表现。最后,围绕着语言认知老化的"发展进程、领域表现形式、干预矫正方法"三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做出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
评述基于认知加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德 《心理科学》2004,27(3):654-656
认知加工研究范式是第二语言习得内在因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代表第二语言习得向计量研究发展的方向。这一范式注重研究习得动态过程,不仅关注学习者习得什么和为什么能习得,更关注学习者是怎样掌握目标语规则的过程。除了计量研究特点外,该范式还从语言本体研究范式合理吸收了有关理论和方法,这些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Levinson开创的旋转观察者的实验范式,考察了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被试是南方和北方的大学生。结果表明,南方大学生和北方大学生在非语言的空间操作任务上所使用的参考框架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相对参考框架(前、后、左、右),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太阳升落和地球磁场为参照的绝对参考框架(东、西、南、北)。这种参考框架使用上的差异与他们习惯的空间术语一致。上述结果表明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Universal Grammar, the primary linguistic data guides children through an innately specified space of hypotheses. On this view,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ld-English and adult-German are as unsurprising as similarities between cousins who have never met. By contrast, experience-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tend that child language matches the input, with nonadult forms being simply less articulated versions of the forms produced by adults. This paper reports several studies that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theory of Universal grammar, and resist explanation on experience-based accounts. Two studies investigate English-speaking children’s productions, and a third examin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ntences by Japanese speaking children. When considered against the input children are exposed to, the findings of these and other studi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inuity hypothesis, which supposes that child language can differ from the language spoken by adults only in ways that adult languages can differ from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语言获得关键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龚少英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4,27(3):711-714
语言获得的关键期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且有争议的问题。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学者对第二语言获得年龄与第二语言的学习速度,第二语言的获得年龄与最后达到水平,第二语言的获得年龄与第二语言的大脑皮质表征和加工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到了复杂的结果。该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控制与年龄相关的变量和认知变量,并将行为和脑功能的研究结合起来.更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语言的获得会对空间认知产生深刻的影响。关于语言与空间认知,近些年来,不仅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发现语言能力跟空间认知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还出现了实验研究,来试图直接揭示语言对空间关系表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系列涉及不同空间关系的任务中,相较于非语言线索,语言线索提示的效果明显更好。在此基础上,从语言编码的特点和加工过程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语言的作用机制,发现在空间表征中语言主要起到了选择和整合的作用,语言的作用过程是即时性的。建议未来研究在空间任务和语言表述形式上有更多的变式,从而更全面地来揭示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Cultur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man beings are biologically adapted for culture in ways that other primates are not. The difference can be clearly seen when the social learning skills of humans and their nearest primate relatives are systematically compared. The human adaptation for culture begins to make itself manifest in human ontogeny at around 1 year of age as human infants come to understand other persons as intentional agents like the self and so engage in joint attentional interactions with them. This understanding then enables young children (a) to employ some uniquely powerful forms of cultural learning to acquire the accumulated wisdom of their cultures, especially as embodied in language, and also (b) to comprehend their worlds in some uniquely powerful ways involving perspectivally based symbolic re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