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惠施之学是战国时期的显学之一。庄子曾经对惠施说:“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庄子·徐无鬼》)可证惠施在当时诸子中是有重要地位的。然而,自从荀子提出“言无用而辩,辩不急而察,治之大殃也”(《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提出“坚白、无厚之辞章,而宪令之法息”,“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问辩》)  相似文献   

2.
学术书评     
李零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4月版,445页学术史研究,过去基本上是沿循“因书求学”(章学诚《校雠通义·互著》)和“因人求学”两条路径。从刘歆《七略》到章学诚《校雠通义》,属于前者,侧重于从文献的传衍揭示学术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献学的进路;从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到黄宗羲《明儒学案》到如今大大小小的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的著作,如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类属于后者,重视个案研究,强调学术在学人之间的传承,基本上是列传式、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哲学流派学案》是由辛冠洁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负责出版的一套比较系统全面的中国思想史的资料性学术汇集,共分《先秦学案》、《两汉学案》、《魏晋南北朝学案》、《隋唐学案》、《宋元学案》、《明清学案》和《近代学案》等部分。全书预计约一千五百万字。关于《魏晋南北朝学案》,已于1984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编纂工作会议,1985年9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了第二次编纂工作和学术会议。《中国历代哲学流派学案》的其它部分也将陆续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先秦名家分为两个诡辩学派的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名家,就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专以讨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批学者,他们是以邓析、惠施、公孙龙为主要代表并包括广大“辩者”在内,汉代史学家司马谈把他们称为“名家”,《汉书·艺文志》也把他们列为“名家者流”。 在先秦,名家由于常常提出一些与常识相违的命题,而曾受到儒家、道家、阴阳家以及墨家的批评。尤其是庄子和荀子,对名家思想更是视为仇敌、大加斥责。《庄子·天下篇》  相似文献   

5.
一郭沫若同志在《宋钘尹文遗著考》(收入《青铜时代》)和《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收入《十批判书》)中,对《管子》书的《心术》上下、《白心》、《内心》等四篇进行了考证,认为它们是宋钘、尹文的著作。近年来一些学者指出《管子》四篇与《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文献所述宋钘、尹文的思想虽有相似之词句,但意义并不符合。笔者不揣浅陋,于此再列《管子》四篇与宋尹思想不合之处有二:其一,《荀子·非十  相似文献   

6.
《庄子》与道教重玄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水 《中国道教》2001,(6):42-46
在道教发展的历史上,老子的地位始终是显赫的,他一开始便被尊为教祖,而《老子》一书也一直被奉为上品经典。与老子相比,庄子就没那么幸运了。仙道的创始者葛洪,就曾在他的《抱朴子·释滞》中针砭《庄子》“永无至言”、“不足耽玩”,因而在他的《神仙传》里也没给庄子留以神仙位次。然而,如果我们深究道教义理同庄学的关系,究其实质,论其本旨,就会发现,道教从《庄子》中所摄取的营养实较从《老子》中所摄取的营养多,受《庄子》的影响也更深。早在南朝,上清茅山道的陶弘景就极为推崇《庄子》,他在《真诰·序录》中写道:“仰寻…  相似文献   

7.
作为哲学范畴的"和"--"和"的哲学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古老观念,早在《尚书》、《诗经》、《国语》等文献中,已出现了“和”这一名词及相关思想。大体而言,“和”既有天道观的意义,也有人道观的内涵。从天道观上看,“和”主要被理解为事物生成、运行、存在的条件和方式,史伯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便是指事物的形成要以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统一为前提。这一思路在尔后的中国哲学中一再得到了发挥,从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论》)、《淮南子》的“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到董仲舒的“和者,天地之所生成”…  相似文献   

8.
“学案”考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以“学案”形式编撰学术思想史著作,于今是否还有意义?结合着平日的考察,说一点个人的看法。自从黄宗羲编撰了《明儒学案》之后,我国历史上有了第一部系统的学术思想史专著。此书至今有着研究和参考价值,为学界所公议。继《明儒学案》之后,黄宗羲又陆续编撰了《宋儒学案》、《元儒学案》,其子黄百家续修了一部分,接着经黄宗羲的私淑、史学家全祖望(1705—1755)、黄宗羲  相似文献   

9.
中国伦理学史上有一特具现象:常拿某种具体事物的诸属性去与诸德目加以比附。例如《诗·秦风·小戎》笺曰“玉有五德”,疏曰:“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于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这种现象无以名之,故曰“物性配德”吧。“物性配德”说的开始流行,约在秦汉时期。在用来配德的各种物事中,水要算最重要的物。这大约因为水与人生关系至为密切--古希腊的泰勒士和《管子·水地》都提出过水为万物本原的设想.流传最广的,是孔子观水时的一段论述,见于《荀子》、《大戴礼记》、《说苑》、《孔子家语》等书.如《荀子·宥坐》: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河南省商丘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民权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人本·和谐·发展———弘扬庄子文化国际高层论坛”于2006年4月24日在商丘市召开。来自海内外的30余位专家学者、商丘市和民权县的主要领导、庄子文化研究会成员、世界各地庄严宗亲代表、中外新闻记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一、庄子文化的思想内涵高予远博士后从吾与我关系的哲学辩析、儒家的生命态度等方面对“吾与我”进行了解读。姜守诚博士对《庄子》中的养生观进行了探析。他认为,《庄子·大宗师》中“不知悦生,不知恶死”表达了庄子对待生死的坦然态度;…  相似文献   

11.
战国末期思想文化折中综合的趋势日渐显著,荀学是这一思想文化走向的典型范式。孟子、庄子思想在荀子哲学建构中具有非常独特的影响,此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荀子天道观对宗教之天、德性之天的剔除及与道家自然观的纠缠;性善、性真、性恶善伪的观念差异与相互连结;道德反省、审美直觉向认知理性的转向。从观念比较的视角交叉考量孟子、庄子、荀子思想逻辑深层结构上的差异及其相蕴互补性,揭示荀子对孟子、庄子思想的摄受与扬弃,还原荀子哲学的思想史地位。荀子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是认知理性转向,认知理性精神由于与中国哲学价值优先的主流传统不相契合而受到抑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没有走向近代转型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2.
先秦道家在推论万物的根源与万物、实在与现象、形而上的本体与形而下的器物、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以及万物之为万物的终极原因时,提出了“道”与“物”这对范畴。老庄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道无终始,物有死生”(《庄子·秋水》)、“物物而不物于物”(《庄子·山木》)、“物物者之非物也”(《庄子·在宥》)、“物物者与物无际(《庄子·知北游》)等,都在向人们展示“道”与“物”这对范畴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一“道”的原始意义是道路、坦途。春秋后期的老子将“道”延伸为形而上的、非物质的宇宙…  相似文献   

13.
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曾任哈佛大学历史学、政治学教授,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理事会学术政策主任,主要研究中国外交政策史和思想史,专长于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其主要著作有:《陈独秀和对现代西方的认可》、《儒家思想的几种倾向》、《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等,其中《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是西方汉学界第一本有影响的专论先秦思想史的大部头专著。史华慈的文化观主要包括:世界文明具有普遍性,因为人类共有着同一个经验世界;文明与文明之间具有可交流性,而且正是在交流当中文…  相似文献   

14.
<正> 张恒寿(1902年3月24日—1991年3月7日)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生前曾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他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史与中国思想史研究,著有《庄子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和《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等书。我跟随张先生研讨中国思想史多年,先生的治学精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正> 东汉统治阶级崇尚礼仪,东汉古文经学至郑玄时盛极,郑玄亦以礼学为重。孔颖达云:“《礼》是郑学。”(《礼记·月令》题疏见《十三经注疏》)唐晏《两汉三国学案》(下称《学案》)卷七:“然统康成一生著述以论之,《三礼》实为专长。”皮锡瑞《经学通论·易经》篇:“郑学最精者《三礼》。”下面,笔者拟从社会变动的角度,观照上述两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皋陶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皋陶考论韩玉德关于皋陶的称谓,文献所记不同:一曰皋陶。见诸《尚书》之《尧典》、《皋陶谟》,《左传》文公五年,《论语·颜渊》及《荀子·非相》等;二曰咎繇。见诸《世本》之《作》篇、《氏姓》篇,《史记》之《五帝本纪》、《夏本纪》及《汉书》之《武帝纪》、《古...  相似文献   

17.
王赐川 《法音》2006,(11):20-24,25-28
王恩洋(1897—1964)先生,我国现代著名佛教学者。生平穷究唯识法相并旁及诸宗与儒、道等学。其弟子唐仲容先生将其著作结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共10巨册,400余万字。另有《中国佛教与唯识学》一书,为朗宇法师主编,黄夏年先生策划,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2004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历朝学案补遗》,将其《孔子学案》、《孟子学案》、《荀子学案》、《老子学案》、《王国维先生之思想》刊入其中。欲知王先生思想者,可读以上诸书。有人问我,禅宗为我国流行佛学,王恩洋先生对它有研究吗?答复是:有研究。兹述如下。一、研…  相似文献   

18.
书讯     
书讯:《庄子哲学新探———道·言·自由与美》,徐克谦著,中华书局2005年8月版,184千字。本书是在作者于2000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充实修改而成的。复旦大学潘富恩教授为本书作序。全书除绪论外共九章,重点对《庄子》书中的“道”、“言”、“真”、“命”等一系列重要哲学概念,以及庄子哲学中的道论、语言观、自由观、美学观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考察和研究,从而对庄子哲学的特质从新的角度进行了阐释。作者借鉴了当代语言哲学、阐释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并善于进行中西比较,且能立足于当代思想现实与学术语境,对古典进行返本开新,…  相似文献   

19.
<正>拙著《中国儒教史》把《庄子·秋水篇》的“牛马四足是谓天”的“天”释为“上帝,上帝的安排”。在陈文看来,这是拙著最大的笑话了,所以陈文以此作为拙著的第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说:“在儒家中对于兵学有确实的见解的,除掉专家吴起之外,恐怕要推数荀子了。”(《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吴起为儒家,我们不敢苟同。但郭说肯定荀子在兵学上的见解,却是很有见地的。其实,荀子不但是先秦儒家中在兵学上最有造诣的大师,其军事思想,就是与孙武、孙膑这些第一流的军事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独有其存在的价值。荀子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议兵》篇里。《议兵》所载,主要是记荀子在赵孝成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