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12月,伊斯兰世界联盟在北京召开伊斯兰宣教讨论会。会上,伊盟秘书长阿布杜拉·欧麦尔·纳绥夫宣读了《知识和工作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的论文。根据录音,由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留校青年教师苏胜伟首先用阿拉伯语作出记录,然后译成汉文,又经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杨宗山校订。现予发表。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学院举办知识竞赛1988年12月30日下午,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举办了首届伊斯兰百科知识竞赛。试题涉及经典、教义、教法、教史及阿拉伯语等方面。参赛学生经过近两小时的角逐,五年级本科生海孝斌获第一名。这次竞赛。  相似文献   

3.
继《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一辑)出版发行获得热烈社会反响之后,凝聚着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众多编审多年劳动成果的书籍——《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二辑)陆续发到了全国各地阿訇、伊玛目、毛拉们的手里。“卧尔兹”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劝导”。讲“卧尔兹”是我国伊斯兰教的传统,是阿訇、伊玛目、毛拉们在“主麻”日和各种伊斯兰教节日及场合对穆斯林大众宣教劝导的传统方式,其内容涉及伊斯兰教的方方面面。由于我国穆斯林群众一般不懂阿拉伯语,多年来,除了通过汉译的伊斯兰教经典书刊外,主要是通过聆听阿訇、伊玛目、毛拉们…  相似文献   

4.
一、学院概况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是经国家批准并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的唯一一所全国性伊斯兰教高等院校,创建于1955年。办学宗旨为: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高宗教学识和阿拉伯语水平、汉语文化水平的伊斯兰专业人才。设有阿拉伯语、古兰学、语文、  相似文献   

5.
中国伊协举办阿语和伊斯兰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黄丽雅1997年7月21日至31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举办了阿拉伯语伊斯兰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中国伊协会长、副会长、经学院院长、副院长、协会各部室负责人及全体教师出席了开幕式;应邀出...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上,非洲是最早认识伊斯兰教的大陆。在先知穆罕默德开始传播伊斯兰教的第五年(公元615年),第一支阿拉伯穆斯林移民就在非洲大陆定居下来。若非殖民主义统治阻碍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广泛传播,非洲原本会是一个纯粹的阿拉伯穆斯林社会。伊斯兰教在进入非洲大陆之时,便打上了深深的阿拉伯的烙印。非洲的语言也受到了阿拉伯语(《古兰经》的语言)的影响。人们甚至认为,一些非洲部落,尤其是那些生活在非洲东部的部落,实际上是“非洲化”了的阿拉伯部落,或曰:“阿拉伯化”了的非洲部落。非洲大陆至今仍保存着大量伊斯兰文明遗产。许多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母校领导、各位师长、亲爱的同学们:色兰!值此母校50华诞之际,我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来到了首都北京,欢聚一堂,畅叙师生情谊,重睹母校新姿。我谨代表新老校友向曾经培育我们的母校表示最诚挚的祝福和最衷心的感谢!向母校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50年风雨历程,50年沧桑变化。半个世纪以来,母校作为中国伊斯兰教的最高学府,以“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高伊斯兰教学识和阿拉伯语、汉语文化水平的伊斯兰教专业人才”为宗旨,使一批又一批我国各族穆斯林的莘莘学子走进了这所中国伊斯兰教的…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后期,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汉语取代了主要是以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为主的穆斯林语言,成为回回穆斯林的日常通用语。这使得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困境。到明末清初,一些“回儒兼通”的伊斯兰学者顺应民族历史的发展趋势,为了“阐正教于中华”,他们着力于“以儒诠经”方式来汉译伊斯兰教经典。这是伊斯兰文明和中国儒家文化历史上第一次对话、交流和融合。它推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本土化的进程,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探讨到了一条适宜的道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与我国传统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从阿拉伯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文化被染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从穆斯林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清真寺,到宗教语言、宗教礼仪、宗教用品和穆斯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在中世纪已经名扬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和引人注目。本文仅从中国阿拉伯书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借以印证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早期认为伊斯兰教已经融入中国文化中,在参与修订、标点和编辑陈垣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后,加深了对西域人(包括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华化的认识;在前往泉州、广州考察后,对穆斯林民间关于伊斯兰教入华的历史叙事提出质疑;在与穆斯林的交往中,他发现该群体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倡导伊斯兰教研究的同时,呼吁设立伊斯兰教研究机构或在国立大学设立伊斯兰教或阿拉伯语的课程,被政治高层采纳并付诸实施。在推动现代伊斯兰教学术研究及研究机构的设置方面,顾颉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制度。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清真寺内的教育,而具有中国私塾教育特色,且充分凸显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一、教育模式的"中道"精神。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创办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形式,它对于经学人才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文化的一部分,具体到阿拉伯语来说,它是阿拉伯民族的文化所规定的,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阿拉伯-伊斯兰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点、准则、习俗等都对阿拉伯语中产生了深重的影响。而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维度去探讨阿拉伯语教学,并从语言中去寻找文化的印迹,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斋戒,阿拉伯语Sawm,波斯语称作Rooze,中国穆斯林称作“封斋”或把斋。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月(莱买丹月), 每个成年男女穆斯林都应斋戒一个月, 即每日从天将破晓至日落时,禁饮食、  相似文献   

14.
<正>宗教修行,作为一种仪式,承载着深刻的内涵。礼拜,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阿拉伯语为"撒俩特",波斯语为"乃玛孜"。礼拜主要包括每日五次礼拜、每周一次聚礼和每年两次会礼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明清伊斯兰学者对"礼拜"的系统、多元诠释,考察我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的中国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卧尔兹是伊斯兰教中一种日常化了的大众宣教方式,它是阿拉伯语译音(英文转写作al-Wa’z),阿拉伯语中的本意为"劝导"、"训诫"、"教诲"、"布道"、"说教"、"宣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学生会于1984年10月12日举行重建大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副秘书长乔保平,北京市学联副秘书长李一,北京市伊协副主任石昆宾、马耀,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组张慧明,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相似文献   

17.
正阿拉伯文书法传入中国后的演变,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融合的产物,体现了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互鉴,成为伊斯兰教中国化在书法艺术领域的重要体现。一伊斯兰文明传入中国后,与中华文化交融,孕育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中国化的阿拉伯文书法,就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陈进惠,于1938年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回族穆斯林家庭。1960年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曾任《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研究部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图书馆馆长。陈进惠受伊斯兰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其学生时代已与阿拉伯文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远在伊历一、二世纪,阿文书法在伊斯兰世界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艺术。中国,作为伊斯兰教最早传入的国家之一,阿文书法的传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不少清真寺建筑都饰有阿拉伯文雕刻。其中,始建于公元1009年的泉州清净寺门楣上的古兰经…  相似文献   

19.
<正>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与我国传统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从阿拉伯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文化被染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从穆斯林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清真寺,到宗教语言、宗教礼仪、宗教用品和穆斯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在中世纪已经名扬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和引人注目。本文仅从中国阿拉伯书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借以印证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正>译者按:马良骏大阿訇(1867-1957)字善堂,经名穆罕默德·优素福,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经堂教育的振兴家、一代经学大师,在教派团结、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慈善事业等方面均作出有益贡献。阿訇毕生著作30余种,内容涉及阿拉伯语词法、语法和修辞学、教义学、伊斯兰哲学、教法学、历史、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