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20,(11)
正保罗是新约教会历史中大有作为的人,旅行布道、建造教会,将福音传到外邦,等等,完成这些事工的其实并不是只有保罗一个人,他也有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有我们熟悉的人物如路加、马可、提摩太等,也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腓立比书》中就有提及这样一个人,他就是以巴弗提。圣经中记载以巴弗提的笔墨极少,只在《腓立比书》2章和4章提及,但是区区几笔,就足以看到他的不同之处。保罗写《腓立比书》时,正身处罗马监狱。  相似文献   

2.
<正>三卷福音书中都记载了"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这句话(参太7:2;可4:24;路6:38),不过三卷福音书记载这句话的上下文不同。根据马太、马可、路加的记载,有人从"施比受更为有福"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的一生是从上帝那里领受丰盛恩典的一生,上帝从未停止过赐给我们恩典,  相似文献   

3.
周永健 《天风》2004,(10):24-25
犹大是十二个门徒之一,但后来出卖耶稣。耶稣早知道犹大会如此行,为何还要呼召他作门徒? 耶稣呼召了十二个门徒。路加记载耶稣在山上经过了整夜的祷告,才从门徒中挑选十二个人作使徒(路6:12-16)。马可描述耶稣  相似文献   

4.
树立榜样     
王俊 《天风》2007,(22):14-15
愿我们在在言语、行为、信心、爱心和清洁上树立榜样,讨上帝喜悦,做无愧的工人。提摩太是保罗和马可分手后,在第二次旅行布道途中经过路司得时所拣选的门徒,年轻、内向,看起来不大成熟。保罗写信让他不要"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林前13:11),"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林前13:11)"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林前14:20),要求他做出教牧人员应该做的事,活出教牧人员的尊严,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5.
与上帝和好     
杨威 《天风》2004,(8):21-21
《礼记·檀弓下》记载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齐国闹饥荒,富人黔敖在路上施舍食物。他看见一个穿得破破烂烂,饿得快要发昏的人蹒跚着走过来,就端起饭和水轻蔑地喊着说:“嗟,来食”(喂,来吃!),那人抬起头看看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你这样施舍的饭才会到现在这样的。” 故事没有结局,但我们可以猜想:路人有很大的可能是死了。为什么会饿死呢?  相似文献   

6.
丁光训 《天风》2001,(3):48-50
“浪子回头”的故事记在路加福音第15章,早已为众人熟知。今天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故事中的三个人物:那父亲和他两个儿子。关于这三个人物,我愿意各讲一些话,但主要谈一下那位父亲。  相似文献   

7.
路加福音的作者是路加。这是得到早期教会的圣师们所认证的。路加是叙利亚安提约基雅人,也是保禄的跟随者,他的职业是医生。当时的安提约基雅是罗马帝国居第三位的沿海大城市;交通方便,商业繁荣,文化气氛浓。路加福音成书较马尔谷晚,大约在公元70年,路加用精美的希腊文写下了这部福音。路加认识的耶稣基督不只是犹太人的救世主,他的祭献是为全人类的得救。耶稣的使命是寻找迷途者和罪人,并重新修复这些人与天主的关系。因此耶稣的来临是满全了天主对人类祖先的诺言。路加是外邦人,他没有犹太人所有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他自幼…  相似文献   

8.
冀慎杰 《天风》2005,(4):40-41
在马太福音11章28节提到主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 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这是主耶稣向世人发出的呼唤。人 生于世,都有劳苦重担和忧愁烦 恼,怎样才能变得轻松愉快欢喜快 乐呢?秘诀是到耶稣这里来,他就 使我们得安息。一个"来"字,蕴 藏着深刻的属灵意义。"来"是一个 动词,在圣经中,它常常和别的词 连在一起,组成新的词语,意义也 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9.
金微 《天风》2002,(11):21
天风编辑部:我是一位普通信徒,有一个问题我想问:我们那里有一个信徒患病,教会为他较长时间代祷,结果他去世了。这件事在他家造成不好的影响,他老伴再也不来礼拜了,信徒也很灰心,许多人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0.
人类处在罪的阴影之下,同时又摆脱不掉父亲的慈恩.在我们里面有一股力量,迫使我们去做我们不要做的,也迫使我们不去做我们知道该做的.这股力量的正确名称是罪.正像圣保罗所说的:"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罗7:15)他接下去说,是住在我们里面的罪使我们成为这样.<路加福音>第15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离弃上帝的道路的时候,我们不是处在上帝创造我们时愿意我们处在的地位.然而这不必成为自暴自弃的理由,浪子即使在为主人看管猪群的时候,也还是他父亲的儿子.耶稣对浪子具有很大的信心,说他"醒悟过来",说他又成为他自己.父亲对他的回归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等待着他的回归.我们不要把人生看为不变的.我们都在变化之中,我们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像一只死了的、僵硬的、钉在硬纸片上的蝴蝶标本.我们是一个来自过去、活在今天、展望未来的活的能努力的主体.浪子也好,我们每个人也好,都是在改变之中,我们都是上帝手中的半成品,这给予浪子和我们每人以希望.  相似文献   

11.
吴红英 《天风》2007,(6):8-9
马可人生中尽管有过失败,但这些经历,成了他一生永远敬畏、事奉主的动力。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他在今后的人生认识到自己的软弱,他在何处跌倒又在何处起来。他转变成一个刚强的人,一个与神亲密的人。  相似文献   

12.
杨友文 《天风》2004,(9):32-33
马可福音1章29-31节这段圣经记载主耶稣医治彼得岳母的热病,"热病"现代中文译本翻译为"正发高烧"。这件事在前三福音书都有记载,只是在细节上有些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重点记载此事,使我们对此事更全面、更完整地了解,并得到更多的教训。 一、代求代祷 首先我们看到:马可福音说:"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躺着,就有人告诉耶稣。"(可1:30)路加说得  相似文献   

13.
智慧的耶稣     
苏志明 《天风》2011,(5):9-10
《路加福音》描述了孩童耶稣跟随父母上耶路撒冷守逾越节的故事,虽然简单扼要,意义却不平凡。路加给我们留下了耶稣童年时的一些精彩片段,如天使预言耶稣的降生、牧羊人的朝拜、在圣殿里献小耶稣等故事。路加用一句精炼的话来形容耶稣的童年,"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路2:40)耶稣由青少年到30岁出来传道的这18年(参路3:23),路加用"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2:52)来精炼概括。耶稣在圣城耶路撒冷的守节、与教师们的应对,无不充满着智慧。  相似文献   

14.
李世峥 《天风》2022,(9):36-37
我去农贸市场买菜,顺道看望在这家市场经营副食的弟兄.我礼节性地问候弟兄:"生意很好吧?愿主赐福你!"听过我的话,弟兄的脸居然红了起来,支支吾吾地对我说:"唉!求主饶恕吧,我在贪爱世界,实在对不起上帝!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等到孩子成家立业,我就什么都不做了,好好爱上帝,专心服侍主!"我对弟兄的问候发自内心,绝对真诚,他怎么把我的话当做对他的"旁敲侧击"?我的祝福,居然被他当做针对他"贪爱世界"的"冷嘲热讽"?我能看得出来,弟兄在经营商店时,时常背负着"贪爱世界"的负罪感.  相似文献   

15.
邓蓉 《天风》2002,(11)
一只由废旧塑料管子做成的猫,蓝色的小脸,翘翘的尾巴,精致灵动,蹲在公共汽车驾驶盘上,陪伴驾驶员来来回回地接送乘客.那天车上人多,我站在前排,无意中瞥见了,询问驾驶员:"你怎会有此物?"他反问:"这有何说法?"我笑答:"我认识它的主人."谈话间便将福音传给他.想必在他每天繁忙的工作中看见小猫,记得有一位基督徒在惦记他,心中一定倍感欣慰.  相似文献   

16.
上帝的启示     
沈承恩 《天风》2004,(5):2-4
经文:诗19 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是讲上帝所创造的天地万物,一是讲上帝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我们粗粗地一看,会觉得这两个内容似乎放不到一起,天地万物与律法是怎样的关系呢?是的,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题目,应该分开来写两篇文章,或写两首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看一看,就会发现,大卫写这首诗,有一个主题,他要通过写上帝的创造和上帝的律法,告诉人上帝的启示。所以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个  相似文献   

17.
田素良 《天风》2013,(3):34-36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历史的车轮已载他走过八十多个春秋,但凡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的美德,他就是耄耋之年的唐路加同工。他出生于基督世家,祖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自幼受家庭信仰的熏陶,蒙主拣选,享受着主的祝福。圣经中的路加是一位虔诚的医生,著有新约圣经《路加福音》,父母希望他长大像路加一样传主福音,治病救人,广行善事,故此给他取名唐路加。  相似文献   

18.
汤姆·彼得斯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管理学大师之一。他在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上主向梅瑟显现说:"现在以色列人的哀号已达于我前,我也亲自看见埃及人加于他们的欺压。所以你来,我要派你到法郎那里,率领我的百姓以色列出离埃及,梅瑟对天主说:‘我是谁,竟敢去见法郎,率领以色列出离埃及?"(出3:9—11)上主回答说":我必与你同在;几时你将我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你们要在这山上崇拜天主,你要以此做为我派你的凭据。"在这里可以让我们看出,梅瑟再三推辞不肯去,因为他知道存在三方面的困难。第一,他看自己已经八十岁了。他在咏90:10说":我们的寿  相似文献   

20.
保罗神学,第一是指大数人保罗对耶稣基督的上帝的认信和理性反思形成的教义体系和行为规范,即以基督的十字架福音为内容,主要体现在真实的七封书信中:《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腓立比书》、《帖撒罗尼迦前书》、《腓利门书》;第二是指在保罗周围的部分门徒(如路加、马可、提摩太、推基古等,提后4:11-12)在独立信仰耶稣基督后,同时赞同保罗所认信的信仰体系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神学。因此,我们把保罗书信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其中也包括“伪保罗书信”。后者,至少是对保罗个人的信仰体系的部分认同,否则,就不可能选择保罗之名作为“伪托”的主体。保罗书信在语言观上突显出十字架的结构布局与问答逻辑;在时间观上,突出时间之未来与过去的张力,即从未来到过去和从过去到未来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