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保护责任,以其深刻的伦理意蕴为国际政治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国际保护责任在实践上陷入价值选择的两难情景:为实现一种善而采取的道德行为,必然损害另一种善。这种道德行为的悖论构成了国际保护责任的伦理困境。它在本质上是道德意识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系因国际社会"康德型伦理文化"和"黑格尔型伦理文化"之间的冲突而生成。两种国际伦理文化都植根于西方中心的现代性国际体系。要消解这一伦理困境,存在两种可能路径:一是渐进路径,即国际伦理文化的涵化;二是激进路径,现有世界秩序的重构。就短时期而言,国际保护责任的伦理困境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2.
2015年3月至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召开了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的专家会议,并于2015年11月至12月举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IGC)第十届常会,审议并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伦理原则是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最新论述,实质是一种鼓励和倡导。伦理原则是一个总的原则,在具体内涵上涵盖了主体、权利、发展、生态等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如今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国家的职责,也是社会的共同义务。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许多国家都有一套自己独有的方式和方法。以法国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文化遗产和保护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同时发现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邹玉政  邹成勇 《学海》2005,(2):131-134
我国宪法修正案首次引入“人权”概念,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际人权宪章》对中国的人权保护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确立的普遍人权对我国的宪法人权保护有着一定影响。但两个公约与我国宪法的人权保护制度在价值取向和内容上,存在差异。我们既要积极参考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又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宪政。应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健全违宪审查制度、完善宪法解释制度等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权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丰富,让建筑遗产的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传播学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可以在促进遗产与受众的沟通的同时,为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平衡提供保障。文章主要从国际遗产保护理论中的传播理念入手,对传播学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过程和传播学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保护历史文化村寨必须用好旅游这把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一位资深国际旅游学家认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例开发旅游不破坏民族文化的,假若有,那简直是个奇迹。”大概基于这种认识,由众多权威人土共同提出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论及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时写道:“以民族村寨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正遭遇不可挽回的破坏和面临消亡的危险,除非采取保护它门的行动。”如此尖锐地提出问题,的确令人深思,应当引以为戒,力避在旅游开发中损坏民族文化。不过,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并通过开展文化旅游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使两者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成功实例,在贵州是真实存在的,那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上寨。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国保护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武 《管子学刊》2009,(1):114-119
虽然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性和各国立法理念的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以至于出现了跨国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象。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收集、保护的传统,同样面临着不断被外国组织或团体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状。我国应当借鉴他国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区域和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弱化,其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国际市场的评判。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全球健康领域存在诸多不平等,各国均有义务对外开展合作与援助。这种健康权的国际合作与援助义务主要以国际法规则和有关政治承诺为基础,由此也明确了该义务的依据和范围。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辩证地看待这项国际义务:既应积极履行该项国际义务,同时也要努力寻求国际合作,并完善本国健康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创新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增长,但这一制度在实际运用中则暴露出各种弊端。自由主义经济的"知识产权理论"存在着如下困难:私有权的解释困难、激励机制的囚徒困境和创新活动之价值与意义的错位。本文认为,"基金激励机制"可以成为一种不同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创新的替代方案,这种机制的构想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它在国际合作的某些领域正在被积极地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三八”妇女节起源于1909年3月8日,那时,美国芝加哥的劳动妇女为了爭取妇女解放,举行了一次要求平等自由的罢工和游行示威。这次游行示威得到了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响应和支持。第二年,即1910年,由德国的妇女运动家克拉拉·蔡特金領导的国际劳动妇女大会,在丹麦京城哥本哈根开会的时候,蔡特金提議:为了加强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結和解放运动,订三月八日为国际妇女节。她的提議获得全体与会者的拥护,一致决議通过。当时会上还提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同工同酬,保护母性,保护童工等提案。1911年3月8日,德国、奥国、瑞典、丹麦和美国等国家的劳动妇女都举行了游行示威。从那时起,“三八”节就逐漸在世界各国流行起来了。中国妇女运动,是受国际妇女运动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中国妇女纪念自己的节日“三八”节,是从中国革命运动的浪潮日益高涨的1924年开始的,地点是在广东省广州市第一公园,领导这一次会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那次紀念会中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軍閥,同工同酬,保护童工和孕妇,  相似文献   

12.
(一)现在不论哪里的立法,都规定商标是一种资产并加以保护,而且还给商标以特殊的独占权。正如保护别种私人财产一样,法律禁止其他人对同类的商品使用这种商标。商标是识别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标记,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商标已经成为一种无形财产,商标的专有权受到法律的保护。商标不仅直接关系到商品(服务)的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利益,而且牵涉到竞争对手、消费者以及一般公众的利益。国际社会由于商标权利义务的相互承认和商业假冒的消除而向前发展。毫无疑义,商标的功能功不可没。识别力是商标的根本功能。商标作用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是古都开封的历史记忆,也是文化开封的基因传承,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开封古都文化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共产党开封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了开封定位,即建设"两城"打造"两都一支点",要"以开放为引领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生态宜居魅力古都"。这对"美丽开封"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拟通过梳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美丽开封"建设中的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寻求对策,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开封实际、具有开封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兼具文化和经济双重属性的电影产业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保护国产电影发展的电影配额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电影配额制逐渐放宽是大势所趋,这一趋势必然对国产商业大片造成冲击,但国产文艺片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项疫苗临床试验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讨论了如何在科学研究中贯彻落实GCP。结果表明,ICH提出的13项GCP指导原则在疫苗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充分的实施。GCP不仅是临床试验的管理和指导原则,同时也保护研究对象的权利、保证资料的可信和自觉遵守标准操作程序(SOP)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开封是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留存有丰富的运河遗产,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封以大运河遗产为依托和支撑,通过打造运河遗产类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完善运河遗产展示内容,集中发展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彰显开封风格和开封特色,使运河遗产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利用中开发,大力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专利权是工业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商标权一起常被称为工业产权,人们通常所说的知识产权是工业产权和著作权的合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全球化,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目前,国际上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公约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  相似文献   

18.
公害问题早在1972年就在世界各发达国家显现,联合国在斯德歌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开设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之前,曾经设置有民间保护团体世界自然保护基金(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和国际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并于1980年发表《人类环境保护战略  相似文献   

19.
张恩迪  崔丽娟 《心理科学》1999,22(5):415-418,453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中学生,中医药大学生、和普通公众的老虎保护意识进行了对比调查和纵向调查,以评估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亚洲保护交流项目的“拯救虎虎”公众意识宣传教育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高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高潮,是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密切相关的.为了有效保护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1月通过了《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并于2000年4月开始实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2003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使世界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国际公约的保护.中国政府意识到在现代化进程中抢救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注和加强国际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第一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名列榜首;2003年11月7日,在第二批28个代表作名单中,中国古琴艺术名列其中;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及中蒙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又入选第三批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