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认知风格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实践领域。本试图探讨认知风格理论对心理咨询活动的意义。中从来访、咨询、二的相互作用三方面探讨了认知风格对心理咨询的临床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作认为求助认识和表述其心理问题时的方式和特点、医惠关系的确定、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的有效性等都受到医惠双方认知风格特点的影响;同时,对认知风格理论在心理咨询中作用的分析亦有利于推进心理咨询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认知风格是个体习惯性的加工偏好。行为研究和任务态的功能成像研究已为认知风格分型理论提供了丰富的依据,但关于个体安静无任务状态下的脑活动是否也能表现出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技术,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较为严格的标准使用认知风格分型任务分离出整体型和分析型认知风格被试,通过分析两组被试局部脑活动的一致性和整体脑活动的功能连接性,考察了静息条件下认知风格分型的神经基础。结果发现,不同认知风格群体的脑局部和整体活动均可能存在差异。个体越偏向分析型认知风格,左侧小脑的激活越强;左侧小脑与双侧大脑的功能区有更强、更广泛的连接。结果提示,安静无任务下个体的脑活动也可能表现出认知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全面阐述了认知风格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认为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⑴ 70年代以前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发现增殖期 ;⑵ 80年代认知风格研究的停滞与理论综合期 ;⑶ 90年代认知风格理论的成熟与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定型期。文中对最新的认知风格结构模型及其测量做了叙述 ,并对已有的认知风格结构模型进行了分类 ,最后对认知风格研究发展的趋势做了述评。  相似文献   

4.
在言语-表象认知风格模型中, 视觉表象认知风格一直被视为单一的结构, 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各种测量方法均存在效度上的缺陷, 导致了研究者对该认知风格模型的普遍质疑。随着对视觉认知加工研究的深入, 尤其是对视觉客体表象与视觉空间表象在功能和解剖上的双分离的理解, 为进一步区分表象型认知风格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进而促进了客体-空间表象和言语(Object-Spatial Imagery and Verbal, OSIV)认知风格模型的提出, 而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新测量工具(Object-Spatial Imagery and Verbal Questionnaire, OSIVQ)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有力地支持了OSIV认知风格模型。OSIV认知风格模型及其测量为研究人类的认知风格以及视觉认知拓展了新视野。尽管如此, 两种不同视觉表象子系统并存于个体的视觉表象系统中, 因此, 它们分离的原因、相互作用及其与视觉注意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探查不同智力水平群体的认知风格是否不同以及认知风格对智力个体差异的影响机制为目的,在256名14~15岁被试的韦氏智力测验和认知风格测量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智商水平组的认知风格、观察认知风格与智商分数之间的相关、比较控制与未控制认知风格下认知操作与智商分数相关变化;结果发现不同智商群体各自的主导性认知风格迥异,控制认知风格下认知操作与智力水平之间相关显著降低;这说明认知风格以潜在、稳定的组织方式影响着认知操作,继而影响智力水平,认知操作相比于认知风格对智力个体差异的影响更为强大、直接。  相似文献   

6.
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55  
杨治良  郭力平 《心理科学》2001,24(3):326-329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风格是对个体差异进行的描述,指个体在认知、个性等方面一贯的外在表现方式。学界关于风格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的气质学说。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风格研究,则与Oalton、James、Jung、Bartlett等人的工作密不可分。Allport于1937年提出的生活风格(1ifestyles),第一次深思熟虑地将认知同风格从理论上联系起来。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人们围绕着认知风格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取了丰富的经验。一般认为。认知风格指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化的和一贯性的偏好方式。  相似文献   

7.
思维风格与创造性倾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运用斯腾伯格编制的思维风格问卷与威廉斯编制王木荣等修订的创造性倾向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量 ,比较了不同思维风格创造性倾向的高低 ,以及思维风格对创造性倾向的预测。发现可以从思维风格这种认知方式的角度对创造力作定性、定量的阐述 ,高创造性倾向者在某些风格上显著高于低创造性倾向者。本研究还探讨了大学生思维风格的特点 ,比较了不同专业及性别在思维风格上的差异 ,为了解我国大学生思维风格特点提供了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8.
同一性风格: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自我同一性问题的研究由关注同一性状态转向关注同一性风格。同一性风格是指个体在建立与维持同一性时表现出的社会认知策略方面的偏好,包括信息风格、规范风格和扩散/逃避风格。研究者围绕同一性风格与社会认知加工策略、人格、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学业表现等方面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未来的研究方法和被试样本应该更加多样化,跨文化比较研究及干预性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了832名中学生,采用问卷的方法探讨了人格、认知风格及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生人格在不同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不同。(2)年龄是中学生认知风格的重要影响因素。(3)中学生社会适应性总体发展具有年级差异而不具有性别差异。(4)中学生人格可以直接与影响社会适应性,认知风格可以影响社会适应性的部分因子,人格中部分因素可以通过认知风格对社会适应性的部分因子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2×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了认知风格和信息呈现方式对认知负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呈现方式对学习时间有显著的影响;认知风格对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有显著的影响;认知风格和信息呈现方式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学习时间、心理努力量和材料难度具有一致性,但它们可能对不同的认知负荷敏感,即学习时间可能反映了总认知负荷量,心理努力量和材料难度可能分别对内在和有效认知负荷敏感。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ors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hemispheric cognitive style and ear temperature. A sample of 100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measure of hemispheric cognitive style, the Hemispheric Consensus Prediction Profile. Ear temperatures were taken in 2 sessions, 2 times for each ear at each session. Average left ear temperature was subtracted from average right ear temperature as an index of dominant temperature. Only 56 of the participants showed a stable dominant ear temperature. For these 56 participan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cores on the Hemispheric Consensus Prediction Profile and tympanic member temperature (Spearman's ρ =.29, 95% CI [.04,.51]). Individuals with a left hemispheric cognitive style tended to have a warmer left 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 while those with a right hemispheric cognitive style tended to have a warmer right 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 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s are easily obtained using inexpensive and noninvasive technology. The relationship suggested by these findings may open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y of cerebral asymmetry.  相似文献   

12.
李秀妍  伍珍 《心理科学》2021,(2):433-439
认知风格是个体获取和加工信息的一贯模式,影响诸多认知活动。本研究测量了98名4-8岁儿童的认知风格和积木拼图中的问题解决行为,主要发现:(1)4-8岁儿童总体上表现为整体型认知风格,但分析型认知风格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渐发展;(2)认知风格影响问题解决策略:越偏整体型认知风格的儿童越多使用主体参照策略(即先拼主体图形再补充其他部分),并且越少使用线索推断策略(按照行/列的线索顺序依次拼图)和局部定位策略(根据某一局部图案的具体位置摆放积木)。本实验首次探索了低龄儿童认知风格的年龄差异,发现认知风格在发展早期就已影响问题解决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儿童认知风格的发展及其作用,为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问卷》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6432名成年人的认知风格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体水平较好。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成年人在认知风格各维度上的差异发现:(1)女性在灾难化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2)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上升趋势;(3)农村成年人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成年人;(4)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呈下降趋势;(5)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在选择性提取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年组被试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4.
师生认知方式与藏族双语儿童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明钢  邢强 《心理科学》2002,25(3):328-331
以藏族双语儿童和任课教师为被试,采用北师大心理系编制的CSFT工具,测查了师生认知方式相互作用对双语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师生认知方式的相互关系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学科性质、学习任务有关;双语儿童的认知方式是影响其汉语文、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不周性别师生认知方式的相互匹配对其汉语文的学习有显著影响;师生认知方式的相互作用对双语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并非是线性的,师生间性别、认知方式相互作用都是影响双语儿童学业成绩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5.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近年来,我国心理与教育研究者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为儿童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并获得了中国文化背景下与西方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不同省市地区的4406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是常态的;(2)我国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得分出现了“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s the degree to whic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y and cognitive style (rational thinking vs. experiential thinking) uniquely and jointly account for differences in religiosity. Using an array of measures of religiosity, results show that cognitive ability has a medium to large negative effect on various aspects of religiosity. Though also negatively related to religiosity, rational thinking style did not add significant unique effects, nor did it convey a significant indirect effect from cognitive ability. Experiential thinking was generally unrelated to ability bu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ome aspects of religiosity. Overall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ose with higher cognitive ability are less likely to accept religious doctrine or engage in religious behaviors and those with lower ability are more likely to accept religious doctrine and exhibit higher levels of fundamentalism. Cognitive style appears to play a lesser role in explain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eligiosity than cognitive ability.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青少年进行测试,首先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模型探索了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然后通过青少年道德脱离、道德同一性的得分差异来确认潜在类别的效度。结果表明,从青少年的角度父母教养方式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混合型三种,其中积极型人数最多、消极型人数最少。此外,青少年道德脱离、道德同一性的得分在这三种潜在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本研究得到的三种潜在类别有较好的效度。积极型教养方式下青少年道德脱离的得分显著低于混合型和消极型的得分,混合型教养方式下道德脱离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型的得分;积极型教养方式下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得分显著高于混合型和消极型的得分,混合型教养方式下道德同一性的得分显著低于消极型的得分。  相似文献   

19.
对315名初中生施测Kirton适应–创新认知风格问卷、Williams创造性倾向量表和Torrance创造性思维测验任务,以考察创造性认知风格、创造性人格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在创造性认知风格中,效率性、规则性均与创造性思维呈显著负相关;在创造性人格中,冒险性、好奇心及挑战性均与创造性思维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在创造性认知风格中,创新性、效率性分别正向、负向预测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人格中,好奇心正向预测创造性思维;对回归系数的逐步检验发现,创新性维度通过创造性人格而对创造性思维具有间接的积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则显示,创新性维度、规则性维度以创造性人格为中介分别对创造性思维发生间接的积极、消极影响。可见,创新认知风格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而适应认知风格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在创造性认知风格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创新性认知风格通过创造性人格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规则性认知风格通过创造性人格而抑制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由于视角和侧重点的差异, 无望抑郁认知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取向。一是以认知易感-压力模型为核心, 围绕“无望”展开的病因学研究, 关注认知危险因素、消极生活事件与无望以及抑郁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以恢复模型为核心, 围绕重获“希望”展开的无望抑郁恢复研究, 关注认知保护因素、积极生活事件与重获希望以及抑郁缓解之间的关系。厘清一些相关问题、整合两个研究取向有利于准确评估个体无望抑郁的风险和弹性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