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元认知监测关注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是重要的高级认知过程。学习判断(judgments of learning)是元认知监测的一种重要形式。该研究同时采用人脸-姓氏记忆新任务与经典词对记忆任务,比较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在两者中的差异。结果发现:人脸-姓氏记忆的学习判断准确性在相对准确性、绝对准确性和总体判断准确性上均显著高于词对记忆。结果表明:当任务本身的社会适应意义更强时,个体对认知水平的监测更加准确,提示元认知监测技能不仅受到个体自身学习和发展的影响,还可能与人类的长期进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邢强  孙海龙 《心理科学》2015,(5):1130-1135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反馈延迟与掩蔽类型对知觉类别学习的影响。实验1光栅掩蔽条件下,采用2(类别结构:基于规则vs.信息整合)×2(延迟反馈:500vs.3000ms)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2采用同样的实验设计,保持延迟反馈时间不变,但改掩蔽类型为黑屏掩蔽。结果发现:(1)光栅掩蔽条件下,反馈延迟削弱信息整合类别结构的成绩,不影响基于规则类别学习,内隐外显类别结构之间存在分离效应。(2)黑屏掩蔽条件下,信息整合与基于规则类别结构的成绩均不受到延迟反馈的影响,分离效应消失。实验说明“无关因素”掩蔽影响知觉类别学习,知觉噪音与标准噪音在反馈延迟影响知觉类别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COVIS模型理论关于延迟反馈时间影响知觉类别学习的解释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反馈一直是学习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反馈的研究逐渐深化与综合化。一方面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模型出发,考察了反馈的不同因素对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作用;另一方面以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为框架,探讨了情绪、学业成绩等个体因素以及目标定向、任务难度等情境因素对反馈作用的交互影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内部反馈信息以及学习者元认知监控的调节作用,结合个体和情境因素揭示反馈对自我调节学习的整体动态过程的影响,并设计出促进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馈方案。  相似文献   

4.
元认知监控中信心判断和再认答案的调整不仅受到个体学习后掌握程度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性线索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掌握程度和社会性线索对元认知监测和控制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掌握程度和社会性线索独立影响元认知监测。第二,掌握程度和社会性线索显著影响元认知控制,并且掌握程度还起到了调节作用。具体来说,掌握程度高时,个体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最初选择,较少受到社会性线索的影响;掌握程度越低,社会性线索的影响越大,个体倾向于使自己的选择与社会性信息保持一致。最后,研究总结了学习任务中掌握程度和社会性线索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结构知识归因的方法,以学习判断和项目优先选择作为元认知监测和控制的指标,考察重量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是否是无意识的。被试学习粘贴在不同重量纸盒上的词对,进行学习判断(实验1)或项目选择(实验2),并报告其判断或选择的依据。结果:(1)重量影响学习判断和项目优先选择,相对于轻纸盒,被试给予重纸盒上的词对更高的JOL并优先选择重纸盒上的词对进行学习;(2)重量对学习判断的影响只发生在判断依据为猜测的情况下,重量对项目优先选择的影响只发生在判断依据为猜测和直觉的情况下。上述结果支持了元认知的具身性,并提示重量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可能是无意识的。  相似文献   

6.
元认知监控包括自我监控和监控他人。本研究用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监控和监控他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实验一采用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任务,来探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监测和监测他人。实验二采用难度不同、分值不同的计算任务,来探讨学生的自我控制和控制他人。研究发现:第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监测和监测他人都会以前期任务表现为依据,支持MPT假说。而且,自我监测和监测他人都在二年级表现出了明显的转化和提高。第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监测他人时,逐渐由以自我信息为依据调整到以他人认知状态为依据。第三,元认知控制能力的发展落后于监测能力。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仍旧不能很合理地进行自我执行和计划他人。  相似文献   

7.
学习判断准确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被试对其后测成绩的预测.准确性是学习判断研究的重要问题.学习判断准确性分为绝对准确性和相对准确性.本文重点介绍相对准确性的传统研究方法和修正方法,即预测前回忆和监测法.在比较两种相对准确性的研究方法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上的差别,提出传统方法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只能通过假设推断学习判断判断前的提取过程,修正方法在数据收集时,在学习判断前插入一个回忆阶段,可以监测学习判断判断前的提取过程.应用修正方法使研究者既可分解总的准确性,又可通过加权平均数的算法合成总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有助于研究者更加深入、精确地研究学习判断以及其他元认知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验考察面孔吸引力对面孔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监测准确性的影响。采用经典面孔再认范式,高、中、低吸引力面孔作为学习材料,学习判断(JOLs)作为元认知监测指标。结果发现:(1)低吸引力面孔的学习判断高于中、高吸引力面孔;(2)低吸引力面孔的元认知监测准确性低于高、中吸引力面孔;(3)个体对不同吸引力面孔的学习程度判断均存在过度自信现象。结论:个体对面孔再认的元认知监测会受到面孔吸引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任务难度和反馈学习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采用情景类比任务,通过两个实验对180名小学生进行纸笔测验,探讨了任务难度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进行反馈学习以降低任务难度时,7~8岁儿童能完成更高年龄段儿童才能完成的任务;但增加任务难度,11岁以上儿童也表现出类比推理能力的弱化.结果提示,儿童是否能在类比推理任务中表现出相应的能力可能取决于任务难度,反馈学习可促进一定年龄段内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发展.本结果为有机融合皮亚杰和Goswami等人的观点提供了有效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儿童计算的元认知监测及其对策略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灵丹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06,29(2):354-357
为了考察儿童在计算中的元认知监测及其对策略选择的影响,选用两种实验材料,对五种元认知监测判断的特点及监测判断对策略选择的影响进行考察,发现:儿童的元认知监测判断等级值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元认知监测判断大多与策略选择高度相关,具有较好的预测力,但受材料、指导语等因素影响,又呈现出复杂的关系。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元认知监控的基本假说和元认知监测判断的状态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规模测试筛选出轻度抑郁者和非抑郁者,以自编智力测验为工具操纵不同的反馈情境,采用2(轻度抑郁,非抑郁)×3(无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对被试的外显自尊及内隐自尊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1)抑郁者的外显自尊显著低于非抑郁者,而内隐自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成败操纵后个体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并无显著变化,即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无反馈、正反馈情况下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显著不同,而在负反馈情况下,抑郁者与非抑郁者的自尊分离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人格操纵对内隐自尊的影响及其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博 《心理学探新》2009,29(3):52-56
该研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了人格反馈操纵前后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同时探究了不同外显自尊水平被试内隐自尊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被试会出现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人格反馈操纵对内隐自尊起抑制作用,正负反馈的影响存在差异;外显与内隐自尊产生分离。  相似文献   

13.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水平,应用技能及自控能力会影响其上网行为,进而影响其学习和生活。本研究自编大学生网络元认知量表、网络学习行为调查问卷并应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调查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偏好、网络元认知和网络成瘾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网络元认知与网络成瘾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行为总体健康良好;大学生网络花费时间存在性别差异和时间段差异;大学生网络元认知水平分布呈正偏态,大学生网络元认知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及专业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比例较低,大学生网络成瘾性别差异显著;网络成瘾与网络元认知得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文化价值取向与自我调节点对反馈效果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丽  时勘 《心理学报》2004,36(6):738-743
选择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文化价值取向和自我调节点作为影响反馈效果的调节变量,采用2×2(反馈方式、反馈对象)两因素组间实验设计,以公文处理练习为实验材料,对171名MBA学生进行反馈的干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集体主义倾向、自我调节点是影响反馈效果的调节变量,集体主义倾向强的人得到针对小组的反馈,公文处理成绩提高;表扬提升调节点的被试公文处理成绩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体感交互是新兴的人机交互方式;当前,相关的人因学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采用典型任务结合主观评价法,首次探索了用户运动信息反馈形式对体感交互用户体验的影响。笔者从易学性、控制性、情感与心理负荷四个方面,比较了有、无人形反馈形式对游戏体感菜单操作可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在心理负荷上无差异,无人形反馈在易学性上优于有人形,但有人形反馈在控制感上优于无人形,且更受用户喜爱。基于该结果,笔者建议在体感操作界面上使用有人形反馈。  相似文献   

16.
Feedback-based learning declines with age. Because older adults are generally biased toward positive information (“positivity effect”), learning from positive feedback may be less impaired than learning from negative outcomes. The literature documents mixed results, due possibly to variability between studies in task design. In the current series of studies,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feedback valence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 We used nonprobabilistic learning tasks, to more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effects of feedback magnitude, learning of stimulus–response (S–R) versus stimulus–outcome (S–O) associations, and working-memory capacity. In most experiments, older adults benefitted more from positive than negative feedback, but only with large feedback magnitudes. Positivity effects were pronounced for S–O learning, whereas S–R learning correlated with working-memory capacity in both age groups. These results underline the context dependence of positivity effects in learning and suggest that older adults focus on high gains when these are informative for behavior.  相似文献   

17.
Past studies suggest that managers and educators often consider negative feedback as a motivator for individuals to think about their shortcomings and improve their work, but delivering negative feedback does not always achieve desired results. The present study, based on incremental theory, employed an intervention method to activate the belief that a particular ability could be improved after negative feedback. Three experiments teste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n negative self-relevant emotion. Study 1 indicated conveying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ability reduced negative self-relevant emotion after negative feedback. Study 2 tested whether activating the sense of possible improvement in the ability could reduce negative self-relevant emotion. Results indicated activating the belief that ability could be improved reduced negative self-relevant emotion after failure, but delivering emo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lone did not yield the same effect. Study 3 extended the results by affirming the effort participants made in doing the test, and found the affirmation reduced negative self-relevant emotion. Collectively, the findings indicated focusing on the belief that the ability could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can reduce negative self-relevant emotion after negative feedback.  相似文献   

18.
运用合作者误导信息干扰范式,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不同压力(引导压力、警告压力和反馈压力)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确引导减少了错误记忆,对改善错误记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错误引导则增加了错误记忆;(2)在引导压力条件下,社会警告可减少错误记忆,减少误导信息的效应;(3)肯定反馈可减少错误记忆,而否定反馈则明显增加了错误记忆;(4)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不同压力下的错误记忆方面存在差异,场依存个体受各种压力影响较大,场独立个体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儿童阶段是对外部反馈最敏感的阶段。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反馈(积极/消极反馈)和不同性质的强化物(物质/社会性强化)对儿童学习效果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影响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联结学习范式以考察不同类型反馈对8~10岁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考察了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而在积极、消极反馈的基础上加入了物质、社会性强化物,探究物质、社会性强化条件下积极、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对于8~10岁儿童来说,消极反馈比积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大。并且,物质、社会性强化物对儿童反馈学习效果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孩来说,在物质性强化条件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其学习;而对于女孩来说,在社会性强化物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她们的学习。该研究为如何运用反馈促进儿童学习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跨职能知识共享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从知识有效共享的角度分析了跨职能整合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证明:(1)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实现跨职能整合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的关键机制;(2)知识共享行为受到创新氛围、共同目标和组织支持的共同影响;(3)认知障碍是观点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而知识共享有助于冲突的解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比了不同管理措施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