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认为,界说犹太教的难点有二:一是其独特性不在其信仰观念而源自历史经验,要从历史演变中把握其独特性;二是其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要在歧异中寻求一致,以其本质去统一其多样性。本文从拉比犹太教入手,将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犹太教所作的自我诠释,综合推演出犹太教的分解式定义,以求更深入地探讨和认识组成犹太教的不同传统。  相似文献   

2.
利奥·拜克通过对保罗的思想、福音书传统及其内容和耶稣思想的犹太本源性的历史考察反驳了哈纳克对两教渊源关系的否认,论证了基督教的犹太教历史起源;从犹太教的一神神圣信仰及其伦理本质特征等几方面进一步阐释了犹太教作为神圣信仰来源的含义,体现出现代犹太学者对犹太教的伦理神本质特征和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维护和发扬,确证了犹太教和犹太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耶稣是如何成为神的?──基督教三位一体,道成肉身教义的一种文化学诠释李秋零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的一个小宗派,但却是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犹太教是一个严格的-神论宗教。它只信仰耶和华为唯一真神,除此之外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即便是摩西这样...  相似文献   

4.
犹太教的本质体现为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其律法的遵从。由于对上帝的信仰只是被视为是犹太教的前提,犹太教一向不注重对上帝本质的论述,因此,对其律法的遵从便成为犹太教事实上的主体。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践行律法是犹太教有别于其他一神信仰的主要标准,也是判断一个犹太人是否守教的主要标准。当今北美犹太人在践行犹太律法中表现出的"多样性"突出体现了犹太教这一"自由"解读律法以及在自身内容上添加新思维的传统。了解犹太教在当代北美的新表现有助于认识犹太教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515千字,495页,定价76元。在"引论"中介绍了什么是犹太教,共分十一章:"希伯来人与以色列宗教"、"《希伯来圣经》"、"拉比犹太教"、"《塔木德》与犹太教律法"、"基本信仰、生活及伦理"、"犹太教哲学"、"犹太教神秘主义"、"犹太教在中国"、"近现代犹太教思潮和运动"、"犹太教与现代民族国家"、"当代犹太教的教派发展","结语当代犹太教面临的挑战"。我国对犹太教本身的学术研究起步甚晚,实至20  相似文献   

6.
犹太教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对改宗犹太教的外邦人,拉比们一方面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另一方面又对他们表现出怀疑排斥的消极态度。从根本上说,这种矛盾态度是由犹太教对自身的不同理解造成的。一方面,犹太人将自身看成由律法塑造的宗教共同体;另一方面,犹太教又始终将自身理解为一个民族,甚至其改宗程序,也是为了在象征意义上建立改宗者与犹太人的血缘关系。犹太教对其民族性的坚持是她无法向外邦人敞开怀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毋庸赘言,以犹太教为核心的希伯来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自第二圣殿被毁后,犹太人便在世界各地流浪,并不断遭到来自异质文明的挑战、迫害,乃至于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如此,在漫长的流散时期,犹太神秘主义在流散地犹太人中扮演着何种角色?犹太神秘主义究竟为犹太教信仰建构提供了何种资源?犹太神秘主义与正统犹太教到底处于何种关系?历史处境与  相似文献   

8.
从犹太教到儒教: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内在因素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开封犹太人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充分地肯定其外在环境与外来影响,而恰恰忽略了从犹太人自身的角度探讨其内在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本文认为,开封犹太人同化的最根本动力来自犹太社团内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即犹太人对犹太教信仰的逐步淡化和对儒教的深层次认同,犹太教的儒化过程正是开封犹太人的同化过程。文章试图以儒家思想所造就的文化氛围为宏观背景,探讨犹太教与儒教的文化交往与涵化,分析开封犹太人认同儒教的种种表象以及形成这些表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犹太教正统派(Orthodox)是犹太教派别中最大的群体,自视为惟一正统的犹太教信众。其最大特点是拒绝犹太教的任何变革,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原则,确信整部《妥拉》是上帝在西奈山上赋予摩西的神启,犹太律法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必须严守犹太教的传统信仰、律法和礼仪。许多人依  相似文献   

10.
早期儒家和古代犹太教都具有丰富而悠久的慈善思想,两种文明的慈善思想都"劝人向善"并"助人施善",主张周济穷苦、关爱贫弱。早期儒家慈善思想以"仁"为核心,以"恻隐之心"为驱动;古代犹太教的慈善思想则以"公义"为核心,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动力,靠宗教诫命来维系。二者之间的差异标识出两种文明的特殊性:儒家是一种世俗伦理体系,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慈善是君子风范的理想追求;而犹太教作为典型的"一神信仰",强调的是神与人之间的关系,慈善是信仰对人类生活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王彦 《学海》2011,(2):166-171
15世纪犹太教教条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重新强调律法的中心地位。由迈蒙尼德开始的宗教理性主义强调对上帝的信仰,使犹太教的律法传统受到伤害,并带来了严重的现实后果。为了纠正理性主义的偏颇,杜安、克莱斯卡和阿尔伯批评了迈蒙尼德提出的13条基本原则,但这种批评不是基于科学的客观立场,其目的也不是从逻辑意义上找出最基本的犹太教原则,而是为了强调律法对信仰的优先地位,回归犹太教的律法传统。  相似文献   

12.
尚异是犹太人的特性。它蕴藏在犹太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里,体现在犹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历史和现实中。犹太人在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与其尚异特性有密切联系,同时,其悲惨遭遇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之有关。犹太人求异、尚异的目的在于使犹太教区别于异教,并借以使犹太人区别于异族。犹太人之所以尚异,并能特立独行于世,在理论上源于圣经里自由、平等的价值,最终源于与众不同的唯一神信仰。揭示犹太人的尚异特性对于普遍具有尚同意识的中国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敬畏上帝观是犹太人对他们信仰的上帝的一种本能的自然尊敬和爱,是犹太教信仰的基本思想之一,也是犹太教教义的一项重要内容.犹太人的敬畏上帝既与爱上帝、敬畏罪以及惩罚等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犹太教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犹太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演变而来的,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基督教却在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下日益与犹太教分道扬镳。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义与律法主义、内在信仰与外在仪式的区别之上,早期基督教徒凭藉着一种唯灵主义的信仰和动机论道德观,超越了囿限于直观的禁忌仪式和侧重于规范外在行为效果的犹太教。从犹太教“末世论”到基督教“救赎说”的理论发展意味着基督教最终摆脱了犹太教的浅薄的现世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藩篱,成为一种关于灵魂得救(彼岸主义)的福音和普世主义的宗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一篇探讨犹太教的契约观由来及影响的学术论文。首先阐明了犹太教的契约观的定义;随后,介绍、评论了犹太教的契约观的由来,包括3部分:上帝与挪亚订立的契约、上帝与亚伯拉罕订立的契约、上帝与以色列人订立的契约;接着,介绍了犹太教的契约观的两个重要影响:形成了犹太人的天赋使命感,规定了犹太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最后,以简短的结语总结了犹太教的契约观在犹太教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犹太教作为犹太民族的宗教随着犹太人的到来而进入我国。其传入历史相当久远,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的历史相仿。有关史料表明,犹太教自进入我国以来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几乎没有中断过。只是由于犹太教不像侧重在中国社会传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基本不在中国人中宣传其教义,更不发展其信徒,它的长期历史存在才很少为国人所察觉。本文拟通过犹太会堂在我国有关城市的历史对犹太教在我国存在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述,同时兼论我国历代政府对犹太教所持的态度和实行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妈祖”,在元明清先后得到“夫人”、“妃”、“天妃”、“天后”等各种封号。这与中国古代的民俗心理、神教信仰、海岛拓殖、帝王统治的需要,又与作为世界著名通商口岸及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总结了数百年来的中国犹太教研究史,及其3个历史分期的特点;归纳了犹太教研究的3个专题:中国犹太人(尤其是开封犹太人)与犹太教、美国与以色列的犹太教、犹太教与犹太文化研究,并对主要的犹太教著作与译著加以评介。最后提出:除开封犹太教研究专题之外,目前我国的犹太教研究依然处于打基础阶段~翻译、介绍阶段,有关犹太教历史、文化、经典、伦理、律法、神秘主义、哲学、现代思潮等方面高质量的研究性专著、译著和论文依然极为匮乏,加深此学科的发展尚需要多方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犹太教研究为角度 ,对《希伯来圣经》和拉比文献中的上帝称谓作分类比较后 ,确认雅赫维为没有歧义的上帝之名 ,并就其历史渊源作了考证。本文认为 ,犹太教上帝之名的读音失传 ,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逐渐恶化而造成的 ;其名讳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邃的宗教意义 ,反映了犹太教独特的上帝观 ,如随意改换和误译必将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20.
马丁·布伯从哲学人类学的立场去理解宗教,揭示了人的“对话的存在”。 对布伯来讲,人类宗教的历史就是人与上帝对话的历史,人与上帝的对话关系就是一种“我—你”关系。正是在对话中,我们就达到了“之间”的领域,哲学人类学就是关于“之间”的人类学。人的对话的存在充分地体现在“原始距离”和“关系性”之中。人建立其“关系性”的能力也就是一种“神性”,因此,哲学人类学必然蕴涵着一种“神学”。他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础乃是人与上帝、与永恒的“你”之间存在的那个对话关系。有关宗教信仰的所有陈述的基础是那些具有信赖性质的对话关系,而不是对教义内容的信仰。布伯反对任何对宗教所做的抽象研究,因此他鄙视基督教神学。布伯还以犹太教为例,分析了宗教的精神实质。他认为,犹太教是一种精神过程,它包含着对三个观念的追求,即“统一的观念”,“行动的观念”和“未来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