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启龙  邓小咏 《法音》2001,(8):14-25
新中国建立以后,藏传佛教研究方面硕果累累,这方面的总结和回顾文章已经不少。但是,在1949年以前的二十世纪上半叶,曾有许多学术先贤、高僧大德撰写过不少著述,成就卓然,而这方面的回顾和总结性文章极为鲜见。本文谨就这一时期中国学术界在藏传佛教研究方面的成就作一较为系统的总结和评述,以供学界同行参考和批评。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分成文章(用双引号括出)和书籍(用书名号括出)两部分叙述。一、文 章  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的研究一直是藏学研究中的重心之一。据统计,1949年以前西藏宗教类的文章约330多篇(含译作)…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据《国内藏学期刊论文目录》(藏文版)数据资料,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藏文期刊中有关藏传佛教历史、人物、哲学、文献、教育、艺术等方面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藏传佛教研究需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关注现实问题及"一带一路"倡议、关注藏传佛教文化的转型与变迁、深入研究藏传佛教各类文献的注释和翻译、聚焦藏传佛教中国化及其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加强汉藏佛教文化的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高深莫测;密宗修法,罕为人知。为了介绍藏传佛教文化,满足佛学、藏学研究和佛教信仰者、气功爱好者的需要,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周绍良先生、吕铁钢先生精选藏密经典,编成《藏密修法秘典》,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五册,5000页,影印,精装,定价1060.00元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召开第十届中国佛教协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历史启示意义的会议。历史上藏传佛教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推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因此受到历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光辉照耀下,藏传佛教能够正本清源,更加符合佛陀本怀和教规戒律,也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不断做出新贡献。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谈三点希望,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发展到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无与伦比的宗喀巴大师,在系统地了解印度佛教、熟悉藏传佛教的基础上创立了格鲁派佛教,把西藏文明推向了高峰。宗喀巴原籍青海人,生于1357年。公元1372年遵师命去卫藏学经。20岁在夏住孜钦寺从贡噶贝学《现观庄严论》注解。宗喀巴25岁,在贡塘寺、桑朴寺、孜塘寺等,依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9年6月22日上午,由西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西藏自治区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主办,四川藏语系佛学院、青海藏语系佛学院、甘肃佛学院、云南迪庆藏语系佛学院协办,西藏佛学院(西藏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承办的藏传佛教第四届教规教义阐释研讨会在拉萨召开。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五台山佛教研究出现新气象,即五台山特有的藏传佛教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在研究五台山文化时,必须面对藏传佛教。学术界触角的延伸,对于深刻理解汉藏佛教在五台山的融合与交流有较大的启迪作用,藏传佛教朝代研究、教派及高僧研究、寺庙及佛像建造艺术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领域有待扩展和深化,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理论有待升华。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8)
<正>引言世界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交融,使西藏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不断吸引着中外学者,催生出各种不同的关于西藏文化研究的门类,而这些都被认为是藏学研究的分支。在这其中,对藏族历史的研究更是人们在藏学研究中一直重视的领域。因为,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不断发掘新的思想资源和寻找新的历史资料的重要性。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历史资料对于世界历史文化研究都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可是,不同民族间交流的  相似文献   

9.
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藏传佛教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将之尽快融入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体系之中,创建具有时代特点、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新型和谐文化。2010年,我随佛教文化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课题组进藏调研,对藏传佛教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和谐的文化功能有了新的认识。2011年,我在西藏挂职锻炼期间,又就这一课题做了调研访谈,进一步认识到: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5,(12)
<正>很高兴有机会和佛教界同仁交流一下四川阿坝达扎寺在藏传佛教文化建设上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一、筑牢文化根基,弘扬藏传佛教优秀文化坚持和加强寺院文化建设是达扎寺保持下来的好传统。达扎寺从一个小小的山野修行之地,发展成为一座藏传佛教学科较全,学风严谨,并在一定的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寺院,靠的就是注重和加强寺院的文化建设。达扎寺在文化建设中,列为首要任务的是僧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僧  相似文献   

11.
王尧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藏学家,1928年出生,江苏涟水人。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尧先生在藏族史、藏传佛教、敦煌藏文献、藏族文学、藏语言等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综录》、《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敦煌文献选》、《藏剧故事集》(汉、英文版)、《宗喀巴评传》、《西藏萨迦格言译注》、《藏学零墨》、《西藏文史考信集》(大陆版和台湾佛光出版社版)、《藏学概论》、《西藏文史探微集》等20余种,发表论文数百篇。  相似文献   

12.
藏密是具有广泛思想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西德波恩大学藏传佛教专家布莱克教授曾说:“当今世界上,藏传佛教最有吸引力的有两点,一是深邃的哲理,一是造福于一切生命的崇高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1992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发表了署名赵橹的一篇歪曲和侮蔑藏传佛教,伤害信教群众宗教感情的所谓《藏传佛教六字真言考释》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研究藏传佛教专家的姿态,说什么“藏传佛教六字真言,不是不可解的,更不是神秘的”,以轻蔑的态度,采取无中生有,颠倒词序,增添词汇和语法成分,捏造根据等手段,写道:“藏传佛教六字真言,梵文原意,汉译为‘神圣呵!红莲花上的宝珠,吉祥!’是袭用古印度文化中的一句祷祝词。而红莲花上的宝珠,在古印度作为神圣而崇高的女性生殖器的象征,人们祈求生殖繁衍的庄严虔诚的祷祝词。在藏传佛教文化中,不仅引进了印度密教的六字真言,同时也引进了密教的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密宗神像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宗神像(也称“秘密佛像”)是藏传佛教佛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种类众多,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一、藏传佛教密宗的主要神像藏传佛教密宗神像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神像:  相似文献   

15.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起源地,具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艺术文化气息,其鲜明纯净的色彩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塔尔寺也是藏传佛教文化和艺术的宝库,其艺术三绝——壁画、酥油花和堆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塔尔寺建筑艺术中色彩的运用具有丰富的含义,体现出藏民对色彩独具一格的认知审美。因此,在宗教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塔尔寺的色彩特征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藏族传统宗教、哲学与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音》1996,(12)
藏族传统宗教、哲学与伦理编者按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三大语系之一,以其庞大的思想体系、精深的义理底蕴、独特的修持方式、崇高的境界取向、多彩的文化价值驰誉海内外。但长期以来,对藏传佛教的研究详于历史传承的层面,而略于义理思想及文化价值的检讨,而后者恰恰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历史文化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依据主导因子选择和其它文化因子选择相结合及历史地理相对一致性原则,将1949年康区核心地区的藏传佛教划分为五个亚区,并对这五个亚区的特征进行了一定分析.认为德格区是康区藏传佛教的文化中心区域,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具有中心长期较为稳定但具有多元性特点以及寺院多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23,(5):1-1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产物。自传入我国青藏高原以来,佛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本土文化、民风习俗、社会政治生态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藏传佛教,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发展及道德教化,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藏传佛教孕育和形成了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优良传统,成为促进民族融合、维护祖国统一、参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桑吉扎西 《法音》2005,(11):37-41
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藏传佛教首届高级学衔辩经、论文答辩和学衔授予活动于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西黄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圆满结束,这是藏传佛教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佛教界的一件大喜事,它表明藏传佛教教育进入了学衔教育的新时代,标志着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藏传佛教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8日下午,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西黄寺举行了隆重的首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院长、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嘉木样活佛,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同时又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怀西藏自治区及其他涉藏州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保护,其中尤为关注藏传佛教及其文化,并多次提出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既包含了藏传佛教的理论和历史等重大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