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因为受望月信亨的影响,学术界普遍认为慧远大师的念佛思想基于<般舟三昧经>,由此导致对慧远大师念佛思想的把握不够到位,对慧远大师干净土法门的开创之功认识不足.本文认为,慧远大师的念佛思想主要是基于<无量寿经>而非<般舟三昧经>.  相似文献   

2.
一、慧远大师的籍贯《高僧传》记载慧远大师的籍贯是“雁门楼烦人”,但是有关“雁门楼烦”在哪里却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在关于慧远大师的种种著作和文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陈述:“今山西宁武人”①、“今山西代县人”②、“今山西原平县东北人”③、“今山西原平县崞阳镇东人”④等说法。本人于2002年在东林寺纪念堂中慧远胞弟慧持简介中将其籍贯写成是“宁武人”。为此,笔者撰文《慧远大师籍贯考》刊于《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三期上,考证慧远大师的籍贯是今山西省原平县大芳乡茹岳村人,认为《魏书地形志》有关记载正是大师在世时籍贯…  相似文献   

3.
方立天著《慧远及其佛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力图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系统论述佛学大师慧远的第一部专著。它为我国佛教思想史研究,特别是开展古代佛学家的专题研究,做了有益的工作。 《慧远及其佛学》叙述了慧远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生平活动,阐述了慧远的法性本体  相似文献   

4.
慧远大师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义学高僧,他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东晋时期本土文化对佛教的伦理责难切入,阐释当时慧远大师如何回应、吸收本土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9月25-29日,"首届原平·慧远故里文化节"在山西原平举行。活动期间,原平娄烦寺举行了"溯本逐源·不忘初心"纪念慧远大师法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打造慧远故里文化名片,彰显魅力原平人文精  相似文献   

6.
吴丹 《法音》2009,(1):12-15
东晋时期,长安和庐山是我国两大佛教中心,鸠摩罗什和慧远分别是当时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佛教巨子。慧远和鸠摩罗什保持联系十多年,使南北两地佛教学术频繁交流,这不仅直接推动了当时佛教的流传,而且对于尔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学派和宗派的形成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乘大义章》正是鸠摩罗什和慧远这两位大师关于大乘要义的多次书面讨论的结集,而其中慧远和罗什关于"法身"问题讨论几乎占了全文的一半篇幅。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11)
正本刊讯10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焦作市净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净影寺慧远大师与东亚佛教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焦作净影寺召开,来自海内外20余家学术研究机构的近50位知名学者出席研讨会。会议旨在总结近代以来关于净影寺慧远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究净影寺慧远的佛学思想,增进理解东亚佛教史的发展与演变,为东  相似文献   

8.
五月八日,江西庐山东林寺为重建的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墓塔举行了开光典礼。东林寺方丈果一法师拈香说法,四众弟子虔诚诵经,祈愿国泰民安,法轮常转。日本佛教界组成以净正寺住持多贺谷崇峰、欢名寺住持铃木信光为首的庐山慧远法师奉赞会代表团一行八人,前来参加了开光仪式。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2)
正慧持(337-412),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祖、庐山东林寺的创建者慧远大师的胞弟,曾与胞兄一起师从道安法师。太元六年(381),因为北方战乱,慧持随兄慧远南下,打算去广东罗浮山潜修,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爱庐山之清静,于是驻锡龙泉精舍,后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勷助下建成东林寺并定居于此。慧持还同慧远、慧永等123人共同创建白莲社,被举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来,学界对慧远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体现在:一方面,出现了单独研究慧远思想体系的专著;另一方面,慧远思想的研究呈多维度展开。梳理发现,40年来学者研究慧远思想有四个特征:其一、厘清慧远思想特征是学者研究的基本立足点。其二、从思想史角度探求慧远思想的意义是学者研究的基本思路。其三、将慧远的思想同相关的思想进行对比研究是学者研究的基本视野。其四、对慧远思想的跨学科解读是学者研究的基本趋势。总体来看,慧远思想的特征研究及比较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而慧远思想的思想史意义以及跨学科研究则略显薄弱。  相似文献   

11.
慧远大师是中国早期佛教界的杰出领袖。在他的领导下,庐山僧团成为东晋时期南方佛教的中心,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慧远继承和发扬道安创设的僧制建设,以僧制管理僧团成员,使整个僧团戒行清净、和合共处,成为模范僧团,为后世僧团内部管理提供了成功范本。僧制不同于戒律,制定者主体具有多元性,内容上既参照了戒律条文,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生命力,一经开创便广为发展,成为各大宗派竞相效仿的僧团管理模式。慧远进行的僧制建设解决了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敦煌慧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史上,僧人取名慧远者很多,就隋朝以前来说,见于史载者便有三人。即庐山慧远(雁门楼烦氏)、江陵长沙寺慧远(籍贯不明)和京师净影寺慧远(敦煌李氏)。庐山慧远为东晋人,是早期佛教史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僧人,故多为人们熟知。长沙寺慧远,为南朝刘宋时人,在佛教史上,没有多少影响。至于本文要谈及的汝煌慧远,虽无庐山慧远之声誉,但也不失为一代高僧。正因如此,有人把他与庐山慧远相比,称之为“小慧远”,然因庐山慧远在中  相似文献   

13.
唐初的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他继承了慧远—昙鸾—道绰一系的佛学主张,更将净土宗发展成为佛教中信众最多、简单易行的宗教。他的事迹,主要经历玄中寺问道,悟真寺修行,光明寺、实际寺度人,香积寺厝埋几个阶段。大师一生在佛经翻译、净土变相、雕塑艺术上都有突出成就,其行事学说对中国的宗教文化有着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林随笔     
提到寺庙,不可不谈东林;谈到高僧,不可不话慧远。东林寺自慧远始就是闻名中外的古寺,东林寺和净土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头。 东林寺由慧远首建,净土宗由慧远首创。东晋十六国时,战乱频仍,烽烟四起,生死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净土教在佛教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净土思想由东晋慧远创立,在北魏时昙鸾大师把它加以系统化。探索其思想渊源和发展历程,对于研究净土教有非常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7,(12)
<正>(2017年11月25日)两千年的中国佛教历史,走出的是一条佛教中国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创新之路。而这条路上的引路人,佛教中国化的精神航标,便是历代的高僧大德。道安、慧远、智顗、玄奘、道宣、惠能、百丈怀海、马祖道一、莲池、蕅益诸大师,以至近代的虚云、印光、弘一、圆瑛、太虚等大师,他们的生命犹如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引擎和心灵风帆,推动着  相似文献   

17.
东林尘外踪     
一92年的春天,学院组织朝山礼祖活动,去庐山的东林寺。我们在车上颠簸了一整天,晚上八时才到达。第二天,在东林寺住持果一和尚的陪同下,我们瞻仰了仰慕已久的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所开创的道场———东林念佛社。下午自由活动,同学们兴致极高,他们三五成群结伴去登庐山,而我因身体欠佳,只能“望山兴叹”!那天,我终究没走出山门外的虎溪桥。一个人的世界空寂而无束,我漫步轻声,徜徉在这超然世间的千年古刹,轻抚那漫天而苍凉的碑文,我那无羁的思绪沿着历史的长河,寻觅着经色望尘外的踪迹。二慧远大师是公元386年上庐山的。那是个烽火连天、疮…  相似文献   

18.
慧远,山西代县人,生于公元334年(东晋成帝咸和九年),卒于公元416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一生大体上和东晋同始终。慧远是东晋时继道安后的佛教领袖,他的佛教哲学思想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揭示慧远佛教思想的内幕,剖析其本质,从而肃清其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就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作一初步的论述和批判。一、慧远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是东晋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的产物,同时也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判析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以前,有必要先简述一下他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6,(12)
正当代中国佛教诸宗派中,弥陀信仰传播最为广泛,其信仰不仅在中国盛行,在东北亚乃至更广地域中都具有重要影响,并且维系着全世界的净土信仰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善导大师佛教净土宗始自东晋初祖慧远大师(334-416),时间约在4世纪中,其后12位祖师依次为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祩宏、智旭、行  相似文献   

20.
慧远(334—416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即今山西省原平市大芳乡茹岳村人,至今村中仍有楼烦寺。依照慧远传记资料记载,慧远一生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334年至354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主要是四处求学。他早年博综六经,阅读儒道典籍,尤其对《庄》、《老》,颇有心得。这为其日后广行教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时局动荡,慧远萌发隐居之志。从354年至382年是慧远追随道安,辅助弘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偕弟慧持于太行恒山(河北曲阳西北)听道安讲《般若经》,颇有领悟,感叹“儒道九流皆糠秕”,遂与弟俱投道安座下,剃度出家。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