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日明 《哲学研究》2023,(2):5-15+128
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和未来社会文明形态可能性的生成立场上,马克思从现代形而上学、资本、技术三重维度开启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马克思寻找到了资本主义文明批判的社会存在论根据,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前提、本质真相和来历,把握到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得以确立的历史本质性和社会现实,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作用和限度,阐明了资本主义文明批判的辩证法原则,筹划了未来社会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和展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本身的特征和态势,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食色,性也。”性活动与饮食、睡眠一样,都是比较高等的动物之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生理本能。通过性活动的生殖功能,物种得以延续,而人类的种族同样也得到了繁衍,人类社会也才得以绵延和发展。但是,人类性活动的特征已经与其它动物有了非常本质的区别,因为它受到社会化过程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个体的生殖活动,而是在人类繁衍本能所驱动下的一种复杂的、带有强烈心理色彩的、具有多种社会效应和社会功能的人类的基本活动。也就是说,人类的性活动已不单纯是为了生殖和繁衍后代为目的动物性的本能活动,其中已经掺杂了大量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譬如社会所公认的各种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风俗习惯,以及法律、法规,等等。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因此,我们应该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的这一新创举,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c2‘社会的存在是一种系统的存在,社会的发展也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只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才是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当代西方的工业社会或向后工业社会迈进的国家,一方面是科技、生产高度发展,有了丰富的物质消费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却遇到了人的普遍而深刻的精神危机,以至被称为“病态”的社会。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佛教和道教:起伏迭宕重振宗风任何宗教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都要表现出契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特征。20世纪的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历史变革,伴随这种社会的重大变革,中国的佛教和道教同样经历了起伏迭宕的过程,既经历了战乱频仍、极度衰落的痛苦,也享受到新的社会制度下的甘甜,造就了一批重振宗风的有识之士,出现了新的思想并推动付诸实践,在当时甚至今后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人间佛教”思想的确立和实践。晚清至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宁,战争连绵不断。中国佛教僧团戒律废驰,丛林破败,迷信盛行,佛教改革已经成为真…  相似文献   

5.
汪小宁 《学海》2023,(3):132-137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它的乡村社会治理策略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在社会治理力量有效性不足的历史情境下,面对边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极力协调各种力量和要素进行乡村治理模式的转换和重建,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核心领导下村民自治作用,激发乡村社会治理的内生力量;另一方面颁布实施一系列社会治理政策,为社会治理提供制度支持和制度保障;加之利用民间公约及习俗等,发挥德治力量,采取自治、法治和德治相互融合的策略,全面提升了边区乡村社会治理的效能,稳固了陕甘宁边区基层社会基础,使陕甘宁边区乡村治理顺利地实现了由原有的治理模式向新民主主义治理模式的转型。研究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策略选择及其实践,不仅对加强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进当代我党现代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发展测量指标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不但依赖于人们的实践,而且依赖于人们的认识———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测量指标,它是评估社会发展成果、选择发展方向和路径的基础。本文认为:社会发展测量指标是在时间轴上反映出来的、有关社会运动的有效性、有益性和稳定性的数量差。而现有的社会发展指标缺乏对社会发展根本特征的透视,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无法发现社会发展的根本障碍,从而无法比较发展路径和降低发展成本,难以逾越发展面临的社会风险。对此,本文提出了社会发展能量指标的新概念:即社会契约的覆盖度、链接度、入局度和出局度。一、社会、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帅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60-160
大学是学生从校园生活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时期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将来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不仅仅需要锻炼校园内学习和生活上的处事能力,还需要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独立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而社会实践恰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桥梁和机会,让学生不仅有机会接触社会,认清当前的社会形势,把握自己的就业方向,更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独立处事能力的机会,让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以其初期阶段的巨大成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誉,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将一系列的难题留在了后面。进入改革中期,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将越来越触及传统体制遗留的实质性难题,社会的转型实际上进入了关键性的阶段。这时,保持社会稳定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得重要。本文拟就改革中后期社会稳定的性质和机制进行粗浅的分析。一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以权力、观念、地位及财产占有程度为标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可以描述为:行政权力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力量;社会地位主要是由权力大小和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由于尚未形成系统和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清楚辨别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健康成长,成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局部社会环境在形成未成年人良好人格的方方面面起着作用。利用优良的社会环境帮助未成年人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摒弃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我们当前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略论宗教崇拜的社会心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崇拜是一种制度化了的、特殊的社会行为,具有特殊的社会心理内涵。由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心理功能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或不解,因而大大增加了宗教崇拜的神秘性。宗教崇拜既有与其它仪式行为和宗教行为相一致的社会心理功能,又有着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些特殊心理需要,由特殊心理机制导致的特殊的社会心理的功能。本文主要探讨宗教崇拜所具有的“心理慰藉”、“社会教化”和“社会认同”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期待和欢呼声中我们迎来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的20年,是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得最好的黄金时代。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文化教育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大幅度改善,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我国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建国以来我国五大宗教一律平等,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团结,在宪法、法律和政策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各…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第一个特点是高度经济发展带来了物质丰富。这就导致了社会的中产阶级化和高学历化。另一方面,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引起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产生了对新的东西和流行事物极为敏感的消费型社会。并且,急速发展的城市化现  相似文献   

13.
一、在讨论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时,如何认识和防止商品意识的“泛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商品意识的“泛化”,是指商品意识逾越了市场经济活动领域,毫无限制地扩展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成为认识、评价和指导社会生活的最高理念,而商品交换原则当然也就成了整个社会的通用原则。许多研究现代西方文化矛盾的学者都指出,西方社会文化矛盾最深刻的原因之一,是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对整个社会全面的、深刻的商品渗透,理想信仰丧失、丑恶现象滋生等现代“文明病”大都由此而生。我国虽然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一但从目前社会上…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人的一生就是适应社会的一生。而如今的社会,又是高效率、快节奏、充满竞争与挑战、“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的社会。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怎样保持心理平衡,使心理的和社会的都处于健康而良好的状态。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那么,该采取哪些措施呢?我们认为,以下十种措施,将会帮助你更好地保持心理的平衡,以适应变化万千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新时期。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也发生着激烈而深刻的变化,经历着转型与创建的过程。当前,道德和道德观念到底进行着什么样的转型,应该创建什么样的新道德和道德观念,学术理论界备加关注,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近,读了中山大学哲学系章海山教授的新著《当代道德的转型和建构》(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颇受教益和启示。该书的突出特点是:既旗帜鲜明地坚持既有的道德主…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既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体现了既是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的科学态度。社会和谐的关键是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各种矛盾,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要把解决和处理好这些矛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让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到社会的和谐。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也必须着重在解决不和谐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上下功夫。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就业、教育、医疗、分配、社保等利益问题,只有把这些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使由此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得到逐步化解,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才能逐步实现和谐。  相似文献   

17.
苏南现代化: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无锡县、江阴市调查赵彭生,叶克林,徐琴最近,我们到无锡县、江阴市对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调查,同县、乡、村及企业的同志进行了座谈。深感市场经济呼唤着社会事业的发展,对各项社会事业提出了客观需求;社会事业在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化”已经成为生产、流通、管理、教育和社会监督等各项社会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又可能损害人类社会公德和经济发展。事实上,它所带来的积极正面的影响,的确正被我们充分地重视和利用着,但它产生的消极负面的影响却容易和正在被社会所忽视。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它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难题一一网络可能成为陷阱,直接危害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它对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从某种角度说,它更指向青少年。因为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1999年7月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上网人数正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总人数已经达到2650万,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普遍的社会现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时常是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和发展并受到制约的。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各个领域发生影响。宗教信仰德,不但影响教徒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还规范教徒的社会行为:宗教仪式则维护了宗教活动的基本规范、价值和宗教感情。佛教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基督教提出“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等等,藉此陶冶教徒的人格,同时也主导着教徒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关注社会公益,尽力保护和扶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伊斯兰教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博大精深的宗教,特别注重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护和协调。早在兴起之初,它就确立了以“行善”、“施济”为内容的社会伦理观。这种社会伦理观不单纯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信念来维系,更带有宗教义务性,因此具有立法的性质,影响广泛而深远,是伊斯兰教法体系形成的基本依据和法律渊源,“伊斯兰教的立法家和历代哈里发的自由,不能超越出体会《古兰经》明文的范围。”①其中,《古兰经》规定的:“你们应当只崇拜真主,并当孝敬父母,和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