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邹相 《法音》2014,(10)
正本刊讯9月20日,"河南省少林文化交流中心新址落成典礼"在位于郑东新区的少林寺都市禅堂总部隆重举办,少林寺方丈永信携少林寺常住僧众出席本次盛会,郑州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高天星所长,以及社会各界少林文化爱好者、少林寺居士等400余人随喜参加。上午9点,少林寺都市禅堂总部梵音袅袅。经过一年的筹备和试运行,河南省少林文化交流中心团队首次集体亮相。据该中心负责人延贯居士介绍:"河南省少林文化交流中心是在河南省  相似文献   

2.
张如琳 《法音》2008,(4):53-53
2月28日至3月6日,应香港宝莲禅寺第七代住持智慧大和尚邀请,以扬州高旻禅寺德林退居老和尚为团长的法务团一行29人.赴香港宝莲禅寺主持了一年一度的"禅七"法会。香港宝莲禅寺已有百年历史,法系曹洞宗,脉承金山,有南天佛国之称,为香港四大禅林之首,每年正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举行"禅七"法会。但皆因受女众不得进禅堂祖训的制约,"禅七"活动的人数少,规模小,难以满足信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7,(8)
正本刊讯7月29日至8月4日,"2017·少林首届无遮大会"在河南少林寺圆满举办,七天中分别举行了书画摄影邀请展、学术研讨会、"黑白决"围棋盛会、少林七十二艺选拔赛、世界传灯大会、"机锋辩禅"活动、禅弓邀请赛,以及茶道、香道、养生、素食等活动。前来参与盛会的海内外人士近五万人,是迄今为止少林寺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多样的盛会。  相似文献   

4.
正慈 《佛教文化》2018,(4):60-60
一直在想禅庐禅堂叫什么,取过几个名字,总觉得不是很理想,但也并不着急,一直在等待因缘。前段时间因为祈福年会,普洱藏家鲁文锋来禅堂喝茶,他专门请了古琴老师王佳祺来弹古琴。我对古琴没有什么研究,但我很喜欢琴声,琴声富有张力,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释永信 《法音》2019,(10):50-52
正禅的本质在于内心的觉醒和超越。禅起源于印度,汉语音译为"禅那",乃静虑、思维修之义。经过在中国千余年的传播与发展,禅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思想元素与文化符号,是一种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独特修持方法,是心灵超越之法,是通过生命的实践体验到的"内心觉醒"与"内在超越"。参禅,不只是到禅堂里去打坐,我们说的参禅,首先是指过上佛陀教导的精神生活,而禅堂打坐只是修行的一个载体和重要手段。只有建立在坚定的信仰基础上,建立在日常严格的戒律基础上,或参禅打坐,或制心一处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胡思乱想,你  相似文献   

6.
《法音》2008,(7)
~~禅武合一——少林功夫图片选萃$少林寺~~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5,(12)
<正>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是北魏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跋陀在少林寺开创了律和禅两大传承。约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至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首倡禅宗,后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少林寺被誉为"天下第一祖庭"。唐代时,新罗僧人惠超曾在少林寺向法如禅师求法,新罗僧人慧昭在少林寺琉璃戒坛受具足戒。之后,又有以邵元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曾到少林求法,明代的陈  相似文献   

8.
邹相 《法音》2014,(11)
正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为北魏孝文帝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并供给衣食。跋陀在少林寺开创了律和禅两大传承。约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至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于中国首倡禅宗,后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以此因缘,少林寺被尊为"天下第一祖庭"。唐初,十三棍僧助唐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封赏;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多次驾临少林寺,少林寺皇家寺院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元蒙时期,少林  相似文献   

9.
每当提起少林寺,人们就会想起少林拳,想起那武僧的功夫和武德,然而,走访寺僧,他们总是指着瑞士少林武术团归山朝圣后新立的石碑骄傲地说,少林寺的特色在于“禅拳归一”。 “禅”是佛教的特产,特点在静;“拳”是民间的武术,特点在动,两者扯在一起,确有一些勉强,但在少林寺,“禅”和“拳”的的确确地搞到了一块,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这一静一动不知难为了多少天下好汉,也使得多少青年人心神向往!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本来与“拳”(武)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因为佛教徒是通过坐禅修行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身体上的…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期刊(1992.1—2)中,载有张中行先生写的《禅的禅外说》一文,他举出禅外说禅的四点理由:一、有怎样想就怎样说的自由,没有在禅堂参禅的麻烦。(不求参究但要弄清开悟所得是怎么回事?)。二、禅,作为文化史的一种现象,记述事实,分析因果,评定是非,只能站在禅外。三、禅境迷离恍惚,难于理解,必须使常人清晰易解,容易接受。四、有关史料问题,去伪存真,应站在禅外。其中心思想,如他说:“说禅,我站在禅外,以科学常识为依据,解释、衡量看似难解的种种。”他如何以科学常识解释禅。  相似文献   

11.
禅之美句,皆自家风光,虽浑然天成,却往往一二句即止,甚且唯恐滞美……禅是最打破形式的宗教,禅堂不立佛像,所立祖师像之形貌亦皆为行者禅心流出,并无定规。在禅,有即许,没有即不许,悟则为圣,迷则为凡,并无人情可言,更与道俗外相无关。也所以,僧家诗或多世情,诗家句可合禅趣。  相似文献   

12.
延琳 《法音》2014,(11)
正河南嵩山少林寺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是佛教禅宗的祖庭,也是少林禅医的发源地。少林寺的千年传承与传奇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佛门禅宗的经典故事、保国卫民的慈悲义举、强身健体的精湛武术、历史悠久的佛门文化遗产等等,形成了千古传颂的少林寺独特文化。此外,少林寺一向有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襟怀和传统,《易筋经》、《洗髓经》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养生经典,少林佛医更有"中国佛门医宗"之渊源和美誉。  相似文献   

13.
机锋·辨·禅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指向参悟人生、提升人生,造福众生、服务社会。这才是机锋之外的禅!时光荏苒,自2007年启动伊始,今年禅宗祖庭少林寺举办的机锋·辨·禅已是第五届。8月的少室山,汇聚了来自僧俗两界的各路禅门精英。机锋·辨·禅活动以其影响之大、参与者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大概也算得上是当代禅门引人注目的盛事了!  相似文献   

14.
永信  阿德 《法音》2008,(7):28-32,33-38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北京隆重举行,为使广大读者了解中华佛教的健身文化与少林寺禅武合一的体育精神,本期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毛民 《法音》1994,(12)
鹭岛的初夏,和畅的风吹绿了放生池满塘荷叶,迎来了厦门佛学界一大盛事──首届佛教文化周,在南普陀寺的禅堂隆重开幕了。这次活动是由“青年禅学社”举办的,从1994年6月6日至6月12日,为期七天。佛教文化周的内容包括:慈悲方便的方丈开示,内涵丰富的法师讲座,别具一格的佛典录相,身口意密的行香坐禅,畅所欲言的普茶欢聚,还有闽南风味的素斋,以及融登山、赏景、求道于一身的寺院巡礼等。厦大师生为主的青年知识分子百余人参加了活动,盛况空前,因缘殊胜。那么青年洋学社,作为一个立足于厦大师生,隶属佛教文化协会的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5,(6)
<正>本刊讯5月30日上午9时,"第五届中国佛医高峰论坛暨世界传统功夫养生大会"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禅堂隆重开幕,论坛的主题为"世界传统功夫与养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保健协会会长张凤楼,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河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张利芳,河南省宗教局局长彭亚平、副局长郭国志,登封市委统战部长杨洁,少林药局负责人  相似文献   

17.
正天地中嵩山上照见山居青瓦白墙尖塔楼音乐大典禅宗蓝山谷禅园蓝天三重境界让山居慢生活的典雅悠闲恣意流转!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魏孝文帝在嵩山建少林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梁武帝年间(520-527)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东渡"一苇渡江"后在少林寺面壁  相似文献   

18.
王舒 《法音》2009,(5):56-56
本刊讯4月29日上午,由中国嵩山少林寺、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研讨会闭幕仪式在登封市天中酒店举行。闭幕式由少林寺延  相似文献   

19.
“佛教至明代,一些执着印度佛教和经院哲理浓厚、修行方式严苛的教派都趋向衰微,唯识、华严、律宗、天台,若有若无,奄奄一息,而禅宗和净土尚盛”。“明初各宗派中,禅宗盛行。”这恰好反映了明代佛教的情形。在今本《西游记》中,自始至终呈现的,主要是禅宗,这首先表现在作品中大量禅宗术语的运用上,“禅宗”、“禅林”、“禅院”、“禅堂”、“禅僧”、“禅关”、“禅诗”、“禅心”、“禅”等字词,在文中随处可见。《西游记》不仅通篇充满了“禅”字,还大量的引用了禅宗史上的公案,这些历代以来的公案,被作者信手拈来,揉入文章,使文章大大增…  相似文献   

20.
禅七,指禅僧以七日为期,闭关坐禅,参究心性,以期证悟。根据需要,从一个七乃至十个七不等。古制,丛林每年冬季打禅七共四十九天(七个七),至腊月初八佛成道日圆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