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曾维希  张进辅 《心理科学》2007,30(3):746-748
分析了评判人员选拔的有效性存在的误区,指出评判人员选拔的有效性不应局限于评判素质测评的有效性,还应该全面地评判工作分析、人员管理、绩效评估等环节的有效性。提出了评判人员选拔有效性的三角互动模型,并指出这一模型所揭示的提高人员选拔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针对人员选拔方式以选拔人员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特点,介绍一种解决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问题的DS/AHP方法。据此构造人员选拔的数学模型,对人员选拔信息进行分解与合成,将非确定性的主观评价转化为对定量指标的评价,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候选人员所处的各种区间范围。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对人员选拔信息进行合理的分解与融合,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人员选拔过程中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人员选拔中的不准确性来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成彦  郭晓薇 《心理科学》2004,27(6):1521-1522
在组织人员选拔中存在着一些不准确性来源.这些不准确性直接影响组织人员招募与配置的效果。该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探讨了人员选拔中的不准确性来源,并提出了减少人员选拔中不准确性来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评价中心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个场所。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把求职者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运用多种评价技术,观察和测量他们在模拟情境下的心理和行为。这种方法过去叫情境测验法,现在叫模拟选择法。它起源于心理学家哈茨霍恩和梅(H.Hartshorne&M.A.May)等人的性格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事心理学家首先使用这种方法选拔军事人员。四十年代初期,英国陆军作战部人员选拔局、1948年美国战略情报局都运用这种方法选拔特工人员。战后麦金农(D.W.Mackinnon)和其它学者将此种方法发展为选拔高级人员。1956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首次运用这种方法选拔与评价工业企业的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5.
人员选拔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徐晓锋  车宏生 《心理科学》2004,27(2):499-501
本文在大量的文献基础上,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十余年来人员选拔的新进展:预测源内容和过程研究、新兴选拔模式和内容研究、选拔有效性研究。从中可以看到人员选拔的以下几个特点:①在选拔模式和内容上.人员选拔突破了传统的框架;②选拔有效性原因研究受到重视;⑧团队成员选拔,跨文化选拔成为选拔研究的新热点.并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关系绩效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993年,Borman和Motowidlo在组织公民行为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系绩效的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大量实证研究。近十年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关系绩效的构成及影响方面。概括不同研究的结果归纳为利他人行为、利组织行为、利工作行为。人格和职务特征是影响关系绩效的主要因素。关系绩效对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组织绩效、人员选拔、培训以及绩效评定等方面。作者通过研究综述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编制一套“成就动机问卷量表”对成就动机研究、人员培训与人员选拔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量表主要依据高成就动机者的十三个方面特征确定测验项目.以某地区机械、电子、轻纺等九家单位抽取了138名管理人员进行了施测,为了比较,抽取了工人(50名)、大专生(48名)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本量表折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都达到要求,测验得分与评定结果有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测验平均得分与大专生、工人的测验平均得分有显著差异,而大专生与工人之间无显著差异,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抽取了八个因素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成就动机结构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心理测验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立云 《心理科学》1997,20(3):284-285
1前言工业社会的发展,促使企业把人当作一种经济价值来看待.不仅承认人的存在价值,而且承认人的经济价值,是一种资源,即人力资源。心理学家以人格假说和人格测验的方法,探求人的能力、人格特点、就业倾向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万兰(J.L.Holland)于1960车出版了《职业诀策》,提出了人格职业匹配理论[1]。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心理测验大量地被应用于人员选拔。我们国家以往较多侧重于一些特殊职业的选材,如飞行员、运动员等。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地区的人事部门与管理心理学工作者合作,编制了对各级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测评…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姆(D.J.Bem)七十年代提出了改变自我意识的理论。他认为通过评定人们的行为能改变其自我知觉,从而影响态度的改变.他认为强调肯定的自我知觉比说服(或唠叨数落)、比否定的评定能更有效地改变人们的行为。因而,贝姆提倡用一种叫做“肯定的评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贝姆认为,肯定的评定方法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持续强调否定行为可能影响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种与这种否定的自我知觉一致的方式里行动;第二,如果人  相似文献   

10.
容貌美可以数量化吗?美国心理学家Cunningham对此进行了尝试。1986年,他设计和实施了一项系列实验。150位路易斯维尔和肯塔基的白人男大学生在实验中观看50位女人的面部照片,并对这些女人容貌的魅力进行评定。结果,这些男大学生对女性容貌美的评定相当一致,并很精确。Cunningham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理想的女性容貌美的公式:  相似文献   

11.
埃里希·弗罗姆(ErichFromn1900——1980)是德国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其理论涉及到很多领域,其中性格学说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一、弗罗姆对性格与气质概念的区分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性格与气质是同一个  相似文献   

12.
管连荣   《心理科学进展》1985,3(2):73-76
(一) 简史职业指导(Vacational Guidance)和人员选拔(Personnel Selection)是职业心理学中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人员选拔是为某一工作选合适的人,职业指导是给人找合适的工作。前者是为事择人、后者是为人择事。这两者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点都是强调工作与人的能力与特点的相互配合。劳动心理学中大多以职业选拔为主,如飞行员选拔,危险及重要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选拔等,但为人择事也具有不应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结合企业人员选拔的递进环节,按照简历筛选、面试评分、最终决策三个逻辑层面设计实验:实验1,采用2×2×2混合设计,探讨无偏见证明及自我监控水平对招聘中相貌偏见的影响;实验2,采用2×2实验设计,考察认知风格对面试评分的影响,试图揭示面试评分中晕轮效应的发生机制;实验3.采用2×2设计,试图探讨不同内隐人格观的评委对框架效应的识别.本研究旨在揭示内隐认知对人员选拔决策过程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4.
ProjectA对我军士兵心理选拔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军队选拔与分类项目(The Army’s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Project,Project A)是美军20世纪80年代为改进军队人员的选拔、分类和使用,加强军队质量建设而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符合军队建设需要的军队人员选拔与分类方法,形成一整套用于军队人员军队人员选拔与分类的预测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Project A产生的背景、研究目的、基本实验设计、绩效评价系统建立、预测工具以及预测效度,并对我军开展士兵心理选拔分类以及安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5.
笔迹、人格及能力测验在人员选拔中效度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童辉杰 《心理科学》2003,26(2):362-363
1 引言综合有关报导 ,德、法、意、以等国 5 0 %— 80 %的公司企业采用笔迹分析进行人员选拔 ;美、英也有 8%的公司企业在人员选拔中采用笔迹分析。在Nevo看来 ,笔迹心理分析是一个有效的预测职业成功的工具。Satow等人的研究证实了格式塔笔迹学家能用笔迹区分成功的企业家 ,他们获取成功的首席执行官及控制组 4 0对笔迹样本 ,3个笔迹学家进行判别 ,结果表明 ,这些笔迹学家能判别成功的企业家。Wellingham对 70个成功的和 4 2个不成功的妇女的研究中 ,认为可从成功的妇女的笔迹中推论其重要的个性特征。Keinan等…  相似文献   

16.
运用自编的"营销人员心理品质评定量表"分析了成功营销人员应具备的七项心理品质,它们分别是自我控制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信心、成就动机、推销技巧,创造性和职业兴趣。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这些心理品质可以作为人员选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心理学对记忆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从艾宾浩斯开拓人类记忆的科学研究以来,记忆一直作为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受到极大的重视。早期的记忆研究把注意集中在记忆的材料、保持、复习与遗忘等等方面。随着对记忆的研究的逐步深入,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记忆组织、记忆策略和记忆监控等问题的研究。本文拟对记忆组织的研究作一简略介绍。这也是近三十年来受到心理学家们极大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什么是记忆组织,对此心理学家们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心理学家E.Tulving 和G.Mandler 的观点。E.Tulving 指出,当词表中各个项目的输出顺序受项目间的语义关系或语音关系的支配时,或者由被试对实验前或  相似文献   

18.
王叶毅  王重鸣 《心理科学》1998,21(6):520-524
情境访谈自80年代初到现在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仅把它作为一种人员选拔的方法,而更将它理解为一种研究的思路。本文主要着重讨论有关情境访谈研究的以下几个方面:(1)情境访谈与传统访谈的比较研究;(2)过去行为定向情境访谈和将来意图定向情境访谈的比较研究;(3)情境访谈与认知能力测验之间的关系。(4)情境访谈在新的组织情境下的应用。本文还讨论了关于情境访谈的将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个人利益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人利益是影响人的行为和态度的一个重要动机因素。该文分3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当代心理学家主要是西方心理学家关于个人利益的研究,分析了个人利益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个人利益与态度的关系、个人利益对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跨文化差异比较等几个研究方向,从总体上展现了这些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进展,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韩布新 《心理科学》2002,25(5):598-600
近几年笔者因工作关系结识了一些欧美知名心理学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著述颇丰,在学术界有相当的成就和地位。分析几位欧美心理学家的履历,追溯他们科研领域的变动与学术成就,比较他们在治学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共性和个性,将可为我国心理学人才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西方心理学家在相对稳定的学术环境中的成长轨迹,对当代中国年轻心理学工作者们如何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与治学步骤,并投身于发展中国心理科学事业应该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