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徐悲鸿美术大师徐悲鸿家挂着一副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作为一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他特别强调以科学的求真精神寓于美术教育。成语"一意孤行"是贬词褒用,就是说他极力提倡用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手法来复兴中国画,反对表现主义,并将素描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悲鸿无疑是迄今为止对我国的绘画事业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写实主义绘画主张影响了几代人.徐悲鸿更注重美术教育,认为画家的画作仅仅是其本人的成绩,却谈不上成就,只有培养出众多的画家,甚至超越教育者自身成就的画家,才是真正的对整个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大的贡献.他同时认为,教书育人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自身素养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3.
徐悲鸿对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是其他人所无法相比的,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写实主义,倡导美术教育的普遍性、开放性,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纵观历史,整个美术史发展历程中,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徐悲鸿的艺术修养以及人格魅力可谓是一代传奇,更是中国神话。徐悲鸿的艺术修养深厚,无论是他本人对欧洲艺术的探索,还是对中国画的革新,对后人都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刘海粟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其在艺术领域做出的独特贡献是巨大的,尤其是他的美术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从西方美术教育理论—"工具论"美术教育观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的价值、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美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在高等美术教育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开展分析,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基本改变,以及二者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分析当前高等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发展途径,以推进高校美术教育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周丹妮 《美与时代》2023,(9):106-108
通过对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和西方美术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评价和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探索了西方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结合点,并提出了跨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融合与借鉴的思路,强调教师培训和专业交流、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跨学科发展对于跨文化美术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曾留学法国学习西画,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行业。在五四运动后,随着新文化思想的发展与传播,以他为首的一代艺术家把西方素描引入了中国,使得西式艺术教育开始在中国普及。试从古往今来多位画家对素描与写意人物画关系的看法、对写意人物画造型的改进以及当代画坛中对“西画中用”的褒贬不一的声音入手,讨论素描对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造型的影响,希望能给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之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殷商文化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教育宝库。将殷商文化融入美术教育教学,深入发掘殷商文化在视觉艺术方面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与形式,对推动美术教育的传承性、创新性发展,实现教育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白平 《美与时代》2023,(1):90-92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碰撞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美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源于生活,展现出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将民间美术融入高职美术教育教学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让学生主动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因此,将民间美术融入高职美术教育教学中应是当下高职美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简单叙述,并探讨高职美术教育教学中民间美术的融入价值,分析民间美术资源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方式,希望促进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前半期,徐悲鸿与林风眠对我国现代美术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大意义。由于徐悲鸿先生与林风眠先生的艺术观念与艺术探索都大相径庭,因此其中国画的艺术创造道路也截然不同,对中国画的改良也有很大区别。徐悲鸿先生将西方的写实造型与中国画结合,改变其因循守旧之风,开辟了中国画写实主义表现路线;林风眠先生则将西方现代派中表现主义的色彩与构成元素利用起来,大力改革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通过比较两者对中国画的改良,以期为当下中国画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尤花媛 《美与时代》2007,(11):54-56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徐悲鸿立足于中西方艺术,用写实主义思想改良中国画,提出"新七法"、"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人物的重要作用等艺术理论,使中国画走向了现代化的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徐悲鸿采用严谨的写实主义手法将素描当成基础并融入到中国特有的笔墨之中,并对素描教学和中国画教学提出了一套严格的系统化的适用的训练方法,在素描与笔墨的转换中方法灵活,对人物画创作的深入表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悲鸿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始终把目光投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作为己任,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艺术作品,如《奔马》《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九方皋》等,深刻反映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同时他以毕生的精力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美术人才,这些都显示出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对徐悲鸿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卢西恩·弗洛伊德是当代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他的写实主义绘画语言独树一帜,其作品在笔触、肌理、结构、空间、体积、色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形成了极具表现力的个性化写实主义艺术风格。卢西恩·弗洛伊德的写实主义绘画在传承欧洲古典写实主义绘画精神的同时,进行了写实主义绘画的突破和革新,融合了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弗洛伊德绘画对于传统写实主义绘画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推动了现代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陆鑫 《美与时代》2023,(4):105-10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更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不再一味地看重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提高,而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与综合素质。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属于重要的部分,学生在色彩方面的认知是其学习美术的灵魂所在。分析高校开展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美术教育中渗透色彩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多方面阐述高校美术教育中渗透色彩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薄云 《美与时代》2023,(3):93-95
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存在。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随着时间、地域、文化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美术将具有时空限制性的戏曲文化具象化,通过不同的形式保存下来。通过分析美术教育对戏曲文化发展的意义、戏曲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意义,阐述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美术教育中融合戏曲文化的途径,讨论戏曲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旨在优化现行高校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美术课程多全盘照搬西方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国美术教学的发展。同时期也出现了将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照搬照抄的"拿来"情况,对民国小学美术教育影响深远,对中国原有的师传身授的教学造成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美术教育,特别是高等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现状存在高等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明显脱节的现象,高等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之间缺少沟通,最显著的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与高等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不匹配。其次,各地区文化、经济的差异导致了高等美术教育的现状良莠不齐,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再次,生源质量的高低也是高等美术教育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帆 《美与时代》2023,(1):69-71
纵观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更为重视的教育模式,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美术教育。它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方面意义重大。以高校美术教育为研究对象,对陕北高校美术教学进行了SWOT分析,从而提出新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