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词汇学习是国际语言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 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英语婴儿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关于汉语婴儿早期语言发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汉语在词法、句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另外, 成人“言语输入”的语用习惯以及非言语线索都会影响婴儿早期词汇学习, 使得不同语言文化下的婴儿呈现不同的单词学习模式。本项目力图从跨语言视角考察汉语和英语婴儿的早期单词学习(包括单词的理解和产生)以及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成人言语和非言语输入特征。研究将综合采用实验室实验、半结构化实验室观察和量表测量等研究方法, 利用新的研究技术(如习惯化和IPLP), 从多个角度探索婴儿词汇发展, 以及不同语言文化和个体环境对婴儿早期词汇学习的影响, 揭示词汇获得的跨语言一致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有望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纵向研究基础上,通过横向设计,采用实验室实验、情境观察和母亲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察213名14~24个月婴儿自我认知(视觉和言语方面)的发生.结果表明:1)婴儿自我认知在15~24个月间发生,自我认知能力逐渐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发展.2)视觉自我认知一般发生于第17个月;视觉自我认知无显著的性别差异.3)言语自我认知一般发生于第21个月;男婴言语自我认知获得时间晚于女婴,但在获得言语自我认知后,婴儿言语自我认知无性别差异.4)视觉自我认知对言语自我认知有正向预测作用,视觉自我认知发生早的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也早.  相似文献   

3.
追踪观察一名婴儿(6~20个月), 分析其中看护者的言语输入特征及婴儿早期词汇获得的发展变化。主要对成人言语输入中动、名词比例、单词在句中的位置、具体环境等因素及婴儿早期动、名词理解和产生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显示, 成人言语输入中动词比例显著高于名词, 更多动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使得主语和宾语省略; 同时, 这种动词优势的输入特征促进儿童早期动词获得, 使得婴儿早期语言样本中动、名词理解相对比例与成人言语输入一致。这一结果表明, 婴儿词汇发展初期就已经利用言语或社会线索, 同时这种早期词汇组成中较高的动词比例进一步支持“名词优势”理论存在跨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4.
婴儿心理理论发展研究是探索人类社会认知起源、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从联合注意、情绪理解、意图理解、愿望理解和错误信念理解等方面分析了几个月至3岁左右的婴儿心理理论发生和发展的研究现状.为了探讨3岁以下婴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者发展了一些适合婴儿语言和行为发展特征的非言语和言语测试任务,包括非言语自发—反应错误信念任务、言语自发—反应错误信念任务,同时也采用眼动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考察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和发展机制.婴儿心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在不同测试任务上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这与认知功能(如语言、执行功能)的发展、环境因素(如家庭、同伴、文化)以及神经系统发育有关.也有一些最新研究从心理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基因、激素水平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没有比孩子出世更能令年轻父母满心欢喜了。性急的父母恨不能孩子即刻就可巧言巧语地在身边叽叽喳喳。然而,尽管生命的第一年是个体整个生命历程中生理和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1岁前的婴儿还是无法满足父母这种迫切的语言交流的愿望,他们还不具备语言能力,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为语言发展的前言语期。虽然前言语期的婴儿没有语言产生,但他们发展了语言产生所必需的各种能力,为语言的产生做了充分准备,故前言语期也被称为语言发展的准备期。 1岁前的婴儿为语言的产生做了下面三方面的准备:1.语音的感知方面:婴儿很早就表现出对人  相似文献   

6.
儿童早期工具行为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考察了一岁半到五岁半儿童工具行为发展及其与言语发生和主客体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使用直接性工具能力的出现几乎与言语发生和主客体分化同步,使用间接性工具的能力则晚出得多,要到三岁至四岁。这意味着:(1)当代人学研究起点应当从“直接工具行为×言语发生×主客体分化”后移。(2)三岁半左右是儿童智力发展超出动物水平的转折期,也是导入间接性工具游戏和训练的最佳年龄。(3)“智力重演说”与“自智人或晚期直立人起人类才有口语”的推测是互相排除的。  相似文献   

7.
论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结构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能力包含三个组成部分:(1)讲话的能力;(2)听话的能力;(3)言语交际的知识和策略。每一能力又由许多子能力组成。言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同认知发展紧密联系,具有不平衡性,可以由学习和训练提高。培养儿童的言语交际能力,对改进中小学及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6岁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2-3岁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3-6岁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巩固期,是前一段形成的言语能力的深化和发展.这两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具备下面几个特征:(1)儿童的言语能够很清楚地为他的家庭之外的人所理解.(2)儿童已经能够认识到言语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工具.(3)儿童的词汇量范围为100-几千个.(4)句子的结构逐渐地复杂化,成人化,或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此外,儿童所表现出的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提问”.  相似文献   

9.
国外关于成人的儿向言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的儿向言语是指成人对处在语言学习阶段的儿童所说的话语。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对其有多种提法,如“baby talk”,“motherese”,“child directed speech”等。这种话语是儿童在语言获得初期最重要的语言输入,因为它出自儿童的父母或其他养护者,是儿童最早和最多接触的言语刺激。早在60年代初西方的一些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就对baby talk 进行了研究。那时的研究只是搜集成人对儿童说话所使用的词汇,目的只在于登记baby talk 的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美日常语言哲学的重要学说。近年来,经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等人的发展,这个理论的部分内容已经成为现代逻辑的一个新分支。所谓“言语行为”是指对话语意谓的内容有所实践的语言活动。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发现日常语言中的许多语句都有这样一种性质:我们一边使用这些语句,一边就实践了语句中动词的某种用意。他把这种叫“行为句(Performatives)”,其中的主要动词叫“行为词”。例如,“我向你保证”,“我警告你以后别再违章”,“我答应你的要求”。人们说出这些句子的时候,同时也在履行着句中的涵义,即做出“保证”,发出“警告”,表达允诺。行为句不同于叙述句(Constatives),后  相似文献   

11.
索绪尔开创的现代语言学影响了20世纪人文科学的发展,正如美国学者乔纳森.卡勒所言:“他把本来是深奥难懂、专业性很强的语言学变成了一个主要的知识领域,变成了其他人文学科的典范”。(卡勒,第68页)作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师的德里达正是从索绪尔的语言学中找到了哲学创新的灵感。一、索绪尔的语言学对德里达的影响针对当时语言学研究中把语言理解为个人言语行为的个人心理主义倾向,索绪尔指出要将语言学的研究转向语言自身,重视语言研究的社会因素。他提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在索绪尔看来,言语是个人的与暂时的,语…  相似文献   

12.
婴儿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未来的语言学习和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大量的研究主要关注语音感知方面,只有较少的研究将非语音感知纳入考虑之中,但了解非语音感知的特征和机制将有助于增加研究者对听觉加工以及儿童发育的认识。该文分别介绍了婴儿语音感知中的三种偏好——对语音、“婴儿语”和母语的偏好,并尝试着将非语音分为音乐、人类的非言语发声、环境声音三类进行阐述。通过对比这两大类声音的感知得到婴儿可能存在语音感知的左脑偏侧化和音乐感知的右脑偏侧化现象,但这也尚存争议,目前有特定领域模型、特定线索模型和脑网络模型三种理论对偏侧化现象的认知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
皮亚杰论儿童言语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论儿童言语社会化谭秋桂(湖南师范大学)0引言与“自我中心言语(语言)”相对应,皮亚杰还提出了“社会化言语(语言)”概念,将它们分别视为儿童言语(语音)的两类机能。1关于社会代言事的含义皮亚杰很少正面明确地论述到底什么是社会化语言,只是指出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义学认为,词义应该是由两个平面构成的对立统一的整体:一是语言范畴的规范的词义系统平面,一是言语范畴的话语词义系统平面。偶发词义(或称词的偶发义)属于言语范畴的意义,是词在实际话语中由于特定言语环境的制约而产生的一种临时的词义。如“山海经”,本指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但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也主要靠政策调动百分之二十的农村劳动力大念‘山海经’(《人民日报》)”中,其实际话语意义却是“山海资源”。偶发词义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功  相似文献   

15.
三岁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和有关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我们从1955年到1995年(其间1966-1977年停)所做三岁前儿童言语发展追踪研究的总结,也包括一些横断研究和实验研究.文中对三岁前儿童言语发展的过程、阶段、特点、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了分析;并在这些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对语言发展的普遍性、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和语言发展与认知(思维)发展关系等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认知灵活性是认知系统的属性,是人类智能的标志。语言是一种社会化的现象,是人类通过一系列的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者书写的字符等构成的言语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加工书面文字的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的能力称为言语的语音—语义灵活性。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接触的语言环境不同,导致语音-语义灵活性的差异即持续性错误的差异,我们在了解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的基础上对语音-语义灵活性进行干预,有利于学生知识经验的掌握和理解,对学生言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奥斯汀论言和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斯汀 (J .L .Austin ,1 91 1— 1 96 0 )是二战后英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 ,是所谓牛津派普通语言哲学的领袖人物 ,在英美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奥斯汀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其中“施事话语”概念和言语行为理论是对哲学和语言学的原创性的、永久性的贡献。本文着重从哲学角度阐述奥斯汀的“施事话语”概念和言语行为理论及其意义。一、“施事话语”和“记述话语”区分的提出及其困难奥斯汀有关言语行为的系统观点在他的《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得到较为完整的表述。他先是提出“施事话语”和“记述话语”区分说 ,但是 ,由于他的“施事话语”概…  相似文献   

18.
思维和语言智力落后儿童的抽象、概括能力相当不发达,这给他们的思维和语言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轻度的痴呆儿童抽象和概括能力是有一定的发展的,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用概念思维。但是,同正常儿童相比,他们已形成的概念,常常表现出不稳定和不完整。例如“树”这一词,意味着一系列的词(包括柽、松、杉等词);“动物”一词,也意味着一系列的词(包括牛、狗、狼等词)。对形成运动反应的受试儿童来说,“树”意味着右手按橡皮球,“动物”意味着左手按橡皮球。那种穿插呈现的词,既不属于“树”,也不属于“动物”的词,而成了非言语的信号。智力落后儿童形成了对“树”和“动物”比较正确的运动反应。他们的局限性是只按  相似文献   

19.
王洋 《社会心理科学》2000,(3):58-61,47
本文运用语言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汉语教学视听课的单词识别能力训练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针对视听课提出了通过“特征”记忆单词法和跳跃狡滑法,进而提出:对“注意”是经济的资源分配,决定语言学习者言语交际的最高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李毕琴  李玲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2018,50(5):483-493
采用工作记忆−视觉搜索双任务范式, 探讨不同呈现方式下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语义水平匹配的刺激的注意捕获效应。结果发现:(1)视觉呈现下, 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知觉和语义匹配的刺激均能捕获注意, 且在视觉搜索快速反应的阶段仍能捕获注意; (2)听觉呈现下, 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语义匹配的刺激不能捕获注意, 反而被抑制, 但在视觉搜索快速反应的早期阶段却能捕获注意。研究表明, 基于视听呈现的言语工作记忆内容在语义水平对注意的引导作用可发生在注意搜索过程快速反应的早期阶段。而晚期阶段由于受到跨通道注意选择的抑制, 听觉呈现下的语义表征不能捕获注意, 而视觉呈现下的语义表征仍能捕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