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伦理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调节、调整人们的政治行为及政治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线索很长,是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历史相伴随的;但研究线索却不长,片断的研究也有,系统的研究则刚刚开始真正起步.从观念上,中国传统思想整体自始至终都表现为政治的伦理化和伦理的政治化倾向,其中又以儒家的政治伦理理念为核心.从方法上,中国传统的政治伦理理念是前后承接的,由此,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可划分为政治伦理基本理念的形成阶段、实践阶段、制度化阶段和解体阶段.其中呈现的中心问题是,在中国特有的政治文化传统下,在伦理政治与法理政治之间如何选择?伦理政治在当代的合法性如何?  相似文献   

2.
传统家训的处世之道与中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训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宝库中一笔可贵的遗产 ,本文研究了传统家训中极具特色的处世之道的理论和教化途径、方法 ,特别就如何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教化的理论与实践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传统家训文化与我国家庭道德建设陈延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传统政治、伦理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齐家”与“修身”、“治国”、“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颜之...  相似文献   

4.
家训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特色,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本着修身、治家、立业的核心思想,对个人的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家训的基本倾向是积极的,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家训史》作为众多书籍中的一本,对中国整个家训的发展史按照时间纵向梳理的方法对不同朝代家训的具体内容作出概述,从中体现了各自的内容、原则、特点、演进规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以一种辩证的视角去看待传统家训,在肯定家训价值的同时,也提到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封建地主阶级局限性的影响所产成的糟粕。  相似文献   

5.
现代商业伦理的伦理观念应该在遵循传统商业伦理道德基本观念的同时,不断汲取与融汇现代商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并发展成为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商业伦理精神.我们在遵循传统经济伦理中的一些基本伦理价值的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分析和解决在现代商业境遇中的道德冲突并提炼出现代商业伦理之精神与核心价值观,这是当下研究现代商业伦理最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徐少锦与陈延斌两位教授编写的《中国家训史》,最近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 5编、38章、62万多字。该书是作者继 1 993年整理、出版了两卷本近百万字的《中国历代家训大全》之后 ,又在广泛吸取了近 1 0年来的家训研究成果基础上写成的。我国著名哲学家、93岁高龄的张岱年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审阅了书稿并为之作序 ,认为“本书对中国传统家训从萌芽、产生、成型、成熟、繁荣以及由盛至衰过程的清晰勾画 ,对每个时期家训的特点和重点的提炼论证 ,对家训中的许…  相似文献   

7.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家训教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传统家训文献的涌现和大量刊行是在唐代以后,而以明清和民国前期最盛。民国及以前基本没有家训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只是一些教育史、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专著或教材中涉及少数家训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家训整理、出版增多,家训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学者们对家训内涵、家训思想史分期和发展历程、规律、基本思想内容都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文化方面,学者们在倡导建立"中国家训学"、利用传统家训资源价值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对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研究成果极少。当前亟需进行系统的文献搜集与整理,加强对传统家训思想史深层次探讨和横向交互研究,在开发利用传统家训史料资源、创建新的家训文化等领域也亟待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研究,学界多纠结于其"德治主义"抑或"德治道统"的演绎上,对其惰性因素及其负面效应却少有问津。诚然,传统政治伦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传统政治伦理文化中的"惰性"因素,如专制道统、礼仪制度、宗法等级观念等,以其既有的社会传导功能阻滞着人之现代化实现。它消解着人们的法治意识,破坏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应然秩序和价值期待,并造就了当今政治道德生态的多种症候。在现代化的追梦中,必须摒弃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惰性"因素,实现政治伦理文化的现代置换,真正构建一种以人民利益至上,平等精神、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9.
周斌 《哲学研究》2012,(9):59-63
伦理正义问题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核心议题。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理念设计中,伦理正义作为政治伦理化的基本内涵而存在,并以古代法律为载体显示出价值导向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领域,儒家正义是中国传统正义理论的基本形态。将伦理正义作为分析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基本概念,必须确切表述伦理正义在儒家文化语境中的基本特质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经济伦理是社会伦理发展的睛雨表,更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儒家经济伦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与时代局限性并存。为了充分挖掘儒家经济伦理的资源,使之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从伦理精神和伦理规范层面实现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改革,创造一个包容古今文明精华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